高一下学期苏教版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专题1-4).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045506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苏教版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专题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一下学期苏教版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专题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一下学期苏教版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专题1-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一下学期苏教版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专题1-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一下学期苏教版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专题1-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苏教版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专题1-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苏教版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专题1-4).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一下学期苏教版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专题1-4)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性(1)原子结构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3、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原子X原子核质子 Z个中子 N个=(AZ)个核外电子 Z个6、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7、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

2、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间互称为同位素。两 同: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 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二.、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重点)核外电子层排

3、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_个递增到_个的情况(K层由12)而达到结构的变化规律。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高价由,中部出现负价,由的变化规律。O、F无正价,金属无负价最高正化合价: 最低负化合价:0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_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的判断依据(难点)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

4、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Na + 2H2O 2NaOH + H2 (容易) Mg + 2 H2O 2Mg(OH)2 + H2 (较难) 金属性:Na MgMg + 2HCl MgCl2 + H2 (容易) 2Al + 6 HCl 2AlCl3 +3H2 (较难) 金属性:Mg Al 根据1、2得出:金属性Na Mg Al碱性 NaOH Mg(OH)2 Al(OH)3 金属性:金属性Na Mg Al Na Mg Al金属性逐渐减弱结论:Si P S Cl 单质与2的反应越来越容易 生成的氢化物越来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

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逐渐增强。Na Mg Al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5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_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2到2)()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密度逐渐增大;()单质的熔、沸点升高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2 H2 2 HX卤素单质与H2 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卤素单质间的置换2NaBr +Cl2 2NaCl + Br2 氧化性:Cl2_Br2

6、; 还原性:Cl_Br 2NaI +Cl2 2NaCl + I2 氧化性:Cl2_I2 ; 还原性:Cl_I2NaI +Br2 2NaBr + I2 氧化性:Br2_I2 ; 还原性:Br_I结论: 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_,原子得电子的能力_,失电子的能力_,即非金属性逐渐_,金属性逐渐_。C.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同主族的变化规律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同

7、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6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B. 原子序数质子数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 周期表结构族:16个(共18个纵行) 周期表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A-A 副族7个:IB-B 第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对我们的指导作用1. 周期表中金属性、非金属

8、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在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2. 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左下角是,Cs;非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右上角,是。3.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4)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A. 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 应用 在周期表中寻找新的农药。在周期表中寻找半导体材料。在周期表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三.微粒之间的相互作

9、用1、化学键(重点)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1)离子键: A. 相关概念: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和排斥) B. 离子化合物:像NaCl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1)活泼金属(A、A族)与活泼非金属(A、A族)形成的化合物。如NaCl、Na2O、K2S等 (2)强碱:如NaOH、KOH、Ba(OH)2、Ca(OH)2等 (3)大多数盐:如Na2CO3、BaSO4 (4)铵盐、典型金属氧化物注意:酸不是离子化合物。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2)共价键: A. 相关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

10、用叫做共价键。共价键的存在:非金属单质:H2、X2 、2等(稀有气体除外)共价化合物:H2O、 CO2 、SiO2、 H2S等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B. 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3)电子式: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原子的电子式:阴阳离子的电子式:()阳离子 简单阳离子:离子符号即为电子式,如Na+、Mg2等 复杂阳离子:如NH4+ 电子式:_ 简单阴离子:()阴离子 复杂阴离子:物质的电子式:()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结合即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A

11、B型:NaCl_,MgO_。A2B型:如Na2O _AB2型:如MgCl2 :_()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l2_ O2_等()共价化合物:如HCl_、CO2_、NH3_、CH4_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1)离子须标明电荷数; (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2、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称为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熔沸点和溶解性的重要因素。3、从微观结构

12、看物质的多样性(1)同素异形体: 同一种元素能够形成几种不同的单质,这种现象称为同素异形现象,这些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特点:同种元素 不同结构(性质不同)可以相互转化实例:金刚石、石墨和富勒烯 氧气与臭氧 红磷与白磷(2)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物体1、 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现象。2、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也不同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可以属于同一类物质,也可以属于不同类物质。同分异构体的性质不相同。(3)四类晶体的组成微粒、微观结构、作用力及性质差异。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一、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计算公式为C / t 反应速率的单位:mol/(Ls ) mol/(Lmin) mol/(Lh)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必须注明物质。起始浓度不一定按比例,但是转化浓度一定按比例。 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例:2A(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