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答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044660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理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民族理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民族理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民族理论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民族理论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理论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理论答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测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一、填充题1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问题)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P12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P1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经济)发展在民

2、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P44 民族发展 (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P2 5 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P2二、单项选择题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P3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 重视政策的运用C 理论和政策兼纳D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P7A 理论性B 学术性C 实用性D 政治性 3 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P1A

3、 民族区域自治B 民族发展C 民族之间矛盾D 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P4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 B D E )。P2-3A 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 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 C E ) P5-6A 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 信息综合方法C 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 定性分析方法E 定量分析方法3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A B C E) P6

4、-7A 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 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 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 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 民族理论(A B C D E) P3A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 是一门理论科学C 是一门实践科学D 是一门交叉学科E 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P1答:错误。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与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2 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

5、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P7答:错误。这些研究都必须在一定的民族观指导下才能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所揭示的许多规律,对民族研究各门学科都具有指导意义。3。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P6答:错误。民族观才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4 中国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P7 答:正确。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现象、民族关系事关每个公民。五论述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P6-7答案要点:

6、(说明:论述题在完成作业或考试时需展开全面论述)首先,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其次,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再次,对我们进行民族研究工作,也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自测题答案第二章 民族一、填充题1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P9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地域)渊源和(族体 )渊源等。P13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P154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P17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

7、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 )和主观上的(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P20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 )。P10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C )时期。P10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D )。P10-11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 D自然力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 )。P12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

8、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 )。P22A1954年 B1965年 C1978年 D1987年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E )等基本属性。P16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BCDE )。P10-11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ABDE)。P11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

9、划分为( ABCD )。P17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BDE )。P20-22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 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四、辨析题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P16答:错误。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自然(或族体)属性、社会属性和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P9答:错误。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把个别特征作为民族的定义是不够的。3我国

10、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P20答:错误。是辩证地、科学地运用了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在工作中,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实际调查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科学研究人员和民族工作者相结合。五、论述题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P11、13、15答: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是由斯大林1913年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由此可知,斯大林主张的是民族四特征说,即民族

11、具有四个共同特征,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固然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但并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国的实际。经过长期的思索与实践,2005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阐述中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的六特征说,是在总结中国和外国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的理论,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民族的认识,还合理借鉴了国外关

12、于民族的论述,可以说是集中国、世界的民族理论之大成。 与斯大林的四特征理论相比,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的六特征说更强调民族的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视野更加宽阔,更加合理地确认诸要素的整体性和诸要素之间的关系。自测题答案 第三章 民族发展一、填充题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P272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P27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 )(部落 )(部落联盟 )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

13、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P29-304 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P405 民族(融合) 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P446 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P447 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 自然地)、( 自愿地 ) 、( 自由地 )发生发展的。P42二、单项选择题1以

14、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P29A氏族 B部落 C部落联盟D民族2 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B)的质与量的提高。P31A 演变(变化)B 演进C 进化D 形成3 民族(D),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P41A 融合B 演变C 退化D 同化4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同化。P40A 自觉B 自由C 自然D 自愿三、多项选择题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 B E )。P39-40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跳跃式发展 2 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A B CD)。P31A 社会生产B 社会分工C 内部交往程度D 外部交往程度E 地理位置3 民族发展包括 ( B CD )等。P32-33A原生态发展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E次生态发展4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A B CDE)等内部和外部条件。P34-38A 民族结构 B 民族素质C 民族关系D 自然环境E 社会环境5 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特征的变化过程是( A B CD ) 。P42A 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B 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