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高考文综考试大纲.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041219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高考文综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09高考文综考试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09高考文综考试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09高考文综考试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09高考文综考试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高考文综考试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高考文综考试大纲.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综合)。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巾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义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大纲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

2、定。要求目标I 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解读,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

3、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二、考试范围(一)政治第一部分 经济常识1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企业和经营者(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兼并与破产(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4产业和劳动者(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人的分配财政收人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6银行

5、和储蓄者(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外汇与汇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关税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 哲学常识1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韵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

6、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

7、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3)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8)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

8、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3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2)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与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3)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

9、作用4人生观和价值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可=制约、相互作用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 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4)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 实现人乍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 树立崇高理想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6)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

10、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第三部分 政治常识1我国的国家制度 (1)我国的国体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家职能(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3)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依法治国(4)我国公民与国家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2我国

11、的政党和政党制度(1)政党与政权政党的特征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3)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沦体系3我国的民族和宗教(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奉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我国的宗教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4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1)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主权囤家及其权利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

12、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2)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3)我国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第四部分 时事政治1年度问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二)历史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1先秦(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夏朝的建立 商朝的兴衰 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强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井田制和分封制(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农业和畜牧业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3)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诸侯

13、争霸和兼并战争民族融合(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土地所有制的变迁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5)先秦时期的文化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文学和艺术天文和物理扁鹊2秦汉(I)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末农民战争(2)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刺史制度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察举制编户齐民(3)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匈奴的兴衰张骞通西域西南夷与百越(4)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与朝鲜的关系与日本、越南的关系与西亚、欧洲的往来丝绸之路(5)秦汉时期的文化科学技术哲学与宗教史学与文学雕塑与绘画3三国、两晋、南北朝(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科学技术道教与佛教唯物论思想家文学和艺术4隋唐(1)隋朝的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两都的兴建和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之治”(2)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与募兵制租庸调制两税法(3)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与社会生活(4)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胜突厥回纥鞣靼南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