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遗传规律.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040174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遗传规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模拟——遗传规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模拟——遗传规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模拟——遗传规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模拟——遗传规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遗传规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遗传规律.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模拟遗传规律26(4分)下表表示果蝇6个系统(都是纯系)的性状和携带这些基因的染色体,系统的性状都是隐性,其它性状都正常。回答下列问题。系统性状野生型白眼黑体痕迹翅棕眼紫眼染色体X作伴性遗传时,选择什么样的系统之间交配最恰当 。(填系统代号) 用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翅和眼的性状确立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时,选择什么样的系统之间交配最恰当 。(填系统代号)26、(4分)与 与 (各2分)31(8分)下列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7为纯合体,请据图回答:(1)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的 性遗传病。乙病是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

2、上的 性遗传病。(2)6的基因型可能是 ,8的基因型是。(3)10是纯合体的概率是 。(4)假设10与9结婚,生下只有一种病的女孩的概率是。 31、(8分)(1)常显常隐(2)aaBB或aaBbAaBb(3)2/3(4)1/1232(7分)下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导致苯丙酮尿症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患者的体细胞中缺少 ,致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为酪氨酸,只能转变为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对婴儿的 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使智力低下,且患者尿味异样。(2)如果一对患白化病的夫妻(酶1基因均正常)生了8个小孩都是正常的,最可能的根本原因是 。由

3、此可见,基因与性状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3)若在其它条件均正常的情况下,直接缺少酶会使人患 症。(4)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基因通过控制来控制,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2、(7分)(1)酶神经系统(2)这对夫妻分别缺陷酶基因、酶基因(2分)(3)尿黑酸(4)酶的合成代谢过程 1. (7分)果蝇是非常小的蝇类,下图是科学家对果蝇正常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测序结果。请据图回答。截翅白眼黄身红宝石眼朱红眼短硬毛深红眼棒眼图1朱红眼截翅红宝石眼白眼黄身深红眼棒眼短硬毛图2(1)由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的排列方式是。(2)根据图1,控制黄身和朱红眼的两个基因在形成配子时,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原因是。(3)

4、果蝇体内的图1染色体上所呈现的基因,不一定能在后代中全部表达,主要原因是;。(4)与图1相比,图2发生了。(5)一般情况下,用一对相对性状的真核生物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如果结果一致,可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在。答案(7分)(1)呈线性排列(2)不遵循,控制黄色和朱红眼的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当出现杂合体时,隐性基因不能表达;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的表达还与环境有关(4)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片段倒置) (5)常染色体上(7分)2. (09模拟:江苏泰盐12月)(5分)科学家发现睾丸决定基因是银睾丸发育的必要条件,人睾丸决定基因一般位于Y染色体上,当含该基因的一段Y

5、染色体易位到其它染色体上,人群中会出现性染色体组型为XX的男性(每20000名男子中有一个)。下列为某家系患某种伴性遗传病的遗传图谱,请分析回答:正常男女患病男女XX的男性12345678910(1)该遗传病位于染色体上,属于遗传。(2)6号个体的睾丸决定基因可能位于什么染色体上?。(3)若不考虑基因突变,请解释6号个体不患该伴性遗传病的原因。(4)7号个体和8号个体再生一个患该伴性遗传病女孩的几率是。答案(5分)(1)X 隐性(2)常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上(3)虽然6个体由1号个体继承了X连锁的隐性患病基因,但6号个体却由2号个体得到携带着正常显性基因的X染色体。(只要叙述合理均给分)(4)0

6、3. (8分)雕鸮(鹰类)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和B、b表示其中有一对基因(设为A、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巳知绿色条蚊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l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ll。当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l。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雕鸮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中,显性性状为。(2)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占其后代的比例为。(3)Fl中的黄色无纹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答案(8分,每空2分)(1)无纹、绿色(2)AABb、AABB、AAbb 1/4(3)黄色

7、无纹黄色条纹=11(8分,每空2分)(1)无纹、绿色(2)AABb、AABB、AAbb 1/4(3)黄色无纹黄色条纹=11A(09模拟:江苏泰盐12月)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合理设计了实验程序。孟德尔以高茎纯种豌豆和矮茎纯种豌豆作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杂交、F1的自交、F1的测交三组实验,按照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分析现象作出假设检验假说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遗传定律。(1)孟德尔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设是:。(2)孟德尔三组实验中,在现象分析阶段完成的实验是,在检验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3)若将F1中全部的杂合高茎豌豆进行多代自交,请写出连续自交n代,子代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与自交

8、代数的数学模型。答案(8分)选做题:A(1)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纯合亲本杂交,F1的自交 F1的测交(3)(8分)A(1)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纯合亲本杂交,F1的自交 F1的测交(3)30(9分)用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绿色皱粒豌豆(yyrr)作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从F2中选取了一粒黄色圆粒豌豆甲,欲鉴定其基因型。请完善下列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 (1)选取多株表现型为 _的豌豆乙与甲一起播种,进行

9、杂交实验。实验时,应选用的母本、父本分别是 _,原因是 _;在母本的花成熟前,应先采取_处理,待花成熟时再进行 _。 (2)请预测该实验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_32(6分)果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过程中常常发生染色体不分开的现象,因此常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果蝇,并产生不同的表现型,如下表所示: (1)从雌果蝇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分析出现异常受精卵XXY的原因有几种情况:_。 (2)为探究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著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THMorgan)做了下列杂交实验。让白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后代全部是红眼果蝇;让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雄性果蝇

10、全是白眼的,雌性果蝇全是红眼的。他的学生蒂更斯(Dikens)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子代大多数雄果蝇都是白眼,雌果蝇都是红眼,但有少数例外,大约每2000个子代个体中,有一个白眼雌蝇或红眼雄蝇,该红眼雄蝇不育。请根据上表信息用遗传图解,解释蒂更斯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例外(设有关基因为B、b)。_为了验证蒂更斯实验,可取例外的果蝇分裂期的体细胞,制做有丝分裂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找出分裂期中期的性染色体。观察的结果是在_中能找到Y染色体,在_中找不到Y染色体。29(6分)已知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下表表示玉米6个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字母表示)及所在的染色体。均只有一个

11、性状是隐性纯合,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品系果皮节长胚乳味道高度胚乳颜色性状显性纯合子白色pp短节bb甜ss矮茎dd白胚乳gg所在染色体 (1)若通过观察和记载后代中节的长短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选作亲本的最佳组合是 (填品系编号)。(2)若要验证自由组合定律,不能选择品系和做亲本进行杂交,理由是 ;不能选择品系和做亲本进行杂交,理由是 。(3)选择品系和做亲本杂交得F1,F1再自交得F2,则F2表现为长节高茎的植株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选择品系和做亲本杂交得F1,F1再自交得F2,则F2表现为长节高茎的植株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4)如果从播种到获得种子需一年时间,则利用上述品系进行杂交育种获得

12、ppssgg植株最少需 年时间。29(6分)(1) (2)只有一对等位基因(相对性状) 两对等位基因只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3)1/9 1/3 (4) 4 31(5分)多指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受A基因控制;红绿色盲是一种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受b基因控制,分析下列遗传系谱,回答问题: (1)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对该校各年级在校学生中红绿色盲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假设调查人数共3000人,(男性1500人,女性1500人),调查结果发现有色盲患者45个(男性40人,女性5人),如果在该人群中还有40个携带者,则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是_。(2)-1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类型可能是_。(3)-2的基因型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