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桩资料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038523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压桩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静压桩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静压桩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静压桩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静压桩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压桩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压桩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艺流程(一)压桩前的准备工作1施工队资质审查必须对施工队(压桩队伍)的资质材料进行审查与管理,了解施工队 的技术力量及压桩水平;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压桩路线、施工进度计 划,评价其可行性;要求施工队每个技术人员,包括施工技术员、焊工、 记录员、开机员等都必须具有相应技术资格证和上岗证。2桩机的选择必须根据具体工程的地质资料和设计的单桩承载力要求,准确地选择 压桩机。如果压桩机吨位过小,可能出现桩压不下的情况,因而无法达到 设计承载力要求;反之,如果压桩机吨位过大,易发生陷机情况。所以应 该会同各有关部门合理地选择桩机,尽量采用超载施工。一般情况下,桩 机的压桩力应不小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

2、准值的1.2 倍。3施工放线与定桩位由于放线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位置是否符合“规划”要求, 而桩位的准确与否又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结构,因此,这两个工序的重 要性不容忽视。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对已定好的轴线位进行复核,根据 建筑物与结构桩位图逐位校核,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纠正。4桩尖、桩身质量检查首先必须对桩尖进行查验、测量,按照管桩有关规范对于桩尖的构造 要求和设计图纸要求,对所有到场的桩尖进行测量,不满足设计和管桩规 范要求的,责令其更换;对所有到场的管桩进行仔细认真地查验,测量管 桩的外径、壁厚、桩身、长度、桩身弯曲度等有关尺寸,并详细记录。特 别是管壁厚度,由于静压法施工中的夹持

3、力较大,壁厚不够很容易把桩夹 碎。同时应对桩身外观质量进行仔细地查验,检查桩身是否粘皮麻面、内 外表面是否露筋、表面是否有裂缝、是否断头脱头、桩套箍是否凹陷、表 面 砼是否坍落等情况,不符合管桩规范要求的,责令厂家退回。(二)压桩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1底桩(第一节人土的桩)的定点虽然在放线与定桩位时已经核查过,但是经验不足或技术水平不高的 施工技术人员往往在放底桩时偏离原定的桩位,从而导致成桩的偏位。建 议在每个桩位处用石灰或贝灰以原定的桩心为圆心、以该桩的桩径为直径 画一圆圈,压底桩时以此圆圈为准,控制桩不偏离该圆圈,使成桩的偏位 尽可能减小。2桩身垂直度的控制由于静压管桩桩机驾驶室内一般会悬

4、挂一吊有重锤的绳线,由开机员 以此线为准控制桩一个方向的垂直度,因而另一方向的垂直度必须另外控 制,方法就是在垂直于桩与此绳线连接的地方(即另一正交方向)另设一 吊重锤的绳线(视线要通透),以这两条绳线来控制桩的垂直度。当桩在两 个方向都已经垂直的情况下方允许压桩,而且在压桩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桩 身垂直度。3接桩及焊缝控制接桩前,应保证上下两节桩的顺直,而且两桩桩心的错位偏差不宜大 于2mm (宜设置接桩导向箍)。管桩施工中主要采用焊接接桩法,在焊接前 应该把两节桩的端头板用钢刷清刷干净,直至坡口露出金属光泽,而且应 该保证上节桩已经垂直后方能焊接。焊接时最好两个焊工同时进行,先在 坡口圆周上对

5、称点焊4-6点,焊接层数不少于2层,每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 保证焊缝连续饱满,自然冷却约810分钟(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完即压), 防止高温的焊缝遇水变脆而被压坏。4压桩过程的施工记录为了便于控制终止压桩,必须详细记录压桩过程的压力与桩人土深度 了解桩尖人持力层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及桩穿过各土层时的压力值。5终压(即终止压桩)标准及终压的控制终压标准应该以质监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勘察单 位及监理单位等有关部门在试桩会议中根据试桩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标准为 准则。一般情况下,除保证桩长及桩尖入持力层深度应该满足设计要求外 还要控制终压值 Q 的大小。虽然终压值 Q 与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

6、值 Rk 是 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终压值Q与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Rk存在着某种比例 关系,这有待于日后的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笔者认为这种比例关系与工 程地质构造情况关系较大,同时与桩的长度以及所选的持力层关系也不可 忽视,总结潮汕地区近几年静压管桩的工程实践经验,终压值 Q 可以按以 下原则来控制:(1)当桩端持力层为粘土、粉质粘土时,主要控制桩端达到的设计深 度,终压值 RQ:(06-13)Rk。(2)当桩端持力层为标贯击数较低、中密以下的粉细砂时,以控制桩 端人持力层深度为主,终压值作参考,Q=(1. 62. o) Rk。(3)当桩端持力层为标贯击数较高,中密以上的中粗砂、砾砂时,以 控制终

7、压值为主,Q= (1. 8-2. 5) Rk,长桩取低值,短桩取高值;击数低 取低值,击数高取高值。(三)桩头填芯的质量控制 由于桩与上部结构的连接主要通过桩的承台,因此桩头嵌入承台的长 度不宜太短,有关管桩技术规范规定不宜小于10cm。从日本桩基的典型震 害实例调查中可知,有不少是由于桩嵌入承台长度不足,抗拔不够,因此 在地震设防区有必要把桩嵌入承台的长度加长,且桩头的插筋长度也应加 长及增加配筋量,桩头填芯砼的强度等级应满足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这 一环节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工程有关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加强这一环节的质 量控制。三、成桩的质量检查1.桩身垂直度及桩身质量的检查 桩身的垂直度可以用垂

8、球吊线的办法来量测,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应及时报送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提出补强修改意见。对于配置封口桩尖 的工程桩,桩身质量的检查可以直观检查,即将低压电灯泡沉人桩内腔检 查,正常情况下,内腔应该是不进土和水的。若桩内腔完整干燥,说明桩 身基本完好、焊接质量完好、桩尖无损坏,这种情况下可不采取其他方法 另行检查;反之,应该采取其他方法另行检查。目前潮汕地区主要依据有 关规范规定,按桩总数的一定比例采取小应变动测的检测方法,对桩身的 完整性进行检测。2桩顶标高及偏位情况的检查基础开挖后,应对桩顶标高及桩的偏位情况进行测量,并把记录资料 完整地整理一份报送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提出方案,解决那些桩

9、顶标高 低于设计标高以及桩偏位超过规范要求的情况。而对于那些桩顶标高高于 设计标高的情况,施工单位应用电锯法截去多余的桩段,而不应该用人工 敲打的办法把多余的桩段敲掉,那样很容易把成桩敲伤。3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检测目前主要采用静荷载试验的方法来检测成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由设 计单位、质监部门、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等有关部门举行点桩 会议,选取较具代表性的桩进行静荷载试验。静荷载检测时一般用慢速维 持荷载法,并要求工程有关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详细记录最终沉 降量和残余沉降量等。特别要注意检测桩机在进场、退场及移动过程中不 要碰撞到任何工程桩。四、常见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1桩倾斜插桩初压

10、即有较大幅度的桩端走位和倾斜。碰到此种情况,很可能在 地面下不远处有障碍物。处理的措施主要是在压桩施工前将地面下旧建筑 物基础、块石等障碍物彻底清理干净。2桩尖达不到设计深度 静压管桩施工时,若发生个别桩长达不到设计深度,其原因可能是:(1)桩尖碰到了局部的较厚夹层或其他硬层。(2)中断沉桩时间过长。由于设备故障或其他特殊原因,致使沉桩过 程突然中断,若延续时间过长,沉桩阻力增加,使桩无法沉到设计深度。(3)接桩时,桩尖停留在硬土层内,若时间拖长,很可能不能继续沉 桩。发生管桩沉不下去时,应冷静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才能继续施工,切 不要盲目加大压桩力强行沉桩。3基坑开挖不当引起大面积群桩倾斜 挖

11、土引起基桩的倾斜,直接起因是挖土方法不当,将基坑挖得太深或 将挖出的土堆放在基坑边坡附近,因而产生侧向压力;加上淤泥本身的流 动性以及土体中未消散的超孑 L 隙水压力乘机向开挖方向释放,加剧了淤 泥向开挖方向流动,而管桩对水平力的抵抗能力小,于是随着土体的位移 而向开挖方向倾斜,造成桩顶大量位移。发生这样的事故先要进行调查分 析,弄清哪些桩报废,哪些桩还可以用,哪些桩应折减其承载力,然后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补桩。为防止此类工程事故的发生,应严禁边压桩边开挖; 开挖宜在基桩全部完成并至少隔15 天后进行,挖土宜逐层均匀进行,桩周 土体高差不宜超过lm;注意保持基坑围护结构或边坡土体的稳定;基坑顶

12、部周边不得堆土或堆放其他重物等。4桩身上浮 当工程桩较短或桩较密集时较容易发生桩身上浮的情况,此时采取复压 是一较有效的补救措施。所谓复压指的是已经压好的桩再进行静压的一种 措施。单桩承载力问题预应力管桩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容易控制、施工时无噪音、震动等优点,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越取越高的单桩设计承载力和不合理的工期,给桩 基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问题,应引起各方的注意。1 工程概况汕头市某八层住宅小区工程单层地下室面积 6800m2 ,基础采用预应力管 桩基础,双桩承台,布桩平面系数为2.6%。0 400 (壁厚90mm)、0 500 (壁 厚100mm)的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分别

13、为3100KN、4300KN,而 设计终压值只为2500KN、3500KN,约为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的 80%。按照管桩公司提供的数据,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接近桩身 容许承载力。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岩土层分布从上到下分别为:层名土层厚度(m)液性指数压缩模量描述q /qsikpk(KPa)1填土0.3-3.0IL(Mpa)松散2砂土3.8-7.2稍密-中密40/-3淤泥5.0-8.41.4342.34流塑18/-4粘性土夹砂、1.7-6.90.5008.80可塑50/23005灰色粘土:3.5-9.40.8044.38软塑-可塑40/-6粘性土夹砂、0.7-5.90.5797

14、.80可塑50/25007灰色粘土9.5-16.一 60.7344.08软塑-可塑50/-8细砂0.8-7.2中密-密实-/64002 、竖向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情况地下室桩基全面完成后进行竖向静载荷试验。其中一根e 500桩加载到六 级时沉降突然加大,沉降量达到50.77mm,在第七级至第九级又稳定均匀沉 降,最后该桩沉降量为64.74mm,残余49.50mm。另一根问题桩桩径0 500, 加载到六级时沉降突然加大,达到48.91mm,最终沉降量为69.55mm,残余 54.98mm。以上两根桩自施打完成到竖向静载荷试验间歇时间(以下简称为 间歇时间)均为 11 天,施打过程正常。3 原因分析

15、3.1 试验时间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附录Q单桩竖向静载荷试 验要点 Q.0.4 条规定:开始试验时间:预制桩在砂土入土后 7 天后;粘性 土不得少于15 天;对于饱和粘性土不得少于25 天。本工程由于工期十分 紧迫,竖向静载荷试验沉降异常的两根桩都在施打完成后11天进行试验的。 由于桩侧阻力大部分由饱和粘性土承担,间歇时间太短,桩周土未充分固 结,其抗剪强度不能得到充分恢复和发挥,导致桩的承载力达不到要求。地质条件相同,桩端持力层未存在粘土薄层、间歇时间为11天、静载 荷试验合格的桩的试验曲线图。其 Q-s 曲线较陡, s-lgt 曲线显示在加载 到七级之后比前几级有较大的沉降,说明桩周土固结不充分,可以近似地 认为桩侧阻力占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 70%。与事故桩的情况相似。根据有关文献,桩侧摩阻力主要由粘土层承担的工程桩,如桩的设计极限侧阻力q取值较规范表值高出不多(如本工程),贝U间歇时间为14天 sik时侧阻力可达q的90%以上,最终侧阻力可比规范表值高出40-50%。此次sik复压处理,沉降量大于 20mm 的桩从压桩到复压的间歇时间均小于 15 天; 间歇时间大于20天的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