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学校教育督导评估范式的转型策略.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03660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学校教育督导评估范式的转型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我国学校教育督导评估范式的转型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我国学校教育督导评估范式的转型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我国学校教育督导评估范式的转型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我国学校教育督导评估范式的转型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我国学校教育督导评估范式的转型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学校教育督导评估范式的转型策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我国学校教育督导评估范式的转型策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与评估研究中心韩立福摘要:建立适应新课程范式的学校教育督导评估范式,应该从理念上建构“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功能上应体现民主协商、过程激励和持续发展;在体制上建立与教育行政部门并行的教育督导评估机构,健全学校自我评估制度,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在职能上实现由“重督向重导”转型,突出指导性、服务性;在队伍素质上规范管理,实施准入制度、完善督学制度;在模式上积极创新和采用灵活多样的个性化评估模式,尊重学校差异,支持学校特色发展;在方法上主要由传统量化评估方法转向以质性评估方法统整量化评估方法;在评估结果上建立公开、开放、民主的

2、教育督导评估结果报告和反馈制度。关键词:学校教育督导评估范式转型策略作者简介韩立福(1963),男,教育部义务教育监测项目办公室、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与评价中心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评价、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范式”是库恩科学观的中心概念,是美国著名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一书中提出的,并就“范式”的涵义解释为用来表示范例、模式、模型等,后来又扩大到包括范例在内的重大科学成就,和表示某一科学共同体成员共同持有的一整套规定等。范式理论提供了人们观察和理解特定问题和活动的框架,决定了人们的目的、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以及解决出现问题的方式,当老的范式不能解决突出的问题

3、时,原有的范式便要发生变化。我认同库恩的观点,他认为科学的发展正是循着“原始科学(范式尚未确立)常规范式(确立起了占统治地位的范式)革命科学(既有的范式受到挑战)新的常规科学(重新确立起新的占统治地位的范式)”这样的路线前进的。目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范式的转型,教育督导评估范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教育督导评估范式受到挑战,新课程范式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基础教育督导评估范式。如何建构我国适应新课程范式的教育督导评估范式,这是当下我们迫切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该从理念、功能、体制、职能、队伍、模式、方法、结果报告等方面采取如下转型策略。一、督导评估理念转型。理念是指导人们行动和实

4、践的思想、信念、理想。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实践范式。教育督导评估理念要回答什么问题呢?它要回答的是以什么样理论与实践范式,来促进和推动某一国家和地区占“统治地位”的基础教育质量向教育目标所期望的方向持续、和谐、有效发展。我国从1985年恢复教育督导评估制度以来,教育督导评估理念究竟出现什么问题,的确值得我们反思,督导评估是否真正促进了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基础教育质量是否真正符合国家教育目标、学生是否具备了符合“三个面向”的基本素质与能力?由于受计划经济思想和应试教育影响,督导评估变成了权威的象征,督导评估的目的是通过“一刀切的”诊断性评估来选拔“最好的示范”,这种督导评估的结果

5、促进了少数发展,“打击”着大多数。从而,这种牺牲多数利益的评估,不但没有调动被评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反而挫伤的被评估主体的自主发展性。显然,这种传统的督导评估理念是不能满足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发展需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转型?笔者认为我国当务之急是建构教育督导评估科学发展理念。首先是坚持全面质量观,由过去注重外延式评估转向内涵式评估,督导评估的重心转移到基础教育质量上来,由评估学校客观环境条件评估转向教师教学服务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其次是坚持均衡发展观,督导评估要面向全体,通过指导和服务,办好每一所“让人民满意学校”,建构“每一所学校都是成功学校”、“每一位教师都是成功教师”、“每一位学生都是成

6、功学生”的评估理念,使所有学校、教师、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督导评估,朝着自我发展目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使学校发展均衡化、教师专业发展最优化、学生能力发展全面化。第三是个性发展观,尊重被评估主体,全面调动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估、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挖掘发展潜力,塑造发展特色,树立通过督导评估的指导和服务,使学校发展特色化、教师发展专业化、学生发展个性化。二、督导评估功能转型。多年来,受传统督导评估理念的指导和影响,我国形成了相对封闭、单一的教育督导评估功能范式,认为教育督导评估功能,就是按照某种代表社会取向价值标准给予一种价值判断、优劣鉴别,忽略了客观事物本身隐含的多维发展可能性特质

7、,忽视了客观事物发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规律,同时也忽视了督导评估作为一个“科学理论”应具有的本质个性,其功能完全变成了权力者的管理手段和工具的作用。从而,督导评估就自然成了以工具取向和价值取向为主的评估活动。可以说,这种督导评估有很多优点,但是最大弊病就是把被评估主体给忘了,忘掉了主体的过去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的可能性。督导评估就完全成了一种现实性的价值判断活动。这种功能性评估在实践中体现为重视横向比较,忽视主体间的纵向比较;重视群体间共性的比较,忽视个体内部的个性比较。这种功能性评估有三大负面影响:一是使被评估主体自然而然地沦为“接受无条件评估的、对立面的、带有寄人篱下的地位”;二是使

8、被评估主体更加缺少了自信心;三是抑制了被评估主体的个性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督导评估功能要有目前的判断、鉴别转向促进主体过程性发展转型。从西方现代教育评价演进及发展趋势来看,评价经历了测试判断描述心理协商四个阶段,第四代评价理论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构建”。“协商”式的“心理建构”,实质上是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主体性,并在此前提下寻求共识的达成,这反映了一种深刻的民主意识,极富时代精神。我国新课程理念也在吸收第四代评价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性评价,所以教育督导评估在功能上强调发展性功能,这种发展性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与被评估主体的交往与对话,充分了解主体,彼此尊重,

9、建立民主、协商的关系,达到彼此融洽的“心灵构建”,用“您的心灵来呼唤他的心灵”;二是发展性督导评估特别强调的在于评估的过程性,评估是一种经历,一种动态的从初级向高级水平发展的过程,在评估周期内,通过督导评估双方的不断交往和互动,逐步提高认识,改进不足,不断向既定目标发展;三是发展性不仅是注重评估过程,而且特别注重评估质量和结果。三、督导评估管理体制转型。目前,我国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已经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督导评估管理体系,就督导评估机构的组织形式与称谓而言,是直属于政府部门,但是从现实来看,就只能“打开窗户说凉话”,完全是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个职能部门,有的还是事业单位编制。并

10、且,在教育行政内部的职能与地位上与其他职能部门也是无法相提并论。有人说:“帽子带的很高,帽檐很低。”有的说“督导评估部门有名无实”等等。凡此种种,从制度上讲,都是属于制度建设问题。即使说这种督导评估体制的存在,那么其督导评估活动也属于教育内部的“自己评自己”,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和科学。面对我国未来基础教育发展、面对当下的新课程改革,我们敢不敢面对现实、能不能说实话、让不让评估发挥真正作用,这是我们需要回答和探讨的关键问题。从英国督导评估体制来看,例如英国实行督教分离,1992年通过国会立法,英国教育标准局从原教育部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与英国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同级的、单独行使职权的国家教育督导机构

11、,负责管理整个督导系统并保证督导的高质量。“两个部门之间不存在任务形式的行政隶属关系,有效地保证了督导评估不会受到来自内部的干扰和压力,督学能独立行使自己的职能,保障了评估报告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英国“督教分离”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新课程背景下,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督导评估体制呢?笔者认为应该建立多元督导评估体制:一是建立与教育行政部门并行的教育督导评估体制,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在机构称谓上基本都是“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当下的任务就是从体制建设上着手,理顺关系,名副其实地建设成“政府教育督导局”,制定督导评估章程、评估标准、评估框架、评估手册等,单独行使督导评估职责,

12、全面负责督导评估工作,开展中小学综合督导评估。二是建立学校自我评估制度,教育督导评估部门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学校自我评估活动,协助与指导学校制定自我发展计划,帮助学校建立自我评估、自我监控机制。教育督导评估部门要充分尊重学校自主办学的主体性,鼓励学校自主发展,要把自我约束、自我监控、自我调控能力的大小作为评估学校自主办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使学校自我评估制度与综合教育督导评估有机结合起来,建构有效的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三是引进企业管理理念,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在国家教育督导评估政策指引下,第三方评估与政府教育督导评估部门评估并存,并使之有机协调、和谐发展。在政策上。鼓励教育科研单位、民营教育单位

13、履行合法手续后成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允许在中小学学校开展第三方评估。第三方评估是从“第三只眼”的角度观察和评估学校,更能体现客观性和公正性。四、督导评估部门职能转型。督导评估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督政和督学,督政职能是属于中国特色,具体体现在上级教育督导评估部门依据相关指标体系对同级或下级政府的教育行为进行监督、指导、评估。督学职能体现在对同级或下级学校办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指导、评估。由于现有的教育督导评估体制、以及体制下的机构、队伍现状,决定了教育督导评估,只能局限于外围环境建设的终结性评估,无法实现注重内涵式的发展性评估。实践证明,以督政职能为主、督学职能为辅的督导评估范式,远不能满足新课程改

14、革的需要。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全面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我们有必要认真考虑一下督导评估部门的职能转型问题。怎么转型?应该是突出督学职能,转换督政方式。现在信息技术发展给我们现代工作带来了效益和速度,也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现代生活方式,我们理应与时俱进,应把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督导评估系统中,对反映督政职能的内容(数据、信息等),完全用信息技术监测等手段来进行和代替。既能缩短时间,又能提高效率。既能静态观察,又能动态预测。从而,使教育督导评估部门的职能重心转移到督学上来,一是实现由“重督向重导”转型,以“督”是手段,以“导”是目的,强调指导性、服务性,逐渐做到“只导不督、以导来督”;二是实现由检

15、查、监督、评比向评价、指导、服务、解释,理解、帮助转型,积极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引导教师实现专业化、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各级各类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督学的关注点主要转变是教师的“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的方式。五、督导评估队伍素质转型。我国督导评估队伍结构与成份相对复杂,虽然国家颁布的督学任职资格等条例,但是现实中许多约定俗成的“无形”制度作用下,致使我国教育督导评估人员的数量不足与质量不高,到2000年底,全国教育督导人员增加到35217人,其中,兼职督学21178人。数量明显地增加,质量和素质难以保证,尚未形成评价型、专家型教育督导队伍。在督学角色方面,角色意识陈旧,

16、往往自以为是,充当“钦差大臣”、“教育长官”、“教育警察”,很少真正意义上深入到学校和课堂教学中,没有与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建立民主、协商、合作的伙伴关系,致使难以调动督导评估对象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在管理和建设方面,存在随意性、主观性、派生性、无控性的不良情况,缺乏严格、系统的聘用、培训、考核机制,影响了学校督导评估队伍的整体素质,督学人员素质不高,学术能力相对薄弱,导致督学力度不够。面对新课程改革,督学队伍的重构和素质提高是最关键问题。一是要实施督学准入制度,鼓励那些符合督学资格的优秀校长、教师报考督学,经过考试和选拔,颁发督学证书,确定督学资格,吸收到督学队伍中来。为扩大督学队伍的数量,设立专职督学和注册督学(兼职);为便于开展督学业务,应设立管理督学、学科督学等。二是要建立培训制度,定期、及时培训督学人员,不断提高督学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我们认为,以上两个措施是素质转型的前提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