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半卷练6 文言文阅读+传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03437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半卷练6 文言文阅读+传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半卷练6 文言文阅读+传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半卷练6 文言文阅读+传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半卷练6 文言文阅读+传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半卷练6 文言文阅读+传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半卷练6 文言文阅读+传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半卷练6 文言文阅读+传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传记类文本阅读 (限时:30分钟满分:31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高颎,字昭玄,一名敏,自云渤海蓨人也。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辞令。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于是为相府司录。尉迟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唏嘘就路。因平尉迟迥。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任寄益隆。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数日,上曰:

2、“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颎复位。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领新都大监,制度多出于颎。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其见重如此。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颎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上默然而止。炀帝即位,拜为太常。时诏收周、齐故乐人及天下散乐。颎奏曰:“此乐久废,今若征之,恐无识之徒弃本逐末,递相教习。”帝不悦。帝时侈靡,声色滋甚,又起长城之役。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

3、诏诛之,诸子徙边。颎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及蒙任寄之后,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当朝执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治致升平,颎之力也。及其被诛,天下莫不伤惜,至今称冤不已。(选自隋书高颎传,有删改)注当时隋高祖杨坚在北周做丞相。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颎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B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颎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C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颎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

4、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D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颎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时太子勇失爱于上”的句意是:当时太子杨勇不被皇帝喜爱。句中“于上”作状语,修饰“失爱”,所以应在“上”之后停顿,排除A、C两项。“晋王妃有神凭之”的句意是:晋王妃有神灵附身。句中“凭”是说“附身”的意思,“之”是指晋王妃。句意合理,所以应在“之”的后面停顿,排除D项。故本题选B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卧内,原指古人睡卧起居的内室,皇帝在此设宴款待,说明其对高颎非常看重。B

5、高蹈,原指远游他方,也表示过隐居的生活,这里指明苏威在前朝不肯做官。C有司,古代中央政府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所以用“有司”来泛指朝廷中各级官员。D殷鉴,原意为殷商子孙应以夏亡作为教训,后来指可以作为鉴戒的前人失败之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有司”意为“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或“泛指官吏”,由此可知选项中“泛指朝廷中各级官员”错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颎从小机敏,有很高的声名。他曾经读过一些史书,擅长与人交流,高祖刚刚主持朝政,就有意招揽他入府。B高颎临危受命,不负高祖所望。尉迟迥起兵反叛,韦孝宽带兵到达

6、河阳后便畏缩不前,只有高颎毫不畏惧,与母拜别,继续前行。C高颎深知进退,主动谦让职位。他为了避开因信任和倚重而获得的权力地位,主动上表请求放弃职务,让苏威接替,但最终未获允许。D高颎忠君爱国,竭诚进言劝谏。他担忧炀帝沉溺于声色,又担忧其发动修筑长城的劳役,会使百姓劳苦而亡国,多次表达忧国的心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与母拜别”错误,由原文为“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唏嘘就路”可知,高颎派人代为辞别母亲,而非亲自“与母拜别”。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

7、(5分)译文: (2)朝野推服,物无异议。治致升平,颎之力也。(5分)译文: 答案(1)高颎接受旨意十分高兴地说:“我愿意听从(丞相)调遣,为他奔走。即使事业不能成功,我也不怕灭族之祸。”(2)朝廷内外一致推崇敬服,人们没有不好的议论。隋朝能达到大治太平,这是高颎的功劳。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第(1)句关键点:“承旨”:“接受旨意”;“驱驰”:“奔走”;“纵”:“即使”;“辞”:推辞。第(2)句关键点:“朝野”:朝廷内外;“推服”:“推崇敬服”;“异议”:“不好的议论”;“致”:“达到”。参考译文高颎,字昭玄,又名敏,自称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东)人。高颎年少时聪明敏捷,很有度量胸襟,读

8、了一些史书,特别擅长辞令。隋高祖主持朝政时,早知道高颎精明强干,并且熟习军事,多谋略,便想延揽(高颎)入丞相府,于是派邗国公杨惠传达他的意思。高颎接受旨意十分高兴地说:“我愿意听从(丞相)调遣,为他奔走。即使事业不能成功,我也不怕灭族之祸。”于是任他为丞相府司录。尉迟迥起兵叛乱,派遣他的儿子尉迟惇率步兵骑兵八万,进驻武陟。高祖命令韦孝宽攻击叛军,官军到河阳,诸路大军都不敢率先出战。高颎接受命令,立即出发,派人代为辞别母亲,便感慨叹息着上了路。平定了尉迟迥。军队还京,出席在高祖卧室之内举办的宴会,高祖竟然撤下帷幕赏给他。高颎升任柱国,改封义宁县公,升任丞相府司马,被信任倚重,地位更加提高。高颎很

9、注意避开权力地位,上表章请求辞职,(并)请苏威接替(自己的职位)。皇上想成就他让贤的美名,同意他辞去仆射之职。几天后,皇上又说:“苏威在前朝避世不肯做官,高颎能够推荐他。我听说推荐贤人的人应受上赏,怎能反倒丢官呢?”于是命令高颎恢复原位。不久皇上拜他为左卫大将军,原来的官职不变。高颎兼任新都建设总指挥,新都洛阳的格局制度大多由高颎设计。高颎时常坐在朝堂北边一棵大槐树下听取汇报、处理事情,那棵树不在行列之内,主事部门想砍掉它。皇上特别指示不要砍(那棵树),用它昭告后人。高颎被看重竟然到这样的地步。当时太子杨勇不被皇帝喜爱,皇上私下里有废太子的打算。皇上对高颎说:“晋王妃有神灵附身,说晋王必有天下

10、。怎么办好呢?”高颎长跪不起,说:“长幼有顺序,哪里能废呢?”皇上便不说话了。隋炀帝即位后,拜授高颎为太常令。当时下诏会集北周、北齐旧时候的乐工和天下的散乐。高颎上奏说:“这些音乐早已失传,现在如果征集,恐怕那些没有见识的人会弃本逐末,互相传授学习这些东西。”炀帝不高兴。炀帝那时奢侈靡费,声色之事日甚一日,又发动修筑长城的劳役。高颎很为此担忧,对太常丞李懿说:“周天元皇帝因爱好音乐而灭亡,前代的教训不远,怎能重蹈覆辙呢!”他又对观王杨雄说:“近来朝廷一点纲纪都没有。”有人把这些言论上奏皇帝,炀帝认为他诽谤中伤朝政,于是下诏处死高颎,他的儿子们全部流放到边疆。高颎在文武两方面都有大才,又明达世务

11、。自从被寄予重任后,竭诚尽忠,引荐忠贞贤良的人才,把天下大事当作自己的责任。他在朝中执政近二十年,朝廷内外一致推崇敬服,人们没有不好的议论。隋朝能达到大治太平,这是高颎的功劳。到他被杀,天下没有不伤感叹惜的,至今人们还不停地为他喊冤。二、传记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医者朱军1984年大学毕业,朱军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990年就晋升为主治医生。在事业上不满足的朱军开始寻思:再往下发展,要么读研究生读博士,要么出国深造。他选择了出国。第一次走出国门,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卑。他就读的以色列哈达萨医学院是中东最大的医学中心,水平跟欧美齐平。跟以色列这样的小国家比,我们

12、的医疗科技水平差距太大了。他下决心要把自卑变为自信。“别人都不上班的时候,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在实验室。有时候这是精神上的折磨,但何尝不是对人的磨炼。”三年的留学生活,让朱军开了眼界。他掌握了一些知识后,自信心也增强了。回国一年后,朱军转业到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开始拓展新的事业。在这里,朱军带领的北大肿瘤医院淋巴瘤科跃居国家领先地位。美国诗人惠特曼曾说:“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他看见的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也就成了他的一部分。”朱军从医,看见的“最初的东西”是什么呢?1979年,他毅然报考了第三军医大学。那时候,军医是令人尊敬的职业。至今,他还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感到高兴。“我喜欢这个职业

13、,因为我的工作是在不断地帮别人减轻痛苦,帮别人减轻心理压力,从而也实现了我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主动选择学医的人似乎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医生的后代不学医”的现象。对此,朱军持乐观而谨慎的态度。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医学教育是必需品,医生这种职业应该处于受人尊敬的地位,只要人类存在,这一点便不会改变。一定会有优秀的人来接班,把医学的精华传承下去。不可否认,医学教育也面临压力和挑战。现在有的医生天天抱怨患者“怎么不喜欢我们了,怎么污蔑我们了”,对此,朱军很不以为然,他感慨地说:“现在医生为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自身还有问题,需要自我调整,改变高高在上的

14、心态,在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赢得社会的尊敬。医院里一直都有好大夫、差大夫,但是目前的社会氛围,可能会惯坏一部分大夫,让他们养成一些毛病。”他认为,现代医学教育,首先就是要给准备从医的人补上人文这一课。下医治病,上医治心。在朱军看来,无论肿瘤还是其他疾病的产生,都不是受哪一个单独因素影响的。“现代社会压力大,要有好的身体,首先要有健康的生活理念,重要的是要心安。让病人心安,考验的是医生的心胸和情怀。”在同事眼中,朱军最让人感动的是他有慈悲之心。他曾说,慈悲心是与医术同等重要甚至是更重要的东西。他很细心,无论对小孩、老人还是别的患者,都很注意他们接受治疗时的感受,并希望用自己的言语举止去抚平他们内心

15、的焦虑和痛苦。“患者是来找我们看病的,不是来结仇的。他长得丑还是美,有钱还是没钱,都是病人。他来看病,我们就给他服务。”朱军也希望科里的医生都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给每一个生命送去可触及的、活泼的希望。(摘编自杨桂青朱军:悲悯之心待病患)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医疗科技水平远远低于以色列这样的小国,这让第一次走出国门的朱军感到自卑,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弃。B三年的海外留学生活让朱军受益匪浅,回国一年后他转业到北大肿瘤医院,在这里,他带出了一个处于国家领先水平的医疗团队。C第三军医大学是朱军看见的“最初的东西”,他毅然报考这所学校,成为一名医生,借此实现了他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D医生的后代不学医,主动选择学医的人似乎越来越少,其中原因比较复杂,这些引发了朱军对现代社会医学教育的思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能力。C项,对“第三军医大学是朱军看见的最初的东西”的理解有误,应指“我的工作是在不断地帮别人减轻痛苦,帮别人减轻心理压力,从而也实现了我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