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kA异型阴极结构预焙阳极电解槽焙烧启动方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03269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0kA异型阴极结构预焙阳极电解槽焙烧启动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40kA异型阴极结构预焙阳极电解槽焙烧启动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40kA异型阴极结构预焙阳极电解槽焙烧启动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40kA异型阴极结构预焙阳极电解槽焙烧启动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40kA异型阴极结构预焙阳极电解槽焙烧启动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0kA异型阴极结构预焙阳极电解槽焙烧启动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0kA异型阴极结构预焙阳极电解槽焙烧启动方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0kA异型阴极结构预焙阳极电解槽焙烧启动方案1 目的为生产提供必要的作业指导,使操作标准化、规范化,保质保量安全的完成生产任务。2 适用范围适用于240kA异型阴极结构大型预焙阳极电解槽。3 内容3.1 作业前准备3.1.1 确认各种设备验收合格、电解槽通过各项试验合格。3.1.2 备齐各种工器具及原辅材料。3.2焦粒的铺设3.2.1 将平衡大母线停放在距下限位50mm处(回转计读数为350)。3.2.2 清理槽膛及槽四周杂物,并用高压风管吹干净炉膛。3.2.3 关闭提升机电源,将“禁止操作”封条贴在槽控机及气控柜上。3.2.4将导流沟、汇流沟装冰晶石至凸台上表面并按压齐平(蓄铝池不装冰晶

2、石)。3.2.5用高压风管把凸台表面吹干净。3.2.6 铺焦粒3.2.6.1 铺设焦粒时应从电解槽的一端向另一端连续铺设,且A、B面交替进行。3.2.6.2 将铺焦粒孔型框架放置于阳极正投影下,将粒度2-4mm的焦粒,均匀铺撒在框架内,用刮尺刮平,使焦粒厚度在20mm-25mm,然后取出框架,准备下一组的焦粒铺设。3.2.7 为保证电解槽的角部升温,在A1、B1、A8、B8四组阳极下铺设焦粒和石墨碎的混合料,二者的比例为7:3(8:2)。3.3 挂极3.3.1 挂极前应检查阳极炭块有无质量缺陷(裂纹、变形、底掌不平等),铝导杆是否垂直、磷生铁浇注是否饱满等,不合格阳极严禁使用。3.3.2 对合

3、格阳极首先用刮极小耙刮净阳极底掌,然后用高压风管吹干净阳极表面及底掌灰尘。3.3.3 确认以上两项要求合格后,用垂吊法找出两列阳极大面及小面阳极的中心线,根据中心线确定整个阳极的边线,并用拉线拉出整个阳极的轮廓,沿线外侧放置好铺焦粒用的铁框,将水平仪放置在铁框上,调整铁框,使其表面在同一水平,然后将焦粒均匀撒在框内,用刮板尺刮平,确认无凹陷部位,两人配合垂直向上取出铁框,每铺一块挂一块极,铺焦粒顺序为A8、B8、A7、B7A1、B1。对应炉底的正投影处,焦粒厚度为20mm-25mm。其中,角部极(A1、B1、A8、B8)在铺焦粒时均匀掺配30%(20%)同粒度的石墨碎,挂极时,阳极底掌要完整压

4、在焦粒层上,不允许出现悬空、接触不良等现象。吊放阳极过程中,阳极不能在焦粒层上做水平移动,造成焦粒层厚度不均使阳极底掌不在同一水平面上。3.3.4 挂极前选好阳极靠平衡母线一侧必须是研磨面;若无极可选时,靠平衡母线一侧可以是非研磨面,但安装软连接一侧必须是研磨面。3.3.5 挂极时,必须保证阳极与焦粒层的接触面积,导杆与平衡母线的距离可以放入小盒卡具为准。3.3.6 每铺完一组焦粒层,用天车安装一组阳极,当阳极底掌快要接触焦粒时,天车下放速度一定要慢,以确保用阳极自重压实焦粒。从而使每组阳极下的焦粒层所受力均衡。3.3.7 安装时阳极导杆与阳极母线间隔为0.5-0.8cm,且不与挂钩接触。3.

5、3.8 对安装合格的阳极组,放上开度较大的卡具(不紧),给阳极导杆以导向和定位的作用。其余依次类推至安装完为止。3.3.9 挂极完毕,将电解槽四周清理干净,用粉笔在阳极导杆上画好线。注意:挂极时严禁踩踏已经铺好的焦粒。3.3.10挂A1、B1阳极时要确保不在一个平面的两块阳极底掌未有悬空现象。3.4 装炉3.4.1 确认铺焦粒挂极工作验收合格后,用准备好的效应杆将极缝堵住,再用纤维板盖住。3.4.2 为测得槽内各个区域的温度上升梯度和掌握焙烧末期槽内各区域的温度是否达到启动要求,装炉前应按如图位置安装3根热电偶保护管。3.4.3 为了测量方便,热电偶应斜放,下面封口贴紧槽底且不能和阳极接触,套

6、管放好后用冰晶石固定,上口用纸或塑料袋塞住。A1 A4 A5 A8. . . B1 B4 B5 B8方案:采用电解质块(粒度10cm以上)装炉用厚度100mm石棉板覆盖阳极中缝,实施“空腔”焙烧,以利于热量传导、对流、辐射。出铝口与烟道端火眼口及四个角用冰晶石,小头、大面均匀添加电解质块,距离槽沿板5cm处,再装碱面0.60.8吨(具体:只在大面添加,两小头及中缝不添加),然后在小头、大面边缝装冰晶石23吨,直至与阳极边缘装平,然后用电解质粉5-8包,将阳极四周及阳极上表面覆盖,保温层厚度为12-16cm.3.4.4 清扫装炉后阳极钢爪上的物料。3.4.5 装炉时所有物料内袋必须清理干净,严禁

7、装入槽。3.4.6 装炉后将现场和-2.5米洒落物料必须清理干净。3.5 焊接分流片3.5.1焊接分流片前,用角向磨光机处理干净阴极钢棒头的铝钢爆炸焊片和阳极钢爪的水平钢梁,然后用电焊机将分流片一端与阳极钢爪水平钢梁焊接,另一端与阴极钢棒端铝钢爆炸焊片焊接,焊接缝要求连续焊接不低于12,且焊接处无严重缩孔。3.5.2为保证角部升温,其中A、B两侧的2、6、15、19号阴极钢棒不焊接分流片。3.5.3焊接完毕后,检查有无漏焊和虚焊现象,并检查分流片与风格板及槽壳有无接触现象,如有应用高密度石棉板隔开。3.6 安装软连接3.6.1 安装软连接前应检查软连接和阳极导杆及平衡大母线的接触面是否平整,如

8、不平整应进行处理,并用带钢丝刷的角向磨光机把接触面处理干净,以减小接触压降。3.6.2 用C型卡具将软连接一端与平衡大母线拧紧,另一端用双头螺杆与阳极导杆拧紧。在安装时一定要使其充分接触,以防止通电时打火。软连接部分一定要有伸缩余量,不能出现拉直的现象。3.6.3软连接安装完成之后,用0.05的塞尺检查压接面是否压实。通电后测量软连接压接面压降,将大于30mv的全部处理下来。3.7 通电焙烧3.7.1检查预通电槽是否具备通电条件,准备好绝缘板及安插绝缘板所需的电木撬棍、扳手、绝缘兆偶表等工器具,操作工应穿戴好相应的劳保护品(如:面罩等)。3.7.2 每个通电槽安排7人,2人负责松开短路口,2人

9、负责用电木撬棍撬开短路口,1人负责向短路口插绝缘板,2人负责用绝缘兆偶表检查绝缘情况。操作时可由出铝端向烟道端依次操作,相关操作人员应密切配合,提高操作速度。3.7.3 为了加快操作时的速度,可在降电流前5分钟把短路口的一组对角螺丝松开。3.7.4 完成断路操作,并检查合格后,即可由相关人员联系送电,送电可大体上按80KA、120KA、160KA、200KA、235KA的梯度送电。3.7.5 在送电过程中,应密切注意通电槽的变化情况,如冲击电压超过5V则应放慢升电流的速度,当全电流时,冲击电压不得超过4.7V,否则,应适当降低电流,待槽电压回落后再继续升全电流。3.7.6焙烧电压及温度参考值见

10、表1表1:焙烧电压及温度参考值焙烧时间(天)123焙烧电压(V)4-3.22.9-3.42.7-2.3焙烧温度()100-350400-800600-1000注:表中下限为边部温度参考值,上限为中部温度参考值。3.7.7将通电槽通知调度,调度将通电槽由“停槽” 改为 “预热”。3.7.8在焙烧过程中,为了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在冰晶石混合料熔化处应及时人工添加破碎好的电解质块或冰晶石。3.7.9由电解工做好通电焙烧启动日志。测量组做好测量工作,并记录在通电焙烧启动日志上,测量内容见附测量工作要求。3.7.10通电焙烧时应随时观察槽电压、阴极钢棒、阳极钢爪、分流片等有无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应向现场指

11、挥人员汇报,并及时处理、记录在案。(见焙烧启动期间异常情况的处理和焙烧启动期间的测量工作内容注:焙烧温度不易过高,控制在950以下启动,采用72小时焙烧启动。3.8 拆除分流片3.8.1 分流片拆除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通电时间不小于12小时,二是电解槽焙烧电压低于3V.3.8.2即按先角部,后中间的顺序拆除分流片。具体的拆除顺序见表2:表2:拆除分流片顺序通电时间(h)12182430拆卸组别A1、B1A8、B8A2、B2A7、B7A3、B3A6、B6A4、B4A5、B53.8.3拆分流片时,每次拆除前后的槽电压变化不得大于1.0V,否则立即停止拆除,并检查阳极电流分布情况,待电压稳定后再继续

12、拆除,并在30小时内全部拆完。3.8.4分流片全部拆完后,槽电压不得超过4.0V。3.8.5将拆下的分流片整理好,运往下一个准备通电槽。3.9 拆卸软连接3.9.1 当通电焙烧达68小时左右,在启动前4小时,可安排专人紧小盒卡具、拆卸软连接。注意拆卸软连接过程中电压不超过4.0 V。3.9.2 紧小盒卡具前,应在钢爪横梁上铺好木板,并用高压风管吹干净阳极导杆和平衡大母线间的杂物,然后开始拧紧小盒卡具。3.9.3 在紧完小盒卡具10分钟后,再进行一次复紧,然后拆除软连接,尔后,再复紧一次,并进行阳极电流分布测量。3.9.4 复紧小盒卡具时,必须保证导杆贴紧母线且螺丝拧紧,以防启动过程造成阳极下滑

13、、脱极。3.10 启动前准备作业3.10.1 打开烟道端风动溜槽风管阀门,将料箱打满料。3.10.2 检查气控柜内、槽上部及主风管各阀门是否打开。3.10.3 用石棉布把启动槽两侧的绝缘板盖好。3.10.4 启动前1小时将测温套管拔出,将烟道端、出铝端打开,确保灌电解质时畅通无阻。并用档板挡在槽控机前。检查槽控箱阳极升降是否正常,确认启动是否具备条件。3.10.5启动前10分钟将A1、B1各上提12cm。3.10.6 启动前1小时复紧16个小盒卡具,16个导杆沿平衡母线下沿重新画线,并擦掉原线。3.10.7 启动前30分钟,将灌电解质溜槽支好,同时用石棉板将四个门式立柱挡住。3.11启动3.1

14、1.1灌入电解质13吨左右,电解槽电压保持6-8V,灌电解质后重新复紧小盒卡具,灌入第一包电解质时只进行点动检查阳极升降是否正常,第二包时将阳极拉起启动。3.11.2启动后随着槽内炭渣的逐步分离,及时清理槽内炭渣。3.11.3启动后第一个阳极效应发生时,效应电压保持20-30V,注意观察阳极底掌与电解质的接触情况,效应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效应后及时打捞炭渣和焦粒。3.11.4效应熄灭后,浇一下阳极,然后在一周加工面加入碱面1.2吨。3.11.5随温度的回落捞取分离的炭渣,将电解质水平保持在3040cm。取电解质试样送化验室,并根据结果调整分子比在2.9-3.0。3.11.6清理工作现场。

15、3.12启动后电压的保持3.12.1 早班8:00开始灌电解质,至槽内物料熔化完毕或来效应物料熔化完毕,电压保持在6.3V-6.7V,低于6.3V时,升电压至6.3V。3.12.2 物料熔化完毕至24:00,电压保持在6.3V-5.8V,每小时降100mV。3.12.3 24:00-次日8:00,电压5.8V-5.2V,线性均匀降低。3.12.4次日8:00-次日16:00,电压5.2V-4.6V,线性均匀降低。3.12.5次日16:00-24:00,电压4.8V-4.4V,第三日0:008:00电压按4.1V-4.2V保持。3.12.6启动后一个月内将电解槽各种技术条件调到正常生产值。调整的速度为一周内将电压调整到4.1v左右,槽温控制在970 ,电解质水平不低于30cm,第二周内电压调整到4.0v,电解质水平控制在26-28cm,槽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