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物质的比热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028804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节物质的比热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4节物质的比热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4节物质的比热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节物质的比热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节物质的比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节物质的比热(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4 节物质的比热教学目标:1、了解热量的初步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对温度的影响。2、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除了跟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以外,还跟物质有关,初步了解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热量不同,知道物质的这种性质用比热表示,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3、知道的水的比热较大,了解水的这一性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除了跟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以外,还跟物质有关,初步了解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热量不同,知道物质的这种性质用比热表示,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兴趣

2、实验:你知道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吗?热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二、新课讲授演示实验:问:相同温度的两杯水, 为什么没有发生热传递?学生活动 1:四位同学一组,小烧杯里装着约 40 克热水,大烧杯里装着约100 克冷水。1、两位同学一起分别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2、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 ( 温度计不拿出来) ,过 30 秒,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再过 30 秒,再次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并记录。记录表时间(秒)03060小烧杯里的水温()大烧杯里的水温()分析数据得出: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热量讲解:热量用符号 _表示 ;热量的单位为 _,简称_,符号为 _。它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 _而命名的

3、。分析图表并思考: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想一想:老师来不及做饭,就想泡方便面吃。可是一拿暖瓶,发现里面没有热水了,于是准备用电热水壶烧水。我应该烧一壶水还是半壶水呢?为什么?得出结论: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比一比:将 90的热水和 10的冷水混合,混合后水温一定是50 ,对吗?为什么?用图表分析:问: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外,还可能与什么有关?探究:不同种类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设计:需要控制哪些变量相同?方案 1: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砂石, 使它们升高相同温度, 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 (即吸收热量的多少。方案 2:取相

4、等质量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实验改进:学生活动 2:1、先测出水和砂石的温度,并记录。2、用一个装有热水的烧杯给两试管同时进行水浴加热 (热水只接触试管底部) ,每隔 30 秒测出水和砂石的温度,测 2 次并记录。记录表时间(秒)03060水的温度()砂石的温度()3、分析实验数据:温度升高较快的是 _。要使水和砂石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加热时间较长的是 _,吸收热量较多的是 _。比一比:物质种类质量(千克)升高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焦耳)水114.2 103酒精112.4 103煤油112.1 103水银110.14 103得出:大量实验表明:相等质量

5、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即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是不同的。物质的这种特性在科学上叫做比热容,简称比热。考一考:三、总结说说今天的收获!四、练习如图 4-39 甲所示,冬天在给小孩喂牛奶前,要把冷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已知容器中热水的初温为 60,冷牛奶的初温为10,每隔 1 分钟测量一下水和牛奶的温度,描绘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4-39 乙所示。在牛奶放入热水直至两者达到相同温度的过程中,水 _ 热量,温度 _ ;牛奶 _ 热量,温度 _。在前 10 分钟内,牛奶温度的变化量要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热水温度的变化量。五、板书设计焦耳( J)与温度变化量有关单位物体吸收或放出定义热量多少与质量有关热的多少(Q)与物质种类(比热)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