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基础(基层管理人员必读).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027936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基础(基层管理人员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管理基础(基层管理人员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管理基础(基层管理人员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管理基础(基层管理人员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管理基础(基层管理人员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基础(基层管理人员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基础(基层管理人员必读).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基础第一章 管理基础1、 管理的基本观点(1) 管理的概念A:管理是指为达成组织目标,经济、有效地利用人、物、金钱、时间、信息、技术、系统、市场等企业活动必须的所有资源。另外,无论任何目标都包括业绩(利润)的确保和提高。B:管理中最困难并且最重要的资源是人。C:管理者的作用工作改善-业务改善(工作结构及方法的改善)工作管理-业务活动的有效推进(效果及效率的提高)部下培养-自我启发、在岗培训、离岗培训(人才培养)人际关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善组织气氛)D:如何获得上司的信赖和部下的合作是否努力让部下完全理解公司的经营方针制定公司方针、部门方针时,是否进行正确的意见陈述是否根据上一级

2、的方针,设定严格的目标,并与部下共同致力于目标的达成是否及时、准确地向上司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是否顺利是否通过自我钻研、部下培养,创造具有启发性的、积极向上的环境是否努力改善部门的气氛(2) 对于管理的基本态度A:达成组织目标的积极性B:打破现状的精神C:效率意识D:理解原理原则E:健全的判断及意见决定F:对于职责的理念和使命感G:计划、确认阶段的科学态度(以事实为依据)2、 组织原则:组织是指企业为了达成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能力,实现工作与员工之间最有效的结合。(1) 指令系统的统一A:要让隶属于组织的所有成员明确了解“属于哪个部门,听从谁的指示,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而且

3、要期望周围员工对该职责给与足够的尊重(确立角色)B:在某些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指令系统会被忽视(2) 统一管理的限度(角色意识)(3) 职务分担(角色认识的统一)A:实现工作分担最恰当、最有效的结合的绝对条件 认识到个体的作用就是通过自己任务的完成对组织作出贡献,并对此产生荣誉感。另外,部下对于自己作用的理解要与上司对于部下的作用期待一致。B:发挥员工的知识、技能和长处。取得员工的理解和接受。(4) 权限委任(自我支配的原则)A:在部下充分具备能力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培养,通过自我支配的原则,提高其积极性B:权限委任管理者不独占权限分清责任保留与权限委任,只委任可以委任的权限只委任给能够委任的对象

4、一旦权限委任后,给与并允许其充分利用一定的处理权对于工作的结果,管理者要进行确认,部下之间要相互确认(控制结果,但不限制其行为)C:定义权限:在组织中可以实行的权利及拥有的权力、履行责任必须的权力、自由处理的尺度(也可以解释为发挥其创意和智慧的空间) 立案权、发言权、决定权、承认权、行为权责任:必须执行的工作内容职责:期待其任务完成后产生的结果(其中也包括责任)第二章 部下培养一、 部下培养的观点1、 有句至理名言,叫“企业以人为本”。这里所说的“培养”包括从高层经营者到一般操作工人的培养。2、 将知识、技术、工作方法等传授给部下3、 本公司员工的期待形象(1) 充分理解公司的经营方针,并积极

5、付诸行动(2) 为实现上述方针,努力在相关技术、技能方面成为最出色者(3) 为公司的协调统一而努力二、 部下培养的责任和作用1、 部下培养的意识和现状2、 为何说培养部下是上司的责任(1) 工作的期待目标及基准由上司决定(2) 上司对目标的达成承担责任(3) 上司了解部下的能力、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的资格和必要条件(4) 上司对部下的影响是巨大的3、 什么时候上司会意识到培养部下的必要性(1) 努力想提高工作业绩、达成目标时(2) 当发生品质下降、交期延迟等异常情况时(3) 感到部下能力不足时(4) 当经营环境、设备、系统发生变化时(5) 对部下的人生给与关心、并感受到责任时4、 培养部下的效果组

6、织整体上司部下1、 工作顺序进行2、 事故灾害等异常减少3、 技术可传授工作的改进4、 创造具有启发性的环境,提高彼此之间的信任1、更易于授权2、更能掌握部下的能力3、工作管理更加出色4、对部下的分配做到人尽其才5、易于本人能力的提高1、失败减少,容易得到满足感2、理解上司的期待目标、工作更加得心应手3、提高上司的信任度4、提高自我启发的热情三、 部下培养的推进方法1、 培养的推进方法(制定培养计划表)(1) 决定培养方针:包括欲培养能力的内容、程度(现在及将来)、培养完成时期、培养方法等。(2) 明确工作资格及必须具备的必要条件:上司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期待目标(3) 掌握部下的现有能

7、力:通过日常观察、接触、人事评价、目标达成情况、个人面谈等条件掌握部下的能力(4) 把握培养必要点:工作资格的必要条件与现实能力之间的差距就是培养要点(5) 培养计划的制定:培训至何时(6) 培养方法(7) 成果评价(8) 学习指导2、 部下培养的注意事项本人的学习积极性很重要,上司只是从侧面对部下的学习给与帮助(1)障碍的清除(2)唤起学习积极性(3)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指导(4)实际性、实践性指导(5)巧妙利用本人的成功感(6)反复继续四、 个人能力的培养1、 个人能力培养从接纳新人入社开始接纳新人的注意点:(1) 做好接纳的准备(2) 亲切迎接(3) 表达真切的关心(4) 工作内容说明(5)

8、 相关场所、相关部门的引导、介绍(6) 培训过程中的关照(7) 不忘补习指导2、 日常指导与培养(1) 培养方法通常包括OJT(在职培训)、OFF-JT(离职培训)、自我启发、岗位轮换等。重要的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培训(2) 部下会不断观察上司的言行举止,所以上司应该表现出应有的姿态。这就是“背影教育”,又称“示范”。上司的言谈举止很容易成为部门的纪律基准,因此上司有必要“在打造别人之前应先打造自己”。(3) 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职场会议和小集团活动的意识,以及活动的持续进行(4) 上司的热情固然重要,但更需要本人的积极性。直接面对工作,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不断成长。3、 自我启发的帮助所

9、谓自我启发,就是不断努力地让自己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1) 以“某某没有帮我做”为借口的“推卸族”的转变(2) 疏于自我启发者的特征A:只要能把现在的工作做好就行B:认为上司能把必要的内容都传授给自己C:对于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或者对于自己的能力管理不够了解D:对自己的待遇不满E:对人生和工作一时泄气(3) 不断自我启发者A:抗拒反应少,对于任何事物都表现出积极学习的姿态B:无论自己经验如何都力求抓住事物本质,并把它作为自己成长的食粮加以吸收C:学习他人的经验,听取他人的意见D:对自己比对别人要求更加严格E:正确认识自己(长处、缺点、性格、发展的可能性)(4) 如何指导、帮助部下A:发现并指出

10、部下发展的可能性B:帮助部下提高能力C:提供发挥部下能力的平台D:一起感受达成目标的喜悦4、 管理能力的培养(1) 后继者的培养A:为确保未来经营人才作准备B:为业务的进一步扩大作准备C:扩大管理者的管理范围,或者上司不在时代理上司职责D:满足部下晋升、提高自己能力的积极性(2) 管理能力培养的障碍A:选拔方面(没有合适者、潜在能力辨别困难)B:培养方向、培养内容等方面(经营层期待目标、管理能力及行动不明确)C:培养技术方面(有无参与管理行为的机会)D:组织风气、工作岗位的环境方面(年功序列、无视能力和业绩、拉帮结派)E:与部下工作欲望、工作姿态有关(3) 作为管理能力基础的资质和态度A:经常

11、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B: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C:正确的判断能力D:分析并体系化的能力E: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F:百折不挠、达成目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 培养方法给与继任者适当的职责、任务以及一定的权限,让其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五、 组织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的综合能力(实现1+1大于等于3)目标是创造具有启发性的工作场所1、启发性环境的形成(1)所谓启发性环境,是指工作部门的全体成员都处于积极主动地状态。态度积极,每个人都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挑战更高难度的工作。首先要明确“本部门的启发性环境,应该是什么状态”。(2)如何创造启发性环境上司本人要有挑战精神排除权势主义和权力主

12、义明确规定工作范围和目标及时交换信息不要把精力浪费在相互之间的瓜葛上把对结果的评价明确传达给本人把部下的成长看作自己最大的喜悦不断鼓励部下、信任部下并对部下充满期待经常满怀信念和使命感做出决断,明确表示自己的方针(3)分配工作给部下时要讲究分配方法,要把自我计划、自我统制、自我评价的功能包括在个人的工作内2、组织能力的提高(1)所谓组织能力是指该组织具备的综合能力,全员朝着目标积极承担工作,通过相互之间作用的发挥而产生。即组织具备的问题解决能力,组织的状况适应能力。另外,组织能力还指能够认识到整个组织所处的状态、组织目标、本组织的作用和责任,以及决定这些因素的客观状态,各部门之间做到信息共享,

13、并在其他部门的协助之下主动采取行动解决问题。(2)如何提高组织效率A:对象的重新确认职务、职务履行的方法部门内部的人际关系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组织整体的方针B:方法的调整改变组织构造的因素、手法因素等方法改变成员本身及相互关系等因素,塑造人的各个侧面的方法管理者具有最大限度提高本部门的组织能力并加以发挥的责任。组织能力的培养:(1) 组织效率:组织运营中杜绝不合理、不平衡、无用功(2) 高效的组织:产出大于投入的组织(3) 启发性环境:作为基础的部门风土第三章 人际关系为了高效、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顺利地协调好部门内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人类是感情动物,并且各不相同。另外,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

14、和情况下感情也不同感情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想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行动(反言之,就是要能克制感情)要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理解他人的行为(喜欢他人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一、 理解部下的行为1、对于人类行为的理解(1)无论是自己还是部下都一样是“感情动物”,而且都“很复杂,难于理解”。性格和所处的立场、情况也都是千差万别,所以反应和行为也不尽相同。(2)部下的人和反应和行为都有其发生的原因和理由(3)人的反应和行为会因为性格、健康、感情、能力、态度、鸢尾等原因而不同并不断变化。而其中愿望往往会成为行动的主要原因。2、人的愿望(1)主要的愿望A:保健、B:寻求机会、C:达成、D:寻求变化、E:释放紧张心情、F:寻求安定、G:参与策划、H:认识、I:寻求公正、J:获得尊严、K:实现自我成长的愿望其中F-I 也是对上司提出的要求,就是: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承认、希望得到公平对待、希望能够参与各项活动的策划、希望得到合理的工作/待遇/地位。(2)愿望的五个阶段(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理的愿望寻求安全和安定的愿望得到归属和爱情的愿望获得尊严的愿望实现自我的愿望(3)把握方法日常工作中观察部下的行为与部下交流听取第三者的意见,对部下表示关心(4)唤起愿望通过适当的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