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 附录:坐标计算原理.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027508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学 附录:坐标计算原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测量学 附录:坐标计算原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测量学 附录:坐标计算原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测量学 附录:坐标计算原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 附录:坐标计算原理.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YOXYX -Y+X+Y -X -Y -X+Y+附录:坐标计算原理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如图1所示,点的平面位置是以点到纵横轴的垂直距离来表示的。点到坐标横轴的距离叫做该点的纵坐标,以X来表示;点到坐标纵轴的距离叫做该点的横坐标,以Y来表示。二、直线定向所谓直线向定就是确定直线的方向,对于一条直线的方向,是以该直线和某一基本方向线之间的夹角来表示的。1、方位角 图1从基本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计算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角值从0360。如图2所示,一条直线的正反方位角相差180。 图2 图3 2、象限角 从基本方向的北端或南端起,顺时针或逆时针计算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象限角,角值从0

2、90,参见图3。方位角与象限角的换算关系见表1。 表1直线方向由方位角推算象限角由象限角推算方位角第一象限R1=11=R1第二象限R2=180-22=180-R2第三象限R3=3-1803=180+R3第四象限R4=360-44=360-R4三、坐标增量两点的坐标之差称为坐标增量,用X、Y表示。A至B点的坐标增量为:反之B至A点的坐标增量为:A至B和B至A的坐标增量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可见一直线坐标增量的正负决定于直线的方向。在测量工作中,应用X、Y解决两类问题。1、正算:依直线起点的坐标和线段长度、方位角求直线终点的坐标; 图42、反算:依直线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水平距离和方位角。

3、四、坐标正算如图4所示,1点至2点的坐标增量为:则2点坐标为: 坐标增量的正负决定于直线的方位角的大小和它所在的象限,图5表示了在四个象限中坐标增量的正负情况。五、坐标反算 图5如图6所示,按三角原理有: 例1,已知:X1=1234.57m,Y1=7654.32m,1,2=22116,D1,2=246.28m,求X2,Y2。解:X1,2 = 246,28Cos(22116) = -185.12mY1,2 = 246,28Sin(22116) = -162.44m 图6 例2,已知:X1=1234.765m,Y1=8059.887m,X2=990.683m,Y2=7974.371m,求1,2 、D1,2。 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