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坞里山塘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025216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佃坞里山塘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佃坞里山塘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佃坞里山塘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佃坞里山塘建设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佃坞里山塘建设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佃坞里山塘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佃坞里山塘建设方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佃坞里山塘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方案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二九年七月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佃坞里山塘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方案审 定:陈晓东审 核:王英华校 核:吴婉玲项 目 负 责:陈 斌报 告 编 写:邓存国 陈 斌项 目 参 加:邓存国 唐继权 2009年7月 目 次1 综合说明11.1工程概况11.2山塘综合整治的必要性11.3整治的主要内容21.4投资与工程效益21.5结论及建议31.6工程特性表32工程现状与综合整治的必要性52.1工程基本情况52.2工程水文52.3工程地质72.4防洪安全性现状分析72.5 山塘存在的主要问题92.6山塘综合整治的必要性103 建设内容和工程技术

2、方案113.1工程规模113.2工程建设任务113.3工程总体布置113.4综合整治设计方案123.5工程量汇总154 施工组织设计164.1 施工条件164.2施工方案164.3主要施工方法165 投资估算175.1编制说明175.2工程投资估算185.3资金筹措方式185.4投资估算表186 工程效益分析197 建设管理与建后管护197.1工程建设管理197.2山塘建后管护198.附图21吴兴区佃坞里山塘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方案1 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佃坞里山塘位于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庄上村,山塘两侧及右下侧均为农居房屋,正下方及左下侧为山林及农田。坝址以上集雨面积0.58km2,总容积1.5

3、万m3,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的山(2)型山塘。其下游有佃坞自然村民房、县道、通讯及输电线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属屋顶山塘。佃坞里山塘建成于1976年。工程枢纽由大坝、溢洪道和放水涵管等建筑物组成。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0m,坝顶高程147.5m(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坝顶宽2m,坝长70m。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为开敞式侧槽溢洪道,控制段堰顶长度4.5.0m,堰顶高程145.24m。原放水涵管位于大坝右侧,为坝内素混凝土管,长度39m。根据我省“强塘固房” 工程的总体要求,编制单位在对该山塘历年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和现场安全检查的基础上,根据浙江省山塘综合整治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山塘导则)的

4、规定,编制本报告。1.2山塘综合整治的必要性佃坞里山塘自建成以来,已运行30余年。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加之运行期间未得到良好养护,目前山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主要问题是:1)根据山塘防洪安全性复核,山塘坝顶高程现状为147.5m,计算要求的坝顶高程为148.51m,防洪安全不能满足山塘导则的要求。2)山塘大坝是在简易踏勘、粗略设计和群众性施工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施工管理混乱,工程施工质量差,蓄水初期安全隐患就已呈现。3)坝顶宽度仅有2m,上、下游坝坡无护坡,整个坝面和坝顶杂草丛生。4)溢洪道进口及控制段草木丛生,槽身右侧岸坡局部坍塌、掉块,出口断面狭小,泄槽不顺,冲

5、淘两侧山坡,泄槽无护砌,基岩冲蚀剥落。结构安全与泄流能力均存在安全隐患。5)大坝存在严重的渗流安全问题。本次现场踏勘发现有严重漏水现象,坝中位置背水坡距坝底1/2坝高处有明显出水口。6)放水设施为坝内素混凝土管,断面为0.15m,涵管进口闸门漏水,涵管管壁存在接触渗漏。进水口铸铁插手动启闭机拉杆锈蚀变形严重。7)山塘由庄上村委会委派村民管理,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设施,管理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8)坝面发现有白蚁活动迹象。此外,山塘库区右侧无护砌,塌方严重,有堵塞溢洪道的可能性,应进行护砌处理。佃坞里山塘自建成运行以来,一直带病运行,严重威胁下游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旦失事,还将会给下游地区的公

6、路、通讯及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因此,为保证佃坞里山塘的安全运行,使其充分发挥效益,对佃坞里山塘进行综合整治是十分必要的。1.3整治的主要内容根据山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山塘综合整治的主要内容是:1) 本山塘防洪能力严重不足,山塘导则中虽规定“原则上不应加高大坝”,但考虑到仅靠拓宽溢洪道难以满足要求,且加深溢洪道困难,增设防浪墙影响村庄美观,又目前坝顶高程低于右岸进村道路,故拟增加坝顶高程1.0m,使坝高与右岸进村道路齐平;拓宽溢洪道2m,堰顶高程维持不变。2)山塘现状坝顶宽度只有2m,不能满足山塘导则要求,拟在上游侧培厚为3.0m,上下游坝坡及坝顶均未护砌,本次整治拟对其进行混凝土预制

7、块护砌,并做反滤层。3)采用粘土斜墙和土工膜结合方案对山塘大坝进行防渗加固处理;4)下游坝脚设排水棱体;5)维修加固溢洪道;6)废弃封堵原坝下放水涵管,增设放水虹吸管;7)增设虹吸管闸阀室、水位观测等安全管理设施。8)实施白蚁防治措施本工程的施工总工期初拟为6个月。1.4投资与工程效益本工程静态总投资为65.74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46.4万元,设备购置费2.15万元,独立费用6.26万元,淹没或场地征用部分7.32万元。按照中央、地方、群众共同负担原则拟定资金筹措计划。初拟申请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50%,县及县以下财政25%,受益群众自筹25%。综合整治工程完成后,将有效提高山塘运行安全度,保

8、障下游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改善、恢复灌溉面积240亩,受益人口75人;可增加年粮食生产能力8.5t,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万元。此外,综合整治工程完成后,还间接保护了山塘下游地区的公路、通讯及输电线路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综合整治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1.5结论及建议综上所述,对佃坞里山塘进行综合整治是十分必要的。佃坞里山塘综合整治工程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本工程静态总投资为65.74万元,单方水工程投资为6.92元/m3,经济上是合理的;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因此,对 山塘进行综合整治是可行的。建议及早对佃坞里山塘实施综合整治,发挥工程应有的效益。为保证山

9、塘综合整治的效果,建议补充必要的地质勘察工作。1.6工程特性表佃坞里山塘综合整治前后的工程特性,列于表1.6-19表1.6-1 工程特性表序号及名称单位整治前整治后备注一、水文集雨面积km20.580.58主流长度km1.161.16多年平均年降雨量mm14581458设计洪峰流量m3/s17.717.7P= 10 %校核洪峰流量m3/s28.028.0P=1%二、特征水位及容积校核洪水位m147.74147.21P= 1 %设计洪水位m147.09146.69P=10 %正常蓄水位m145.24145.24死水位m142.5142.5总容积万m31.51.5正常容积万m31.21.2三、工程

10、效益保护人口万人7575灌溉面积亩240240供水规模m3/d/供水人口人/受益村庄个11四、主要建筑物及设备1大坝坝型均质土坝粘土斜墙坝坝顶高程m147.5148.5防浪墙项高程m/最大坝高m1011坝顶长度m7070坝顶宽度m232泄洪建筑物型式开敞式正槽溢洪道堰顶高程m145.24145.24溢流宽度m4.56.5设计泄洪流量m3/s17.717.7P= 10 %校核泄洪流量m3/s28.028.0P=1%3输水建筑物型式素混凝土管虹吸管设计流量m3/s0.030.03长度m3939断面尺寸m0.150.2闸门型式及尺寸铸铁闸门闸阀2工程现状与综合整治的必要性2.1工程基本情况佃坞里山塘

11、位于埭溪镇庄上村,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0.58km2,总容积1.5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山(2)型山塘。本山塘灌溉农田240亩。山塘下游有佃坞自然村民房,属屋顶山塘。佃坞里山塘建成于1976年。工程枢纽由大坝、溢洪道和放水涵管等建筑物组成。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0m,坝顶高程147.5m(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坝顶宽2m,坝长70m。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为开敞式侧槽溢洪道,控制段堰顶长度4.5.0m,堰顶高程145.24m。原放水涵管位于大坝右侧,为坝内素混凝土管,长度39m。受历史条件所限,大坝由当地群众肩挑手杠而成,土料均取自本村山体,先天质量欠佳,加之运行期间未得到良好养护

12、,目前山塘安全情况不容乐观。本次现场踏勘发现有严重漏水现象,坝中位置背水坡距坝底1/2坝高处有明显出水口。坝体上、下游坝坡无护坡,整个坝面和坝顶杂草丛生,已发现有白蚁活动迹象。溢洪道为土沟,泄洪能力严重不足,曾多次发生漫坝事故。佃坞里山塘所在的埭溪镇土地面积约173.5km2,人口约4.1万人,位于浙江省北部,湖州市南郊,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中心;东临上海,南接杭州,西连苏、皖两省,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60419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39549万元,人均收入8748元。2.2工程水文埭溪镇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8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

13、.1摄氏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9摄氏度,平均降水量1458mm/年。多年平均最大风速20.2m/s。山塘流域特征值采用万分之一地形图进行量算。根据点绘的山塘流域分水岭界线,集雨面积为0.58km2,主流长1.16km,主流平均坡降为11.1。流域内无水文站,没有雨量资料,故根据2003版浙江省短历时暴雨图集查得本流域多年平均最大6小时、1小时和10分钟降雨量,相应的降雨量变差系数Cv,模比系数Kp,Cs/Cv取3.5。按下式计算设计暴雨 式中:为某频率下的设计暴雨,为某频率下的模比系数,为暴雨平均值。各参数值及计算设计暴雨值如表2.2-1所示。表2.2-1 各频率下设计暴雨计算值时段时段雨量(mm)各频率及设计雨量(mm)频率10110分钟190.43.51.532.31雨量29.0743.891小时450.503.51.662.74雨量74.7123.36小时700.553.51.722.96雨量120.4207.2根据浙江省山塘综合整治技术导则(试行)列出的设计洪水计算的简化方法进行计算。(1)汇流时间的确定山塘集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