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025086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校:上海市武宁中学执教者:冯蕾执教班级:8(2)班【内容主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缺陷和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陷入危机的意德日先后建立法西斯政权,走上打破现有世界格局的道路。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法苏等国基于民族利己主义,或绥靖或中立,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最终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德国闪电战的攻势下,战争规模迅速扩大。【教学目标】知道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法西斯统治的特点,认识法西斯的本质、了解德国纳粹对内对外政策以及英法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知道二战的爆发及战争初期的重大战事。通过解读历史数据

2、、文献资料、政治宣传画,学生逐步获取以多方、多种类型的史料相互印证的方式了解和认识历史事件的联系、作用和影响。了解战前大国博弈行为与结果,反思面对恶势力时人类的责任担当,理解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终极追求。【重点难点】重点:绥靖政策的原因及影响。难点: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由多种因素合力促成的。【教学过程】环节1:教师出示邮票“入侵波兰1939”,引导学生观察邮票,教师讲述邮票创作背景及票面内容,提出悬念:“时隔短短20年,为什么世界和平会再次被打破?为什么罗斯福总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解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疑问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环节2:教师出示

3、德国民众一战结束时和巴黎和会后的图片、油画“希特勒在群众集会上的讲话”等材料,学生阅读课本第65页,教师提问:“什么是法西斯?最先建立法西斯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意德日会建立法西斯政权?”。设计意图: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解读,使学生认识凡尔赛体系的缺陷和经济危机的冲击给法西斯上台创造了条件,知道意德日法西斯的共性及区别。过渡: 今天我们就聚焦德国,一起来探究。环节3:学生阅读课本第65页,教师提问:“纳粹对内独裁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教师出示纳粹政治宣传画、二十五点纲领片段、纳粹统治图片等史料,讲述纳粹对内政策。设计意图:通过对多种史料的解读,更准确把握纳粹体制的特征及本质。过渡:这把所谓的象征纳粹

4、力量的“正义”之剑不仅要铲除他们视为最低劣民族的犹太人,还肩负着开拓日耳曼人生存空间的重任。环节4:教师出示多媒体动态西欧地图、国际社会反映的相关资料,讲述德国对外扩张的内在需求及毁约扩军的过程,提问:“德国屡屡冲撞凡尔赛条约的束缚,当时的国际社会又是什么反应呢?”设计意图:以时间线索、形象直观的地图,勾勒法西斯扩军备战的过程,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理解法西斯势力崛起的历史进程。过渡:英法的纵容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希特勒下一个目标就是捷克斯洛伐克。 环节5:学生表演情景剧,演绎英法苏德捷相关国家对于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态度及慕尼黑阴谋的过程,教师提问:“从刚才的表演中请你说说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最后

5、是如何解决的?面对德国的侵略要求,苏法英分别是什么态度?为什么说慕尼黑协定是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教师出示慕尼黑会议照片、多媒体动态地图,讲述慕尼黑协定签订。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身临其境的表演,便于学生更全面深刻地把握各国政策是基于本国利益考量、大国博弈的结果。环节6:教师出示一战后英国内社会概况资料、张伯伦语录,提问:“为什么英国要实施纵容法西斯的绥靖政策?”设计意图:通过对于文献资料的解读,理解绥靖政策隐含着西欧国家对于现实利益的考量。过渡:历史真会像张伯伦所预想的那样发展吗?环节7:教师出示多媒体动态地图、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部分内容,提问:“英法的绥靖对后来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

6、的影响?”设计意图:以动机与效果的视角分析绥靖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多方、不同角度对同一事件进行分析的能力。在解读历史地图和文献资料的过程中,认识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德基于现实利益考量的结果。过渡:各国片面的利己主义,是否真的能带来和平?环节8:教师出示二战初期“入侵波兰”、“敦刻尔克大撤退”、“法国投降”、“不列颠空战”、“莫斯科保卫战”相关图片、播放“丘吉尔演讲”视频、展示多媒体动态地图、二战战事时间轴,教师讲述二战初期战况。设计意图:通过对历史地图的解读,了解法西斯侵略过程及各国反击恶势力的举措;以动机与效果的视角分析大国博弈后的影响。过渡:我们可以看到向恶势力妥协退让、换得和平的绥靖政策

7、非但不能换得真正的和平,反而会纵容战争的爆发。环节9:教师再次出示二战时期的相关历史照片及邮票“入侵波兰1939”,学生讨论:“为什么二战会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当今社会哪些启示?”教师总结全课,提升主旨。设计意图:通过陈列照片,课堂讨论,总结本课教学,感悟二战,以史明鉴。【板书设计】艰难时事 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大国博弈 集体安全机制的失效战争号角 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作业设计】完成第13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练习部分【资料附录】【英】麦克劳德:张伯伦传,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英】丘吉尔:不需要的战争,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年版。【英】奥弗里:第三帝国图文史,金城出版社,2014年版。【中】卢江林:邮票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5年版。【中】谷陵:侵略与绥靖: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打起来的,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中】齐世荣:绥靖政策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版。【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版。【英】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孟钟捷:德国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