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烟草病害打印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02296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烟草病害打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七章 烟草病害打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七章 烟草病害打印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七章 烟草病害打印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章 烟草病害打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烟草病害打印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烟草病害 Tobacco Diseases叶部病害:赤星病,蛙眼病,角斑病,野火病,炭疽病等 根茎部病害:黑胫病、根结线虫病 全株性病害: 各种病毒病第一节 烟草病毒病Tobacco Viral Diseases发生普遍的有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Y病毒(PVY)等症状(Symptoms)病原物侵染循环 流行条件防治方法 (Control)1. 普通烟草花叶病TMV: 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发病初期,新叶明脉,后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或花叶。田间症状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轻型花叶: 叶片褪绿,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或驳斑,植株高度及叶片形状、大小均无明显变化。 重型花

2、叶: 产生疱斑,叶片皱缩,扭曲畸形,叶尖细长有时叶缘背卷。植株节间缩短,严重矮化,生长缓慢,几乎无经济价值。 2. 烟草黄瓜花叶病CMV:与TMV相似,有时不容易区别。初期明脉,后形成花叶,重病叶也会表现扭曲,形成泡状突起等症状。叶片多狭窄,茸毛稀少,发暗,无光泽。有些株系还会使下部叶片形成闪电状坏死斑或褪绿橡叶症、叶脉坏死等症状。CMV亦可造成植株矮缩,发育迟缓等全株症状。 3. PVY引起的烟草病毒病: 脉带型:病株上部叶片呈黄绿相间花叶斑驳,脉间色浅,叶脉两侧深绿,形成明显的脉带斑。 脉斑形:叶脉从叶基开始呈灰黑或红褐色坏死,维管束变褐,茎杆上可见红褐色或黑色坏死条纹。有时在下部叶片产生

3、褐色或白色不规则坏死斑,坏死斑密集时,形成穿孔或脱落。 田间CMV常与TMV复合侵染,引起严重的矮花叶症状,与PVY复合侵染,常形成叶脉坏死,整叶变黄,枯死等症状。 1 病原种类: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简称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简称CMV)马铃薯Y病毒 (Potato virus Y,简称PVY )。 2 病原形态TMV 粒体为直杆状CMV 二十面体的球形PVY 粒体线状 3 病原生物学:TMV 致死温度90-93,稀释限点10-410-7,体外保毒期2个月以上,干燥组织内病毒可存活50多年。TMV有多个株系,我国主

4、要有普通株系(TMV-C)、番茄株系(TMV-Tom)、黄色花叶株系(TMV-YM)和环斑株系(TMV-RS)4个株系。寄主范围非常广泛,除烟草外还可危害茄科的番茄、辣椒、马铃薯等重要蔬菜和杂草,人工接种可侵染十字花科、苋科、茄科、菊科、豆科等36科350多种植物。TMV主要靠汁液机械摩擦进行传播。 CMV:该病毒致死温度67-70,稀释限点103-106,体外保毒期较短,约为72-96h。烟草上CMV分5个株系,即典型症状系(D系)、轻症系(G系)、黄斑系(Y1和Y2系)、扭曲系(SD系)和坏死株系(TN系),各株系在寄主范围、症状、侵染力等方面均有差异。寄主范围极其广泛,自然寄主有十字花科

5、、葫芦科、豆科、菊科、茄科等67科470多种植物。主要靠蚜虫传播,传毒蚜虫有75种左右,其中以桃蚜和棉蚜为主。传毒方式为口针型,非持久性。 PVY: 致死温度55-65,稀释限点10-4-10-6,体外保毒期2-4d,但因株系不同而有差异。 我国已鉴定出在烟草上发生的PVY有4个株系,即普通株系(PVY-0)、茎坏死株系(PVY-NS)、坏死株系(PVY-N)和褪绿株系(PVY-Chl)。 PVY寄主范围也较为广泛,可侵染马铃薯、番茄、辣椒等34属163种以上的植物,其中以茄科、藜科和豆科植物受害较重。 PVY自然条件下主要以蚜虫传播,汁液摩擦及嫁接亦可传毒。传毒蚜虫主要有棉蚜、烟蚜、马铃薯长

6、管蚜等,传毒方式为非持久性。 病原越冬场所TMV病株残体、烟叶烟末,混有病残体的种子、肥料和田间其他带病寄主。CMV PVY 越冬寄主。传播方式 :TMV 汁液摩擦 CMV:蚜虫 PVY:蚜虫为主流行条件:1 气象条件:TMV: 苗床期至现蕾前,温度和光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病情的扩展和流行速度。TMV最适发生温度为25-27,高于38-40,病毒侵入受到抑制,37以上或10以下,或光照不足,则出现隐症或症状不明显。 CMV和PVY: 主要受蚜虫的群体数量和活动的影响。若第二年春季干旱、雨量少,气温回升早,并出现干热风,或在大田生长期持续高温干旱则可导致CMV大流行;若冬季多雨雪、气温低,第二年春

7、季气温回升慢,则蚜虫越冬基数低,蚜虫数量少,发病轻。阴雨天多,相对湿度大蚜虫量少,则CMV和PVY发生轻。2 栽培管理条件: 前茬为茄科、十字花科的烟田TMV发生重。病地重茬,施用未腐熟的带病残体的粪肥,移栽带病毒烟苗均利于TMV的发生。 凡邻近村庄、蔬菜大棚或温室的烟田,由于毒源充足,蚜虫活动早且频繁,CMV和PVY发生重。 土壤瘠薄、板结,烟田杂草丛生,管理不善及移栽较晚等对烟株生长不利的因素,也会加重病毒病发生。 3 品种抗病性:不同品种对TMV和CMV的抗性存在差异。 辽烟6号、辽烟9号、豫烟5号等高抗TMV。 广东培育的C151、C152、C212,台湾的TT6、TT7品种及中烟14

8、等品系对CMV有很强的耐病性。 NC89、G28、G80等品种对CMV存在阶段耐病性。 以选用抗(耐)病品种为基础,结合栽培管理,培育壮苗,防蚜治蚜,减少毒源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1选用抗(耐)病品种 : 抗TMV品种:辽烟系列、台烟5号、台烟6号、豫烟5号 耐CMV的品种:C151、C212,TT6、TT7、NC89、G28、G80等 2农业措施 培育无病烟苗:选用无病株种子,种子应注意风净,防止混入病株残屑;苗床土应选非烟田土和非菜园土,苗床应远离烤房、晾棚等场所;间苗、除草等过程中,手及用具应用肥皂水等消毒。轮作:尽量避免病地重茬或与茄科、十字花科等连作,重病地实行2-3年轮作。适时早育

9、苗,早移栽,严禁移栽已发病烟苗:在CMV和PVY发生重的地区,烟田应远离蔬菜园,并适当调节移栽期,使烟苗易感病期避过蚜虫迁飞高峰。 合理的小麦烟套作或用银膜避蚜:均有良好的防病作用。如结合小麦喷洒防蚜药剂,效果更好。 及时追施速效肥:如1%尿素,0.1%硫酸锌,及时浇水,可减轻病害发生。 3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1.5%植病灵或2%宁南霉素,可起到缓解病毒危害的作用。用药程序为苗期1-2次,移栽前一天用药1次,防止病毒移栽时通过接触传染,移栽后的生长前期用2-3次,可明显减轻病毒病的发生。病毒必克、病毒A等也有一定效果。 发病初期喷洒硫酸锌对病害有一定的减轻病害的作用; 对CMV和PVY发生重

10、的地区,应注意及时防蚜,在烟蚜迁飞盛期及时喷施50%抗蚜威。 4生物防治 TMV弱毒株系N14:预先接种N14对TMV引起的烟草病毒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CMV的卫星病毒S52也能减轻CMV危害。5. 转基因生物技术 目前研究发现,将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复制酶基因或运动蛋白(MP)基因转入烟草,可以提高烟草对病毒病的抗性。第二节 烟草黑胫病Tobacco Black Shank症状(Symptoms)病原物侵染循环 流行条件防治方法 (Control)危害时期:主要危害大田烟株,苗床期较轻。危害部位:以茎基部为主,根部和叶片也可受害。症状和病征:苗期发病,首先在茎基部出现黑斑,湿度大时黑

11、斑很快沿茎扩展,造成全株腐烂,其上布满白色霉状物,严重情况下造成成片死苗。气候干燥时,病苗呈黑褐色枯死。 成株期发病:先在茎基部出现黑斑(腰漏),病斑沿茎向上扩展,病斑有时可扩展至病株的1/3-1/2(黑胫);中下部叶片上病斑初水渍状,圆形,并有浓淡相间的轮纹。病斑一般较大,直径可达4-5cm,黑褐色(黑膏药);若遇大雨后天晴高温,则全株叶片突然凋萎,全株枯死。纵剖病茎,可见髓部呈褐色,干缩成碟片状,碟片间有稀疏的白色霉状物。1 学名及分类: 病原为寄生疫霉烟草变种: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 , 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 2 病原形态:菌丝无

12、色透明,无隔膜,有分枝。孢囊梗分化不明显,菌丝状,常从气孔伸出。孢子囊顶生或侧生,梨形或椭圆形,顶部有一乳头状突起,适宜条件下可产生530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圆形或肾形,侧生两根不等长的鞭毛。该菌在病残体上或培养6周后可产生圆形的厚垣孢子,自然条件下未发现卵孢子。 3 病原生物学和生理分化 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8-32,产生孢子囊的最适温度为20-28,游动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 自然条件下,病菌只侵染烟草,人工接种可侵染番茄、茄子、马铃薯、辣椒等。 共报道4个生理小种,分别是0,1,2,3号。山东、河南等省市有0和1号,1号小种分布广,频率高。越冬: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

13、壤或未腐熟粪肥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传播: 残留在地表的病组织、堆放的烟草秸秆或病田土中的厚垣孢子借雨水和灌溉水进行传播:侵入:通过伤口或直接侵入寄主。移栽带病的烟苗、施用带菌粪肥等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再侵染: 受初侵染发病的病株上产生的孢子囊或游动孢子经风、雨传播后进行多次再侵染。流行条件: 此病的发生与流行与寄主的抗病性、气候条件及栽培管理等因素有关。1.品种和生育期:不同的烟草品种对黑胫病的抗性差异很大; 烟株不同生育阶段抗病性亦有明显差异,苗期至现蕾期为易感病阶段,而且苗龄越小越易感病。2.气候条件: 烟草黑胫病菌喜高温高湿,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在气温达到24-32时

14、病害发生最快。 湿度是影响黑胫病流行的关键因素,土壤湿度和降雨量不仅有利于游动孢子的产生释放,而且有利于孢子的广泛传播。据山东观察,夏烟在大雨后相对湿度维持在80%以上3-5d,就会出现发病高峰。3. 栽培条件: 长期连作发病重,轮作发病轻。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发病重。以利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加强栽培管理为中心,辅之以药剂防治。1利用抗病品种 比较抗病的有NC89、G80 、中烟90、许金1号、2号、K346等,可适当选用。 红花大金元和中烟14易感。2加强栽培管理 轮作:我省推广的四年两头栽烟制(即间隔2年不栽烟)有较好的防病效果。 轮作作物以禾本科或甘薯较好。高垄栽培:垄高30-40cm 。适时早育苗早移栽:可使感病期避开雨季,减轻危害。田间卫生:早期拔除病株,收获后清除病残体。3药剂防治穴施:25%甲霜灵,每hm2用药750g(a.i)与干细土拌匀,移栽时穴施,或95%敌克松5-6kg(a.i)穴施。喷施:移栽前可喷施25%甲霜灵,做到带药移栽。 烟株培土后,发病初期可往茎基部喷施下列杀菌剂:58%雷多米尔-锰锌、72.2%普力克、72%克露、64%杀毒矾、40%甲霜铜等,隔10-15d 1次,连续2-3次。 第三节 烟草赤星病 Tobacco Brown Leaf Spot症状病原物侵染循环 流行条件防治方法 (C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