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诊断技能.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02051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诊断技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心理诊断技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心理诊断技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心理诊断技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心理诊断技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诊断技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诊断技能.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级)心理诊断技能心理诊断思路:1.找症状(心理/生理/社会)2.定诊断(明确/具体/详细)3.立依据(定性/定量/分析)4.作鉴别(相近/相似/同类)5.觅原因(心理/生理/社会)6.举措施(诊断/咨询/测量)7.列方案(咨询方案十类)8.作评估(五方面四角度)一、 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1、 精神(心理)状态A 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B 情绪、情感表现C 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等)D 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2、 身体状态A 有无躯体异常感觉B 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3、 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A 工作动机与考勤状态B 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二、该求助者

2、的主要症状(或临床表现)是什么?从所给出的文字中找出症状,包括心理症状(如:焦虑,恐惧),以及生活状态异常(如: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社会功能方面(如:不敢和人说话,与同事关系较差,不能参加聚会等活动)三、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1、一般诊断判断出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还是精神病。(三级考试倾向于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二级考试倾向于神经症和精神病。)2、诊断依据(诊断鉴别):(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判断有无精神病。(2)对照症状学标准。从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时间、有无泛化等方面,判断是否是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不用鉴别一般心理问题)注:二级需要进一步(1)通过症状

3、确定为何种神经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2)根据心理测验结果进行支持。四、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1、生物原因:躯体疾病、年龄、性别是否有躯体损伤以及疾病。2、社会原因:生活事件、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文化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如工作,婚姻,恋爱等(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3、心理原因:错误认知或错误观念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事的持久偏见记忆中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价值观的偏离心理发育停滞个性因素从认知、个性特征、行为模式等。五、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及理由1、可选用MMPI

4、测验,探询病理人格特征和做精神病鉴别诊断。2、可选用SCL-90测验,了解其对自身症状的评估及程度。3、可选用SAS测验,评估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4、可选用SDS测验,评估抑郁方面的状态及程度。(或可选用EPQ测验,了解人格特征。16PF主要用于人材选拨)六、依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1、选择测评量表,应有指向性。2、为了确定非情景性症状的性质,应选用人格问卷,以便探索症状的人格因素。3、为寻找早期原因,选择进行病因性探索的量表。(SCL-90)4、选择为排除其他诊断而使用的量表。若怀疑有精神病,可使用MMPI,若觉得智力有问题,可用智力表一、精神病性描述范围精神病性只限于用以

5、描述存在下列症状的情况: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并非由于抑郁和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紧张症性行为。二、心理冲突的特点。心理冲突的常形有两个特点:(1)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2)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变形也有相应的两个特点:(1)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情;(2)它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而心理冲突的常形是大家都有的生活经验。三、神经症的评分标准。(1)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2)精神痛苦的程度:轻者病人

6、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1;中度者病人需借助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2;重度者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异地修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3)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障碍者评分1;中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着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2;重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3。总分为3,不够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不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神经症的共同特点:1、起病常与心理社

7、会因素有关。2、病前多有一定的易患素质与人格基础。3、症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4、社会功能相对完好5、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6、有自知力,一般均能主动求治。7、病程大多是持续迁延的。五、试述易激惹的概念。易激惹指容易生气和发怒,容易急躁,一点小事就急的不得了,按捺不住。精神病性和神经症性易激惹的区别:如果病人并没有难受和痛苦的内心体验,或者并不感到自己失控,甚至否认发脾气的行为事实,或者事后并不觉的不对或不好,甚至大怒之后马上就变的好像根本就没有那么回事一样,便不是神经症性的。六、不同类型神经症的主要特点:1、神经衰弱:(1)精神易兴奋:回忆、联想增多且控制不住,敏感。 (

8、2)精神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3)情绪症状:易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4)生理障碍: 头痛:紧张性头痛,多无固定部位,有压迫或紧箍感。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浅睡多梦、早醒,醒后感觉到不解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5)病人感到痛苦,并常常向别人倾诉,寻求帮助或治疗感到控制不了或摆脱不了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神经衰弱病人的易激惹典型形式是反复发作的三部曲:急躁发怒-后悔-加强压抑和控制。2、焦虑性神经症广泛性焦虑(1)焦虑的情绪体验:提心吊胆和紧张不安 (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2)植物神经系统症状(3)肌肉紧张、运动性不安惊恐发作:突发的心悸、胸闷、窒息感

9、、眩晕感,极度恐怖状态,有 “大祸临头”或濒死感。3、恐怖性神经症(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2)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4、强迫性神经症是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一)共同特点: 1、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 2、焦虑、苦恼和不安。 3、有自知力,求治心切。 (二)分类1、强迫思想(强迫观念):最常见(1)强迫怀疑(2)强迫回忆(3)强迫性穷思竭虑(4)强迫联想(5)强迫对立思想(6)强迫表象(7)强迫性害怕丧失自控能力,强迫意向 2、强迫动作: (1)强迫性洗涤

10、(2)强迫性计数 (3)强迫检查 (4)强迫性仪式动作 (5)强迫询问5、疑病性神经症(1)对健康过虑(2)对身体的过分注意(3)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妄想除外)各种检查均不肯定有器质性疾病。6、抑郁性神经症轻度抑郁症持续的、轻到中度的抑郁为主症。(1)兴趣减退,甚至丧失。(2)对前途悲观,无助感。(3)感到精神疲惫,无法振作。(4)自我评价低。(5)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1、持续的、轻到中度的抑郁为主症。2、伴有以下症状中至少三项:(1)兴趣减退,但未丧失。(2)对前途失去希望,但不绝望。(3)自觉疲乏无力,或精神不振。(4)自我评价降低,但愿接受鼓励和赞扬。轻度抑郁不包含心理冲突抑郁神经

11、症的诊断要点:(1)心境低落或悲伤;伴随尖锐的心理冲突。兴趣或快感缺失;(2)下列相关症状经常出现:睡眠紊乱;自罪或丧失信心;既自卑又怨天尤人;既承认自己目标太高,又不屑做脚踏实地的工作。(3)疲乏或精力减退或性欲减退;激越或运动、言语迟缓;食欲紊乱;自杀观念或行为;注意集中困难;焦虑或精神紧张症状也经常出现。心境抑郁抑郁性神经症抑郁症起病急、压力明显缓慢、压力明显缓慢、多无压力病程短暂三月以上数年数周内自动痊愈、反复发作人格健全抑郁性人格多健全症状自知力完好自知力完好自知力缺乏抑郁心境轻中度严重兴趣兴趣丧失动机和兴趣注意力注意力注意力精力精力精力失望绝望无能自罪、自责严重人际交往被动人际交往

12、困难轻生念头反复自杀念头及行为无精神运动迟缓精神运动迟缓无晨重夜轻晨重夜轻无幻觉、妄想幻觉、妄想焦虑、痛苦、恐惧可有、轻实验室阴性阴性阳性(地塞米松抑制)GCCT阴性海马杏仁核萎缩海马杏仁核萎缩睡眠EEG无无REM潜伏期缩短7、适应障碍的诊断要点。对近期的应激性或创伤性事件的急性反应;由某一事件或专注于此事引起极度痛苦;可以以躯体症状为主。其它症状可能包括:心境低落或悲伤;焦虑;担忧;感到难以应付;急性反应通常持续数天到数周。七、生理功能改变与心理活动改变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心理因素会导致生理功能方面的变化;生理功能的改变也会引起心理活动的改变。八、被确认感染HIV后求助者的心理变化特征。否认期

13、-怨恨期-妥协期-抑郁期-接受期。九、分析社会性原因时重点查询内容。应重点就经历的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系统等情况进行查询,并分析其与求助者问题的因果关系。十、认知因素的临床分类依据临床案例分类,可把致病的认知因素分为两大类:(1)知识性的认知偏差;(2)个性认知偏差。十一、认知因素致病的临床分类。(1)从个人心理发育史资料入手,察看其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2)察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3)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4)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5)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14、(6)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7)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原因(价值观方面的问题);(8)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认知-领悟疗法)。十二、负性自动想法的概念。自动想法是在生活事件刺激下快速进入一个人脑中的似乎有效或真实的想法。(1)它是自动的,不经逻辑推理突现于脑内;(2)它的内容消极,常和不良情绪相联系;(3)它随时间、地点而变化,能为意识所察觉,具有认知过程的特征,为临床表现的一部分;(4)它貌似真实,因为它有潜在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派生而来;(5)它存在于意识边缘,稍纵即逝;(6)它存在时间短暂,但力量很大,并且不能由自己意愿选择或排除;(7)它蕴涵认知曲解,而患者却信以为真,不认识它正是情绪痛苦的原因。十三、认知曲解的常见类型。(1)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2)任意推断:指缺乏事实根据,草率的下结论;(3)选择性概括;(4)过度引申;(5)过度夸大或过分缩小;(6)个人化;(7)选择性消极注视;(8)情绪推理;(9)应该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