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后习题.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020426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课后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学课后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学课后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学课后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学课后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课后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课后习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我国并且也是世界最早的一步教育专著是 学记2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 雄辩术原理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教育漫话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赫尔巴特5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杜威6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布鲁纳7主张文化陶冶的教育学流派是 文化教育学派8教育学是以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为研究对象,探索并揭示 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 的科学9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教育学研究10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以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的大教学论为开端的11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新教育大纲,作者是 杨贤江 1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 霍姆林斯基13杜威的现代教育

2、论主张以 儿童 为中心,教育方法是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足以产生问题的材料、学生产生问题和假设、设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亲自动手做、验证假设14班级授课制的提出者是 1520世纪教育学的主要流派有 德国的实验教育学、德国的文化教育学、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系统科学的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和制度教育学16阐述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著作是 教育构成17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18孔子的教育思想有那些19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观点是什么20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是什么21学记阐述了那些教育思想22孟子的道德教育方法是什么第二章1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劳动2 19世纪法国

3、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洛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生物起源论3美国孟禄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心理起源论4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傲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多方面发展教育5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军事体育教育6古代社会的教育是是指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7学校最早出现于 中国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 奴隶社会9教育历史划分的三种尺度是 生产力尺度、生产关系尺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尺度10按照生产力的标准可以把教育历史分为 古代教育、现代教育,而按照生产关系的尺度可以把教育历史分为 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11古代学校教育适应

4、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12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13现代学校教育包括两种国家形态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以及两种历史形态 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14当代我国教育是从 新中国建立后至今的教育 开始,其历史定位是 现代教育范畴15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16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7原始形态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8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9今后我国教育发展的任务是什么 20现代学校教育特征有哪些 21理论联系实际

5、阐述如何实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战略第三章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利的因素主要是 政治制度3世界上不同名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 4教育对政治发展起 推动或者阻碍作用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政治制度6社会是教育发展的 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和归宿 7教育具有 科教兴国功能和创新科学技术功能8决定教育社会性质的因素是 政治制度9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 传递保存文化、传播交流文化、选择提升文化和创造更新文化 方面10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处于 优先发展战略 地位11 1995年我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科教兴国” 战略12简述

6、教育的社会制约行的含义13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对教育的作用分别有哪些14教育对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作用分别有哪些15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6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7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对教育有哪些影响18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19如何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第四章1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 生理前提作用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环境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主导作用4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 因材施教5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个别差异性6在人的发展的关

7、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不平衡性7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这是遵循人的发展的 顺序性8人的发展的内因是 主观能动性9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 生物前提 ,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 现实基础10人的发展具有是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互补性1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主导作用和促进 作用12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 素质、环境和主观能动性13在人的发展动力观方面主要有 内发论、外铄论和多因素互作用论14环境包括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两部分15根据人的发展的 顺序性 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16根据人的发展的 不平衡性 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根据人的发

8、展的 个别差异性 教育要因材施教17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的是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学校教育18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主要是因为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 个别差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主要是因为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 顺序性19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20简述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2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22简析遗传决定论23简析教育万能论24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有哪些25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需要那些条件26如何把握人的发展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第五章1首次在中央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是在 19952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9、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逐步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 4% 的目标3主张“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杜威4古希腊主张教育应由奴隶主国家主板的著名哲学家是 柏拉图5素质教育思想中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为重点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 1985,邓小平同志在把教育工作认真地抓起来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 劳动者素质7 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 德育、志育、体育 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8 1995年,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 社会现代化建

10、设 服务,必须 生产劳动 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9素质教育重视学生 创新精神和实践 的培养10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 能力和水平 作为教师培养和培训重点11教育目的的宗教本位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的 宗教人士1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认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3马克思认为 旧式分工 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14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是什么15教育法第五条是如何表述我国的教育目的的?16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中共同点是什

11、么17教育规划纲要中是如何表述我国教育目的的18试剖析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第六章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 学制。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国民教育制度2所谓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 国家、社会、家庭 必须予以保证的 国民教育3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 地位平等 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4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中所享受有的主要的权利,可归纳为 受教育权、人身权和财产权 三项基本权利5参加继续教育 是 中小学教师的权利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权利的有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7学校 不得 聘用曾经因故

12、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8对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和异常心理状态的学生,应当 特别 关注和照顾等9什么是义务教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0终身教育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1简述我国教师的基本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12教师资格条件有哪些1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各有哪些?14教育法律规范的种类包括哪些?简单解释每项含义第六章1教师的劳动本质上是 精神生产的劳动2教师应在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系统中发挥协调和主导作用,使各种教育因素形成合力,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这指的是 协调员的角色3教师的劳动手段具有 主体性4未成年公民是指年龄未满 18周岁的人5少

13、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11、1214、156教师职业专业化始于 18世纪7教师是履行 教育教学 的专业人员8教师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首先要学好 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育学9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经历 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和创造期 四个阶段10教育专业能力具体包括 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11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 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12学生具有差异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 因材施教13师生关系包括 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和心理关系14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和教育相长15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即使教育的 客体,有事自我教育和发展的 主体

14、16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7中小学教师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有哪些要求18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要求有哪些19教师应该扮演那些角色20教师为什么和如何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21学生的本质特点包括哪些内容?教师如何看待和对待?22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23如何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七章1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构成一门学科的课程是 综合课程2率先提出综合课程主张的是 怀特海3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程叫做 广域课程4“隐性课程”一词最早是由 杰克逊5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时 课程计划6

15、从课程管理制度角度来划分,课程可分为 国家、地方和学校;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划分,课程可分为 学科、综合和活动;按学生学习选择的自由度的不同,课程可分为 必修和选修;按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课程可分为 显性和隐性7综合课程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和综合课程8隐性课程的特点主要有影响 方式上的无意识性 空间的广泛性 内容的全面性9课程计划主要由 目标、结构和实施与评价 等部分组成10学科课程标准一般由 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等构成11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主要有 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12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 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和信息技术教育13课程改革的一般趋势有 个性化、选择化、综合性和管理的多级性14简述课程的作用1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6学科课程的特点有哪些17活动课程的特点有哪些18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内容19试述现代课程改革的一般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