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学五项管理制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017314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中学五项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第九中学五项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九中学五项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九中学五项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九中学五项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中学五项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中学五项管理制度(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中学五项管理制度为响市、县教育局提出的作业管理意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根据*市教育局教学常规管理的有关规及相关管理条例,特制定作业管理制度如下:一、作业管理篇(一)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本校教学常规XX校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在此基础上认真制定XX校作业管理细则。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及教师工作要求,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修订学校绩效考核条例,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统筹纳入教研、科研、师训及学校绩效考核范围。围绕作业管理,组

2、织专题校本研修,完善校本作业资源建设。(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标,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课堂上努力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三)统筹作业总量。确保作业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时间完成作业,避免因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周末、毙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四)分层布置作业,布置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进一步创新适合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作业形式。(五)禁止

3、教师布置惩罚性、重复性作业,不得通过家长微信群等布置作业。鼓励教师针对不同层度、不同潜质、不同爱好的学生布置弹性作业、分层作业、特色作业。(六)三至六年级建立家庭作业审批制度,审批单有时间、学科、作业内容、预计完成时间、审批人五项内容,班主任每天一审批,一周一汇总送交教导处备案。实现学校总控、教导主任把关、任课教师负责、班主任协调有机统一。(七)严格执行“一科一辅,严禁以套题、练习册代替作业的现象。严格按照教育局提供的教辅目录选择教辅资料,教师不得将练习册、复习资料不加选择地作为作业使用。(八)认真批阅作业。教师对书面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家长检查和评改作业,严禁要求学生批改作业。(九)要求任

4、课教师紧扣课程标准,严禁布置超课标、超进度、超学生能力的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实现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主要依据,以课本所附练习题、课后练习为主要作业内容。(十)创新作业类型方式。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十一)作业公示1、每天放学前,各班主任及教导主任对各班学生的书面家庭作业进行审核,审

5、核通过后的作业在学校公开栏醒目位置进行公示,以接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监督。2、公示作业用时。公示的作业都要标明大多数学生的预计完成时间,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3、教导主任及相关领导要每天调控各班作业公示情况,督促并提醒各班及时、规范地进行作业公示。(十二)根据学生需求,开展多种适合学生的活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如组织学生进行各类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坚持上好每周的活动课程,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活动,组织好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占领课余时间和阵地,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及关心社会、热爱生活的健康心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加强意见反馈,认真听取

6、学生与家长的意见,切实做好减负工作。二、手机管理篇(一)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南安市胜利小学手机管理制度,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保安室)、方式、责任人(保安),提供必须保管装置。公开学校办公电话沟通热线,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学校办公电话对学生开放。(二)学校大型活动需要用手机的,由学校特批或班主任批准部分学生携带手机拍照,但手机(电话手表)丢失或损坏责任自负。(三)做好家校沟通。学校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提醒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严格控制学生居家使用电子产品、防止学生沉迷网络。家长老师及时保持沟通,

7、掌握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四)做好家校沟通。学校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严格控制学生居家使用电子产品,防止学生沉迷网络。家长老师及时保持沟通,掌握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五)有限带入校园。学校理应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学校研究同意,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六)学校教职工对违规使用手机的学生,要立即当场制止,进行批评教育,并视违规严重情况由班

8、主任老师向学生手机管理领导小组汇报,由领导小组形成最终处理意见。(七)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学校,班主任老师将手机号码向家长公开,家长如有紧急特殊情况需要联系学生,可直接与班主任老师联系,由老师转告。(八)严格手机管理。德育处将不定期抽查各班学生带电子产品进课堂相关情况,做到有监督有落实。值周教师巡查中发现学生持有、使用手机、电话手表的,坚决予以收缴并交于班主任统一保管。(九)形成育人合力。学校要加强教职工培训。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明确要求,引导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十)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并予

9、以宣讲贯彻科学的制度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所以要把手机管理列入学校的制度条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把它列入常规管理的组成部分。可通过教育班会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加强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认清利弊,解决学生的思想症结。三、课外读物篇(一)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遵守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1)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2)引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图书的;(3)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

10、载各类学习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二)级教育部门推荐目录为主,积极引导学生阅读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课外读物。(三)加强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任何教师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四)加强图书建设,严格读物管理。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定期更新图书,提高图书室的使用率。鼓励在教室设置图书角、图书柜、小书箱等,方便学生阅读,丰富阅读体验。在图书引进方面,严格按照“12条负面清单”对校园图书进行把关,对不符合标准的图书进行清理。并引导家长学生从正规书店选用读物,不要选购和使用与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读物资料,净化学生的用书环境。(五)既要治理以往课外

11、读物进校园过程中产生的乱象,又要鼓励优质读物进校园,营造学校良好的阅读氛围,充分发挥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塑造良好品质和健康人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达到良法善治的目标。(六)强化督导落实。学校采取多种形式严查各班乱征订购买教辅资料和强制或推荐暗示学生在特定地方购买图书情况,一经学校发现将取消教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七)推荐优秀读物。学校紧紧围绕市教科院推荐的必、选读书目和快乐读书吧,要求各班级广泛开展阅读能力提升工程,以语文教师为主体成立阅读课研讨小组,结合具体的经典读物,探索推荐课、交流课和汇报课的教学模式。(八)激发闵读兴趣。强化对学生阅读的深入研究与

12、指导,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四、睡眠管理篇(一)严禁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小学生睡眠时间保证10小时,杜绝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学校加强作业统筹管理,班主任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教导处严格把关,一二年级无书面作业,三-六年级书面作业总量保证在一小时内完成,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防止作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二)合理安排学生就寝时间(1)学校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要求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

13、午休时间等实际,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2)学生就寝时间最晩为9:00o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由家长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教师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三)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我校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确定学生晩10点到次日6点就寝,中午12:4013:40午休。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四)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学校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公众平台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

14、,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让广大教师和家长统一思想认识,共同注重学生良好睡眠卫生习惯。(五)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很多于10个小时,初中生很多于9个小时,高中生很多于8个小时。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得随意延长在校学习时间;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六)减轻课外负担。引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不拔苗助长,不给学生安排太多的家庭作业和辅导班,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拥有更好的睡眠。五、体质管理篇(一)创新体育特

15、色课。开设足球.篮球.羽毛球.花样跳绳等体育特色技能课,指导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二)完善体育管理机制,明确个人职责牢固树立和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正常开展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及锻炼效果。学校对此十分重视,由学校教导处主管具体的体育工作,x名体育教师工作目标明确,在开学初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了每个年组本学期的活动计划,确保全体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都能得到全面锻炼。(三)健全责任机制。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全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16、。(四)加强监督检查从今年开始,学校明确责任,加强检查督促,确保落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逐步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的浓厚氛围,同时辐射到每一个家庭,让每个家庭都来关心孩子的体质健康,支持学校体育活动工作的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从实施之日起,由少先队负责对各班进行出勤检查、校行政以及体育教研组负责考评,考评、出勤情况记入班级考核。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考核不合格班级,期末不得评为先进班级。(五)贯彻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