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知识介绍(一)--重力性休克与运动性昏厥.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016597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保健学知识介绍(一)--重力性休克与运动性昏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体育保健学知识介绍(一)--重力性休克与运动性昏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体育保健学知识介绍(一)--重力性休克与运动性昏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保健学知识介绍(一)--重力性休克与运动性昏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保健学知识介绍(一)--重力性休克与运动性昏厥.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保健学知识介绍(一)重力性休克与运动性昏厥一、重力性休克(一)基本概念1、休克(英语shock的音译):因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引起的综合征。表现为无力、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皮肤苍白、四肢冰凉、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心音弱、烦躁不安或昏迷。因大量失血、严重创伤、过敏、严重心脏病、失水、烧伤和严重感染、药物中毒等引起。2、重力性休克:疾跑后突然停止而引起的晕厥称为重力性休克。(二)重力性休克发病原理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位于下肢部位的毛细血管并不全部开放,在每一瞬间仅有8%16%是开放的,而大部分是处于关闭状态,这种开放与关闭是交替进行的。运动员在进行运动时,外周组织内的血管大量扩张,血流量

2、比安静时增加多倍,这时依靠肌肉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以及胸腔负压的吸引作用,血液得以返回心脏,当运动者突然终止运动时,肌肉的收缩作用骤然停止,使大量血液聚积在下肢,造成循环血量明显减少、血压下降、心跳加快而心搏出量减少,脑供血急剧减少而造成晕厥。(三)重力性休克处理方法重力性休克处理方法:对于身体健康的人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危险,应让休克者仰卧,两腿抬起高于头(保持静脉血回流到心脏),松开衣领、腰带、注意保暖,不省人事时可掐人中穴。清醒后喝点热糖水和热水,充分静卧、保暖和休息。(四)重力性休克的预防研究发现,剧烈长跑后骤然停止时,血压急剧下降,心跳加快,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为正常时的10倍,肾上腺素

3、浓度为正常时的3倍,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增加是机体为恢复血压而反射性地释放的,但是如此大量的应激激素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和致命性心律失常而猝死。剧烈运动时不宜“急刹车”,在到达终点后再慢跑一阵,逐渐过渡到走路,然后停下来。这样可借助下肢肌肉的“泵血作用”抵消血液重力作用,使下肢因剧烈运动增多的血液回流到心脏,增加心脏输出量,以防止“重力休克”或致命性心律紊乱发生。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则更应注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首先,必须重视赛前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参赛者的体力、耐力达到比赛项目的需求,切忌在比赛中仅靠毅力硬拼。其次,赛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身体各系统能尽快克服惰性及时适应比赛的要求

4、。另外参赛者在激烈的比赛到达终点后仍要坚持慢跑一段路程,待呼吸略趋于舒缓后,再慢走一会儿才可停下休息。二、运动性昏厥(一)基本概念运动性昏厥: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由于脑部一时性血供不足或血液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引起突发性、短暂性意识丧失、肌张力消失并伴跌倒的现象,称为运动性晕厥。(二)运动性晕厥的分类1、血管减压性晕厥(又称迷走反射性晕厥或单纯性晕厥)情绪波动、精神刺激或竞赛伤痛等因素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诱发短暂的血管扩张,使回心血量及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发生晕厥。运动员在伤病恢复期、过度疲劳以及停训后突然参加高强度的训练或比赛时易发生此类晕厥。2、重力性休克性晕厥当运动员进行以下肢为主

5、的运动时,下肢肌肉耗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如果剧烈运动后骤停,会使大量血液淤积在下肢血管中,脑供血不足,引发晕厥。前驱症状包括头昏眼花、无力、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发冷,严重者可晕倒。3、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由水平位突然变为直立位时,肌肉泵功能及血管调节功能障碍可致血液淤积于下肢,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多发生在游泳比赛后。4、发作性肌无力(又称突发性无力)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阈值降低造成四肢抗重力伸肌的暂时性损害而出现猝倒,多见于划船比赛。运动员在完成比赛几分钟后出现虚脱无力,继而晕厥,晕厥持续时间短,仅几秒钟。5、原发性意识丧失由于脑干部网状组织缺氧和低碳酸血症引起神经传导方向异常而出现的晕厥,

6、往往发生于激烈比赛和大强度训练后,如长距离赛跑。发作前伴有意识模糊,晕厥持续时间较长,清醒后不能记忆比赛最后时刻的情景,苏醒后可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失语等。6、过度换气综合征所致晕厥由于呼吸过度或呼吸急促时体内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可导致呼吸性碱中毒,从而引起脑毛细血管收缩,脑细胞缺血缺氧晕厥。在潜水及游泳前为闭气作准备而采取的过度通气,可致晕厥,这是运动员溺死的主要原因。7、低血糖性晕厥运动性晕厥中较常见的类型,多见于长距离运动项目。有低血糖病史者运动时易诱发低血糖。前驱症状包括饥饿感、无力、出汗、头晕、心动过速、神志恍惚等,补充葡萄糖后意识可迅速恢复。8、心源性晕厥由各种心脏病导致的心搏量减少、

7、脑缺氧,继而出现晕厥,是比较危险但又十分常见的一类晕厥,可见于足球、篮球、自行车、网球、冰球、马拉松等项目。9、脑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是指供血于脑部的血管(包括颈动脉系统、椎-基动脉系统、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如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等)发生一时性广泛性缺血所出现的晕厥。10、中暑昏厥运动时体内产热较多,而由于外界环境温度高,人体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导致体温升高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此外大量出汗脱水、体内水、电解质失衡以及血容量减少,也可导致晕厥。该病多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发生,多见于长跑、马拉松、越野跑、自行车和足球等项目11、胸内和肺内压力增高所致晕厥举重过程中由于长时间憋气用力使胸腔压力增高,左室充盈障碍,血压下降,脑血流减少,进而出现短暂的晕厥。三、运动性晕厥的预防1、坚持科学系统的训练原则,避免过度疲劳、过度紧张等状况。2、参加长时间剧烈运动项目者必须是经过训练的运动员。3、疾病恢复期和年龄较大者参加运动时必须按运动处方进行。4、避免在夏季高温、高湿或无风条件下进行长时间训练及比赛。5、进行长距离运动时要及时补充糖、盐和水分。6、疾跑后不要骤停,应继续慢跑一段并作深呼吸。7、不宜在闭气下作长距离游泳,水下游泳运动应有安全监督措施。8、运动员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尤其在重大比赛和高强度训练前。9、对有晕厥史的运动员应全面查明原因,避免再次晕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