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的发展和明朝的对外关系.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010709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疆民族的发展和明朝的对外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边疆民族的发展和明朝的对外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边疆民族的发展和明朝的对外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边疆民族的发展和明朝的对外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边疆民族的发展和明朝的对外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疆民族的发展和明朝的对外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疆民族的发展和明朝的对外关系.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边疆民族的发展和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俺答汗同明朝和好、后金的兴起、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西洋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2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戚继光的高尚品德以及他被称为民族英雄的原因;通过对后金兴起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国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通过葡萄牙攫取我国澳门居住权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的巨大意义。 3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对教材插图俺答汗和三娘子亲临互市现场的处理,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理解历史以及想象历史的能力;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处

2、理,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萨尔浒战役的学习以及对以前有关战役的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比较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元顺帝北逃以后,蒙古贵族继续统治长城以北的一些地区,不断南下驻明朝北部边境,甚至北京城都被包围过。在这种背景下,蒙古若能和明朝哪怕是一时的和好也是难能可贵的。所以我个人认为俺答汗和明朝和好应该作为重点之一来处理;由于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壮举,郑和是我国和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所以把郑和下西洋作为一个教学重点也是理所当然。 教学难点 本课课后有一道问答题: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另外教材上说葡萄牙人1553年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

3、攫取”“居住权”的涵义?这些问题都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所以我认为是教材的难点无疑。 教学设备 地图册、教材图示或powerpoint下视屏展示。教学方法 原因分析法、史实概括法、评价归纳法。学习方法 前后联系法、比较分析法。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教师:Class begins! 班长:Stand up! 教师:Good morning (afternoon) class! 学生:Good morning(afternoon) teacher! 教师:Sit down please! 班长:Sit down! 教师(以下简称师)(把一台录音机放在讲桌上,同时按下Play键)现在请同学们听一

4、听录音: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师:看得出来,大家都被这首诗所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怀深深打动了。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首诗的作者究竟是何许人也? 学生:(以下简称生)这我们知道,这首诗是爱国诗人闻一多写的。 师:不错,这首诗确实是闻一多先生的大作。闻一多先生之所以以拟人的口气写这首千古绝唱,是因为澳门很早就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那么,澳门究竟是什么时候起、又是被哪个国家所占据的?要想了解这个问题,就要认真学习本课:边疆

5、民族的发展和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二步:编制大事年表 众所周知,历史是一门时间感最强的学科。如果没有时间这根线索串着,我们实在很难对历史这条长河予以有效的把握。既然时间对历史学习是如此重要,编制大事年表自然就是开宗明义第一章。现在,同学们打开教材第8792页,找出出现在大字中的具体年代,并按顺序加以排列。5分钟之后,我让一个同学到前边来,把他所找的年代根据我的提示按顺序写在黑板上。(同学们低头认真翻书,教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出如下板书) 大事年表 前期: 中期 后期 (5分钟后)时间到。这次该哪位同学上台展示研究成果了?(一位女同学站了起来)好,某某同学,请上台。(这位女同学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出了下

6、列年代) 大事年表 前期:14071433年 中期 1553年16世纪中期1565年 后期 1616年 l619年 大家说,她写得全不全?(台下同学:全。)顺序排得好不好?(台下同学:好。)确实很好,请回。年代是写出来了,那么这些年代里都发生了什么大事呢?我们来个马路警察各管一段分工负责,每个同学告诉大家一个年代里发生的重大事件,大家说行不行?(全体同学齐答:行!随即有6位同学先后叙述从1407年到1619年里发生的大事) 生1:1407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生2: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欧洲天主教传教士也在这时来到中国传教,同时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影

7、响最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 生3:16世纪中期,俺答汗与明朝互市。 生4:1565年,中国沿海地区的倭寇基本肃清。 生5: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生6:1619年,努尔哈赤在萨尔浒连败明军,取得对明作战的主动权。 师:他们说得都很准确,值得表场。从这些年代发生的大事里,我们可以抽取出5个名词。它们在教材里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俺答汗互市、萨尔浒战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人居澳门。这些名词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历史概念,再具体说就是事件类历史概念。事件类历史概念究竟应该如何把握呢?这就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步:辨析历史概念 大家翻开教材第87页,仔细看看俺答汗和三娘

8、子亲临互市现场图,注意四个W即When(什么时候)、Where(什么地方)、Who(什么人)、What(什么事情),并且想想应如何评价。同学们可以大胆想象,互相讨论,一会儿请几个同学展示一下他们的研究成果。(同学们互相讨论着,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如下板书) 概念辨析 概念名称 时间(When) 地点(Where) 人物(Who) 情况(What) 评价(Evaluate) 俺答汗互市 萨尔浒战役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葡人居澳门 师:看大家一个个跃跃欲试的样子,想必都已成竹在胸。好,现在就请几个同学说说看图心得。 生1:这幅图反映的事件应该发生在16世纪中期,因为鞑靼部就是在这个时候强盛起来,首

9、领俺答汗多次主动向明朝提出互市要求的。 生2:这幅图反映的事件极有可能发生在今天山西省的大同市,因为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开放大同等处互市。 生3:那可不一定。我认为这件事也有可能发生在呼和浩特市,因为俺答汗和三娘子修建的呼和浩特城很快发展成为蒙古地区同内地贸易的商业城市。 生4:我认为图右上侧那个头戴帽盔、身披征袍的英俊男子是俺答汗,画面正中的年轻女子是三娘子,因为这两个人在画面中的位置最突出。 生5:这幅图传达出一种十分热闹的气氛。俺答汗正和明朝边将一同饮酒,身着鲜丽衣裙的三娘子则正在跳舞。此外还有牵骆驼的,有摆摊卖药材的,有看热闹的,有陪舞的,还有四处跑动的小孩子,反正是很热闹。 生6:

10、对俺答汗互市如何评价?这(挠头) 师:这个问题是有一定的难度,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请同学们进行一下换位思考,假设你是明朝的老百姓,而且世代居住在北部边境,请问,你是希望明朝和蒙古通好还是交恶?生6:我当然希望他们通好喽! 师;那你为什么不希望他们交恶呢? 生6:因为因为 师:看来是知道个中原因,只是情急之下,茶壶里装饺子,肚里有,就是倒不出来。哪位同学能替他排忧解难? 生7:我替他说。如果明朝和蒙古交恶,双方肯定又要打仗,大刀一挥,人头又要落地,大军一过,老百姓又要遭殃。如果明朝和蒙古通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老百姓就可安居乐业,好歹能过上几天安稳日子。所以 师:说得很好,不愧为我们班的文科

11、小状元。厌恶战争,渴望安乐,此乃古往今来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的愿望和要求。明朝建立、元顺帝北逃以后,蒙古贵族继续统治长城以北的一些地区,不断南下骚扰明朝北部边境,甚至北京城都被包围过。在这种情况下,俺答汗主动提出和明朝互市,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愿望,故而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实际上,教材也是如此处理的,否则,我们看到的就不是名垂青史的俺答汗,而是要么名不见经传要么遗臭万年的俺答汗了。这么说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任何时候都应该是为政者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地呵! 以上我们仔细剖析了“俺答汗互市”这个“麻雀”,下面还有“萨尔浒战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人居澳

12、门”四个“麻雀”怎么解剖?我想请同学们自己看书,一边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复制并填黑板上的这个表格,一边试着发现并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等填好表格后,我就要请同学们向我“开炮”,看能不能提出水平高得连老师也回答不了的问题。至于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则是下一步要完成的任务了。 第四步:解答疑难问题 (同学们在认真复制并填表,教师则在黑板上写出如下板书) 解惑释疑 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问题四:问题五: 师:现在,表格已经填制完毕,又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了。所提问题可以是课本上本来就有的,也可以是你自己的一家之言,可以口头表达,也可以写个纸条交上来。(环顾教室)哪位同学开第一炮? 生1:我提个问题。萨

13、尔浒战役同我国历史上的哪些战役相似,为什么? 师:这个问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错。要想解答这个问题,必须看看萨尔浒战役有哪些特点。首先,萨尔浒战役是以少胜多的战役,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前面学习了哪些这样的战役? 生2:有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383年的淝水之战等。 师:回答得很好。其次,萨尔浒战役的交战双方分别是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大家再想一想,我们前面学习了哪些这样的战役? 生 3:公元前 200年的自登之围,383年的淝水之战,1004年的澶州之战,1140年的郾城之战等。 师:很好。第三,萨尔浒战役还是一次以汉族政权失败而告终的战

14、役,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前面学习过这样的战役没有? 生4:学过,不就是公元前200年的白登之围吗? 师:可以这么认为。标准不同,视角有异,得出的结论就不是单一的,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有犯以偏盖全错误的可能。这,也算是我们从中得出的有益的启示吧! 生5:老师,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师:是呵,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呢?它到底壮在何处呢?我告诉大家一个窍门,一看“为什么说”之类的题,只要用史实去说明就可以了。那么,教材里有没有能说明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的史实呢? 生6:有,就是第90页的郑和下西洋的盛况表。 师:你找得很准,能不能念一遍? 生6:可以。(念第90页的郑和下西洋的盛况表)(略) 生7:我有个问题。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先回答我的问题。戚继光抗倭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以后加官进爵光宗耀祖,还是为了沿海老百姓的安乐? 生8:是为了沿海老百姓的安乐。 师:你有什么根据? 生8:我的根据在课本第91页戚继光画像的下面。那儿有戚继光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所以我认为 师:很好。正因为戚继光有远大的志向、爱民的情怀,故而他能作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这,可以说是他抗倭成功的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