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分类.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00904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债券市场分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债券市场分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债券市场分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债券市场分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债券市场分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债券市场分类.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债券市场分类(一)市场格局 中国债券市场按照交易场所结构和托管结构分别形成以下状态: 从交易场所看,中国债券市场可以分为场外交易市场和场内交易市场。其中,场外交易市场主要指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交易市场,场内交易市场指交易所债券交易市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从交易量看,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中国债券市场交易的主体场所,在中国债券市场发挥主导作用。 从托管体系看,中央结算公司是中国债券市场的总托管人,直接托管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的债券资产,而中证登公司作为分托管人托管交易所债券市场参与者的债券资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二级托管人托管柜台市场参与者的债券资产。(二)债券分类 中国

2、债券市场的债券分类主要有: 按币种 1.人民币债券 人民币债券占据当前中国债券市场托管量和交易结算量的绝大部分份额,达到总托管量和总交易结算量的99%以上。 2. 外币债券 按债券属性 1. 政府债券 政府债券包括记账式国债、储蓄国债(凭证式)、储蓄国债(电子式)。 国债的发行人为中国财政部,主要品种有记账式国债和储蓄国债。其中,储蓄国债分为传统凭证式国债和电子凭证式国债。通常,人们按照习惯将传统凭证式国债称为“凭证式国债”,而将2006年6月底首发的电子凭证式国债称为“储蓄国债”。我国发行的大多数凭证式国债是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发行,通过电子方式发行并在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截至2006年8月底有两

3、只:04凭证05,04凭证03。 2. 中央银行债 中央银行债,即央行票据,其发行人为中国人民银行,期限从3个月3年,以1年期以下的短期票据为主。 3. 金融债券 金融债券包括政策性金融债、商业银行债券、特种金融债券、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证券公司债、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 其中,商业银行债,包括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和商业银行普通债。 4. 企业债券 包括中央企业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 5. 短期融资券 短期融资券,是指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发行的短期融资券。 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不属于本类,计入非银行金融债。 6. 资产支持证券 7. 非银行金融债 包括非银行机构金融债券和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

4、8. 国际机构债 指国际机构在我国境内发行的债券。 9. 可转换债券10.中期票据 按流通状态 1. 可流通债券 2. 不可流通债券 (三)交易品种 当前中国债券市场的交易品种有:现券交易、回购和远期交易。其中,回购交易包括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分市场情况如下: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 品种:现券交易、质押式回购 、买断式回购 、远期交易 。 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交易品种:现券交易、质押式回购 商业银行柜台市场的交易品种:现券交易 (四)发行上市 在中国债券市场,债券可以通过3种方式发行: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中央债券簿记系统簿记建档发行方式、商业银行柜台发行方式。 (五)托管和转托管 从托管体系

5、看,中央结算公司是中国债券市场的总托管人 ,直接托管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的债券资产,而中证登公司作为分托管人托管交易所债券市场参与者的债券资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二级托管人托管柜台市场参与者的债券资产。银行间债券市场采用实名制一级账户托管体制,托管依托中央结算公司的债券簿记系统进行。 转托管 ,是指处于不同市场由不同机构分别托管的债券可以通过转托管业务将债券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进行交易。目前,跨市场转托管的债券主要是部分国债和企业债。 (六)交易结算 交易与结算,分属债券交易的前台和后台。债券交易,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报价和交易平台,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提供债券过户和结算平台。 债券市场的结算分为两类:全额结算、净额结算。在结算分类下,分为四种不同的结算方式:券款兑付(DVP)、见券付款、见款付券、纯券过户。不同的结算分类和方式,决定了结算周期的长短。通常,DVP方式的结算周期为T+0,表示交易当天可以完成结算。其他结算方式的结算周期在T+1或T+N。按照十国央行支付清算委员会(CPSS)和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的证券结算推荐标准(2001年),交易结算的最终完成应不迟于交易达成后的第三日(T+3),并推荐使用券款对付(DV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