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五、教学程序 教学 环节 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00874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五、教学程序 教学 环节 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五、教学程序 教学 环节 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五、教学程序 教学 环节 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五、教学程序 教学 环节 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五、教学程序 教学 环节 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五、教学程序 教学 环节 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五、教学程序 教学 环节 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宝坻三中 张美娜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子、原子的认识,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

2、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多媒体和实例让学生把微观粒子形象化,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三、教法分析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四、学法指导本节课以实例引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和兴趣,利用多媒体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耳听、眼看、脑想等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在头脑中形成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五、教学程序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孕育新知教师先做一个品红(红墨水)扩散实验提出问题:品红(红墨水)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然后教师展示一束洒了香水(醋酸、花露水)的小花问:

3、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播放动画1:许多颗粒状的微小粒子从一朵花中不断向四周扩散,飘到画面另一侧女孩鼻孔内。原来花中有香味物质的颗粒扩散到空气中飘进我们鼻孔。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学生思考、猜想、可能是分子运动学生观看放映通过实验、展示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起悬念,为后面引出分子和原子做铺垫。通过多媒体摸拟展示微观世界,引导学生形成表象。引出课题。活动探究探求新知板书:课题2分子和原子教师指导观看学生课本P45苯分子图像和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一中国。提出问题: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

4、观察讨论,师生交流通过学生观看图片让学生感知到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板书:一、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二、分子的基本性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7,说明分子有什么特征?提问:教材上哪些数据说明分子很小呢?1、分子很小激趣:展示P48提供的一组对比数据。学生用课本数据回答学生看到答案学生惊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具体数据和对比让学生理解“分子很小”。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P49探究,教师演示提供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演示:取一烧杯A加20mL

5、水,滴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再滴加浓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另取一烧杯B加入5mL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B两个烧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由此现象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进一步提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我们有什么生活实例能说明这个问题?家庭实验:红墨水、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哪个扩散的快些?板书:2、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率加快。学生观察后回答:酚酞遇氨水变成了红色。学生讨论后交流:学生归纳内容回答:氨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湿衣服在什么情况下干的快?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从生活实例引入把化

6、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子的运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反馈练习1、解释开始品红为什么会消失?为什么闻到花上的香水味?2、湿衣服放在太阳底下容易干,还是阴雨天易干?为什么?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回答及时反馈练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设疑:自然界的水有固、液、气态,那么物质为什么会有三态的变化?教师演示:用两支20ml的注射器抽取10ml的酒精和10ml滴有红墨水的水混合到一支注射器中,观察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教师再结合实验:分子间间隔就象石子与石子、沙与沙之间的有的间隔大,有的间隔小,混合后间隔小的分子进入到间隔大的分子中而使得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两者体积之和

7、。再一次提问:物质的三态变化与分子间间隔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带着疑问学生对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混合后液体总体积为什么减少?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知识入手,拉近生活与化学的距离。通过对实验观察,引发学生以疑导思以思求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实例,使学生形成分子间间隔表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分别用注射器压缩空气和水并与学生一同分析讨论结果。板书:3、分子间有一定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固体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学生做实验,并讨论。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1、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热胀冷缩现象。2、生

8、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1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回答,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2题学生把自已的想法与同桌交流1题学生在巩固中加深所学知识。2题教师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带进课堂,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交流收获体验成功在这节课中,学生学会了用自已的脑思考,用自已的双手去实验,用自已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已的嘴去表达,用自已的心去体会,对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及分子特性有了一些的了解。请学生转换角色以分子的自述为题,说一篇小作文。学生发言、交流学生将自已所见、所思、所做、所感、所悟通过语言文字组合外化为口头语言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归纳、总结,体验到成功之乐,把化学学科与自已的情感世界融合在一起。布置作业实践新知用糖和水及家中器皿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有一定间隔。激发学生学化学用化学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