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读后感15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006995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读后感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孟子读后感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孟子读后感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孟子读后感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孟子读后感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读后感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读后感15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读后感15篇孟子读后感1小的时候,外公经常和我面对面的坐在一起,外公给我读着 经典,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我长大点了以后, 爸爸、妈妈便开始让我读着带有拼音的诗词,并背;上了小学, 老师让我们读孟子。经典诗文,处处都在我们的身边,老师 会让我们学习、掌握、运用经典诗文。在学习中,经典和我们形 影不离,就像我们的影子一样。是它让我们掌握更多知识,让我 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在我读过的书中,使我最受启发的还是孟子。孟子一书记录了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和论 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孟子名轲,战国时邹 (今山东邹县)人,后世将他和孔子并成为“孔孟”,有“亚圣”

2、之称。在孟子一书中我个人最喜爱成才先吃苦,是说上天 要把重大的责任加给这个人,一定要使他的心志困苦,使他筋骨 劳累,使他肌体饥饿,使他身体困乏,使他做事时行为受到干扰, 使他的心志受到震动,使他性格坚韧,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读了这一则故事,我知道了人的一生要经过许多的磨难,要 想鹤立鸡群,变成天才,就要从多方面去锻炼自己,遇到困难要 迎难而上。这是我想到了爱迪生说过的一句话:“天才就是百分 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难道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就不能成功吗?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篇数学题。做前面几道题的时候都是“一路顺风”的。可是谁知,半路却杀出一个“程咬金”,搞得 我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真是

3、“前有敌军,后有追兵”,进退两难 啊!做了十几分钟后,我便开始头脑混乱了,真想把这一篇撕碎! 可又转念一想,哪一个成功之人的背后不是勤奋啊?他(她)们 也同样承受过,而且做得很好。同样是人,难道他(她)们行的, 我就不能吗?又想起成才先吃苦。不行,我行,同样我要和 他(她)们做的一样好!想好后我又重新从书桌上拿起笔,继续 在草稿本上演算着哈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算出来 了,我高兴得双手狂舞+高声尖叫!妈妈闻讯而来,看到我的样 子大吃了一惊。我发觉后,马上收敛了许多,红着脸,低下头去 继续做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呢?当然啦经典是对我们有好处哟!所 以我们还是要读经典的!孟子读后感2孟子,是我国

4、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跟孔子是儒家学派 的鼻祖。在了解孟子以前,我都觉得孟子是同一朝代的,可是,这本 书刚开始看,就打破了我原先的想法。其实孟子是孔子去世很久; 才出生的。小时候,孟子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很崇拜孔圣人, 十几岁的时候,它还去过鲁国,相知孔圣人的门第来叫自己,可 是,孔子的徒弟差不多都已经去世了,于是,孟子找到了司徒牛, 这时,司徒牛也已经是个驼背老人了,司徒牛原是子思老师(孔 子的学生是最重视的学生,不过,一场疾病导致了他不敢见人, 也能为他的背上莫名其妙的长出了一个锛俿角痫,于是他隐居与 树林里,谁也没见过他,但是孟子找到了他,司徒牛听了孟子的 讲述,决定收他为徒,三年后

5、,司徒牛让孟子离开了那里,劝他 去更加开阔的地方展示才华。孟子泪令老师后,回家兴学育才,凭借着他的本领,孟子成 了有名的老师。公元前347年秋孟子带着几个门徒去了齐国。起先,他受到 齐威王的欢迎,齐威王知道他是一个人才,但孟子齐国不被重用, 因为他坚持的是仁政思想,而齐威王确性霸道,他想要把整个天 下柜为己有,这下,孟子又拿出了最令我佩服的锛偽琻銡玗一口 才,他说话滔滔不绝,有因为他学识渊博,知道的东西很多,随 后就能说出大道理来,就是利用他的口才,孟子成功说服齐威王 行仁政,他给齐威王讲了很多道理,搬出了他脑海里基础的知识, 要是我是齐威王,都会听得晕头转向呢!78岁时,孟子决定辞了官衖,回

6、家安享晚年,他知道自己 的时间不多了,他觉得在怎么,也得绿叶归根,于是,在众人的 挽留下,孟子热泪盈眶地回了家,在齐国35年。85岁,古稀之年,孟子带着邹国百姓的叹息声,徒弟的哭 声,去世了。出殡这天,雪更大,风更狂,连天地山川都为一颗巨星的滑 落而哭泣,各地百姓都感到孟子的家乡,披麻戴孝,在风雪的呼 啸下把孟子送向天堂一一其实,就算是圣人,我也觉得他会有错的地方,孟子也不例 外,因为,孟子总是说,孔子说的都是对的,然而,孟子的动勋 远大于他犯下的错误,他谦虚,他好学,他还真有一副好口才一孟子,真是一位伟大的“老师”。孟子读后感3仅读孟子几章,可将其为政理想概括为:为政一处,造 福一方;为政一

7、时,泽被千秋;为政以仁,民众拱之如日月;为 政以利,民众视之如草芥。而对比今之为政者,有些领导,如日月乎?如草芥乎?其对 己,恨不能尽天下之财物为我所有;对他人,恨不能有一毫财物 为他所用;视己为至贵至尊,视他则至微至陋;口里大呼君子当 淡泊名利,自强不息,实则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以利盈我;美 其名曰领导就是公仆,心系员工生存,实则为只让牛儿奔跑,不 让牛儿吃草;口里曰府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实 则为员工真的成了牛,吃的是果真是草,挤的确是鲜奶,而领导 依然是高高在上的人,吃的是奶,挤的是邪恶与虚伪。民德不厚已久矣,民风不淳也已久矣!究其根本,上行下效 已久矣!苟欲民德归厚,则必得

8、为政者以德文己,以己化民。如 此则春风可化细雨,润物亦可无声。自己贪得无厌,而呼员工要大公无私;自己奢侈浪费,而呼员工要简以养德。如此为政者,与禽兽何异?是披着羊皮的狼,还是披着人皮 的兽,不得而知。唯愿为政者能日三省乎己,为人为兽,自可定 论。孟子读后感4孟子的政治主张久久难以实现,他很着急。恰在此时,他的 学生公孙丑变便把他与实现霸业的管仲、晏子相比,这更使孟子 心中难受,但作为王者师的他有怒而不敢发泄出来,如过他发泄 出来,便有时他王者师的身份,于是他借增西发泄了心中的怒气, 真是一举两得。一发泄了心中的怒气,二为自己的仁政、王道找 到了借口,何乐而不为。他看不起管仲、墨子的霸业,但他说

9、: “以齐王,由反手也。”难道他不知到齐国能有今天,正是管仲、 墨子的功劳,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公孙丑又问孟子:“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 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乎?”于是孟子大谈阔论,从勇气谈到豪 然正气,其实它真正想谈的就是他所谓的浩然正气。公孙丑问道: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正气。” “敢 问何谓浩然正气也? ”曰:“难言也”孟子所谓的浩然正气, 与他的性本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真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 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娞矣。” 孟子教化人们培养仁义之心和浩然正气必须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影响,有人走在

10、路上连一只蚂蚁也不敢踩 死,正是因为对这种思想的培养,大多数中国人骨子里就生长着 仁义,这恰恰让一部分小人乘虚而入。当今的世道就有这样的小 人在大小的舞台上指手画脚,狐假虎威。我恨小人,因此我恨孟 子所提倡的性善论。如果大家都有一点老黑格尔的性恶论的思 想,就不至于产生这样的小人了。当然孟子有许多好的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公孙丑说:“然则 夫子既圣矣乎? ”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向孔子曰:夫 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教不倦也。子 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圣,孔子不 居一一是何言也?。孟子非常谦虚,从不把自己看作圣人,孔 子尚不敢自沉圣人,何况我孟子呢?这正是

11、孟子伟大人格魅力之 所在。我们缺少的正是孟子的这种人格魅力,在学习生活当中, 有一点成绩就夸夸其谈,自高自大。我要说:孟子尚不敢如此, 何况我们这些平庸之辈呢!孟子读后感5“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是三字经中家喻 户晓的两句话,我知道孟子就是从三字经开始的。说到孟子我们 还会想起“孔孟之道”,由于他将孔子和儒家的思想继承和发扬 光大,后世将他和孔子合称“孔孟”,尊称其为“亚圣”。孟子名轲,邹国人。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 最伟大的人。他学习、继承孔子的学说,并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 情况,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提倡“仁、义、礼、智”,他说 人生来就又不忍之心生出仁,羞恶之心生

12、出义,恭敬之心生出礼, 是非之心生出智,这四种心是人类区别禽兽的本性。并认为“仁、 义最重要”。孟子中有许多具有哲理性的词句,如:劳心者治人,劳 力者治于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五十笑百步,则何如?、 仁者无敌、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等。在我津津 有味地读故事的同时向我灌输了儒家的为人处世的、原则。真是 既读了书有增长了知识,正如爷爷所说的那样“一本好书就像一 杯沁人心脾的香茗,让我沉醉”。对我而言,一本好书就像一位 受益匪浅的良师益友,让我敬重。孟子读后感6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 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 之见,但孟子

13、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 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 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 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 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 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 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

14、,孟子的 “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 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 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 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当今着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 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 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 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 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 蜃楼的追逐中去。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 同流

15、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 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 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 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 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 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 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 而泣鬼神呢?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 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 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 的气魄。孟子读后

16、感7有一天,我读了一本书孟子这本书讲了孟子从小到大的 学习经历。我喜欢读这本书。孟子的学习历程是这样的:孟子3岁丧父,家庭的重担全部 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肩膀上。孟母很重视儿子的学习,一心想把孟 子培养成有学问的人。孟子很贪玩,孟家旁边有一块墓地孟子和 伙伴们经常模仿出殡。孟子的父亲也是一位有学问的人但英年早 逝,孟母想让儿子像他父亲一样有出息。为了让孟子受到良好的 教育孟母把家迁到城里,但孟子和伙伴也经常模仿卖货的、打铁 的、杀猪的。于是孟母有把家迁到学宫附近。学宫是读书胜地, 许多人在那里学习。孟子初送到学宫,还很用功,不久,孟子又 开始玩耍。有一天,孟子正在上课,他突然想起村东湖中的天鹅, 想射一只来玩玩,于是再也坐不下了。于是趁老师不注意,溜了 出去。母亲知道后把辛苦织的布剪断。孟子见了母亲割断的布, 恍然大悟。于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