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导游词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00699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导游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导游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导游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导游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导游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导游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导游员 XX ,欢迎大家来到秦始皇陵博物院参观。 秦始皇陵博物院是以秦始 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 以秦始皇遗址公园为依托的一座大型遗址博物院。 今天由我带领大 家参观这“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它之所以被称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 ” 是因为 1978 年 9 月法国总理希拉克在参观后说: “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 不看秦兵 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 从此,“世界第八大奇迹”便成了秦兵马俑的代名词。那么在参观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被称为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秦始皇,中国封建 社会的第一位皇帝,姓赢名政,他

2、13 岁继位, 22岁加冕亲政, 39 岁时力挽狂澜,一统天 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 -秦。统一以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 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为皇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秦始皇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 三公九卿制度;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同统一法律、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修 筑通向全国各地的 “驰道”、“直道”;统一车轨、统一思想、焚书坑儒、为北击匈奴、南平百 越;在北京修筑长城;在南方开凿兴安运河;秦朝的疆域逐渐扩大。1973 年 4 月,几位农民在抗旱打井时意外发现了许多陶俑残片和古代青铜兵器开始,经 考古工作者的钻探、发掘,目前共发现三座兵马俑坑, 我们

3、按照发现的先后顺序编为一号坑、 二号坑和三号坑。现在,展现在您面前的就是兵马俑一号坑,它是整个军阵的主体,也是三个俑坑中最大 的一个。它东西长 230米、宽 62米、均深为 5米、面积为 14260 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 场那么大,为坑道土木建筑结构。经探测,看出土陶俑6000余件,战车 50 余乘,是一个战车、步兵混合编组的长方形军阵。一号坑由前锋、主体、侧翼、后卫组成,整个大军基本面 东而立。前锋分三排,站在俑坑最东端的长廊里, 均手持长兵器;南北两侧合尾端分别站着 一列面向外的武士佣, 他们是方阵的两翼合后卫, 担任着整个军阵的警戒任务, 防止敌人旁 敲侧击或从背后偷袭;在由 10 道

4、隔墙隔开的 11 个过道里,排列着 38路面向东的纵队,每 路中间都排有驷马战车, 而陶俑则身披铠甲, 手持长兵器,他们是一号坑的主体。 参观到这 里,有人就会问, 像这样气势恢宏的兵马俑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我们说秦俑的制作过程可 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即“模塑结合、分段制作、入窑烧制、出窑彩绘 ”。他们是以泥土为原料, 模塑结合, 再辅以推、 捏、刮、刻等技法, 然后烧制而成的, 烧制时的温度一般在 950-1050 摄氏度之间。现在我们来参观二号坑, 二号坑是 1976 年 4 月 23 日发现的,位于一号坑东端以北 20 米, 面积只有一号坑的一半, 约为 6000 平方米,据推测可出土陶

5、俑、陶马 1300 余件。二号坑是 一个由步兵、 骑兵、车兵、弩兵共同组成的曲尺型军阵, 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个是弩兵阵, 在俑坑东端突出的部分; 第二个是位于南半部的车兵阵; 第三个是位于中部的位于中部的由 战车、车兵、 步兵、骑兵混编的纵阵; 第四个是位于北半部的骑兵阵。 这四个方阵有机结合, 能守能攻,自我保护能力强,反应敏捷,可谓是 “大阵套小阵,大营套小营,阵中有阵,营 中有营 ”,是当时世界上反应最快的军阵。二号坑是正在发掘中的俑坑,经初步挖掘,出土 了很多典型的陶俑,其中有将军俑、跪射俑、立射俑、骑兵俑、鞍马俑等。现在我们看到的 就是跪射佣,他左腿蹲曲,右腿跪地,上身挺直,双目

6、凝视左前方,手握弓弩,做准备射击 状,造型真实而优美,是秦兵马俑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再看看旁边的这座将军佣, 他头戴双 卷尾鹖冠,身着双重战袍,脚蹬翘尖履,双手交叉做拄剑状,显得气度不凡,甲衣上共有 8 朵花结,显示出他军阶的高贵,塑塑造出了一位果敢睿智的秦军高级指挥官的形象。大家可能都听过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这句名言,那么秦始皇的这支地下军 队,它的指挥中心又会是什么样的呢?相信三号坑的参观将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三号坑是三座俑坑中最小的一座,面积仅为 520 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仅有四马、一车和 68 件陶俑。坑内武士环绕周壁、两两想向,夹道式排列,手中所持的是一种无刃

7、兵器-铜殳。在二号坑的北厢房内还发现了残鹿角一件, 动物朽骨一堆, 可能是专供战前占卜或祈祷所用 的。纵观三号坑的布局并结合史料分析, 专家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这里是整个军阵的指挥 中心 军幕。如果说兵马俑是奇迹,那么铜车马则是奇迹中的奇迹。 1980年在秦陵西侧 20 米处,发掘 出土了两座大型彩绘铜车马, 按照发现的顺序分别命名为一号和二号铜车马。 当时它们都被 埋在了 7米深的坑里,外面用一个木椁(guo)装着,因年代久远木椁腐朽,上面填土重压, 铜车马被砸成 3000 多个碎片。但庆幸的是,车马坑未被盗掘,车的原始位置,车舆结构、 系架关系基本清楚, 经过考古学家近八年的修复, 终于

8、恢复了原貌, 其中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技术在 1997 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据考证,这两辆铜车马的体积均为真车真马的1/2,它们处处都是依照真人、真车、真马制造的,当时秦始皇曾经五次巡游天下,这两乘 车就是秦始皇车队中的两辆。 当年, 这两乘铜车马的出台曾使多少人赞叹不已!因此它们被称为 “青铜器之冠 ”。下面, 我们看到的是两辆铜车马修复后的实物。 铜车马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之一, 象征着皇 帝銮驾的一部分。前车驾车人站立驾车,后车驾车坐姿驾车,根据古代的 “立式为高,坐式 为安”的原则,我们把前车叫 “立车”,后车叫 “安车”,是供主人出行乘坐。前车 “立车”车体 较小,通长 2.25

9、米,高 1.52 米,总重量 1061 公斤。高高的车棚盖似车厢撑起的一柄伞,既 能遮阳避雨,又使乘车者远望四周, “伞 ”顶呈圆形,车厢为横向长方形,因为古代的人以为 天是圆的, 地是方的;每个车轮上有三十根辐条, 古代人以三十天为一个月,以车轮象征着 日月轮转。当车子转动起来,驾车人立于其中,头顶天,脚踩地,就将一个 “天圆地方 ”,日 月轮回的宇宙观念蕴含其中。 接下来,我们看二号车 “安车 ”,安车结构较为复杂, 通长 3.17, 通高 1.06 米,总重量 1241 公斤。车上有一椭圆形的车棚盖, 车厢分为前后两室, 前室较小, 供御手乘坐,后室宽大,有三窗一门,是主人乘坐的。此车也叫辒辌车,门窗 “开之则凉, 闭之则温 ”。公元前,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途中病死于河北沙丘,就用的是这种车运回咸阳 的。秦始皇兵马俑自开馆以来,已接纳了海内外游客4000 多万人,但目前发现的仍只是秦陵的冰山一角, 随着博物馆的建成, 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秦陵会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五洲宾朋 的到来。届时,欢迎大家再次光临!好了,今天秦兵马俑博物馆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