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总总结复习学业考专题总结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00606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总总结复习学业考专题总结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总总结复习学业考专题总结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总总结复习学业考专题总结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总总结复习学业考专题总结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总总结复习学业考专题总结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总总结复习学业考专题总结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总总结复习学业考专题总结复习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总总结复习学业考专题总结复习资料一、史料分类和价值1、从形式上,史料能够分为:( 1)实物史料:考古古迹和遗物,比方甲骨文、彩陶(一般为一手史料)( 2)文件史料:文字记录的,包括铭记、文书、著述、报纸杂志等,比方司马迁史记(一般为二手史料)( 3)口授史料:文字发明以前,人类的历史靠口耳相传的,比方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等神话传说,或许史诗等。( 4)口述史料:一般由当事人以口述的形式记录下来而表现出来的资料,拥有比较高的史料价值,可是它也可能经过主观加工,影响了史料的客观性,需要仔细甄别。史学价值(可信度):实物史料文件史料口述史料口授史料2、从性质上,史料能够分为:( 1)

2、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未经人为加工改正的当时当事所遗留下原始资料,比方历史古迹遗物(包括当事人日记、当时的报道等)、档案、图片、影像资料、录音等。( 2)二手史料(转手史料):经过人为加工后形成的史料,比方史学家的著作司马迁史记、史学论文、历史教材和各样史学参照书目等。史学价值:一手史料二手史料二、史料的辨析和精选:(1)察看信息背景:第一要考虑记录者站在什么立场,持哪一种见解,在为谁说话,经常第三方的中立立场比较客观;其次,还要看历史事件的参加程度与他自己的利害关系,无利害关系的比较客观;(比方日本侵华,日本帝国主主义者站在侵略者立场自然百般掩盖和抵赖,美国一度对中日战争持中立立场,作为第三

3、方的美国人对这一事件的记录相对客观,因而是日本侵华的有力凭证。)( 2)选择信息的标准:对历史信息的记录,亲历者胜于亲见者,亲见者胜于亲闻着,当时的比今后的更佳,一手史料胜于二手史料。(比方对于南京大屠杀,作为日本士兵的东史郎所做的东史郎日记作为当事人在当时的记录,就特别有价值。)4、对于文学作品、油画、壁画、照片等与历史关系:( 1)文学作品是经过作者艺术加工甚至虚假而成的,所以其中波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一般不能信,因为它是经过作者的想象、夸张等艺术加工而形成的,它只能反应作者对历史的认识和见解。我们难以判断它可靠与否,只有与历史史实相印证才能判断其可否可靠。/(2)油画和壁画:只能反应作者

4、对历史的认识和见解,可否符合史实需要与历史资料相印证才行。( 3)照片:自己能够当作史料,但其实不等于历史真相,需要经过合理的历史讲解方能成为可靠的历史凭证。三、史料收集方法:(1)图书馆查阅书籍(工具书、史学著作和论文、原始资料汇编著作等)案馆、纪念馆,检查接见当事人、网络查问。,参观博物馆、档( 2)历史信息获取路子:书籍、档案、文物、图片、口述史料、影像资料四、史料提取:去粗取精:删除没关、无用史料,选择适用、有关的史料;披沙拣金:辨析史料的真假(史学家的“曲笔”记事,文件传抄时产生的错误、口耳相传过程中发生的误差,统治者为保护统治而掩盖史实真相)4、史料整理:依据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5、军事、社会等角度对史料进行分类概括。五、史学方法:1、基本方法:( 1)论从史出:任何见解和结论都要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之上才能得出。( 2)史论结合:见解和结论必定要有史料做依据。( 3)证史一致:见解和结论要和论证的史料相一致。( 4)孤证不立:不能够用一个孤立的凭证轻易地做出论断。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古代朝代更替:一万年前半坡旧址:彩陶5000年前:炎黄传说商:汤建商、甲骨文、青铜器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东周)春秋战国:百花绽放、孔子、老子、孟子、司南(指南针)秦:中央集权系统,圆形方孔的秦半两、兵马俑、长城西汉:司马迁、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两汉之际: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东汉:曹操、张

6、衡(地动仪)北朝(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南朝:祖冲之(圆周率)隋:京杭大运河、科举制唐朝:李白、杜甫、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元盛世、三彩。唐朝与吐蕃(现西藏)和亲、唐北宋:毕昇(泥活字印刷术)、苏轼、柳永、清明上河图元:忽必烈、行省制、多数(现北京)明:郑和下西洋、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来清:乾隆金瓶掣签制度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均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大发明发明者发明时间作用指南针中国先人战国指示方向,后运用于航海,(司南)为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创立了条件。火药炼丹家魏晋提高战斗力,制作烟花等(管型火器,(葛洪等)南宋出现)印刷术毕昇北宋推动文化流传和普及造纸术蔡伦东汉推动文化的流传和

7、普及三、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特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1、开通时间:西汉(汉武帝时期)开通者:张骞(没心之举)2、起点:长安终点:罗马3、自东向西交流的文明:中亚文明、南亚文明(印度)、西亚文明(波斯、两河流域)、欧洲文明(罗马)互通商品:4、由中外国传:丝绸、瓷器、茶叶、冶炼技术、四大发明、建筑技术等;由外传入中国西域各项乐器(琵琶、胡笛)、良马、蔬果(苜蓿、葡萄、石榴、西瓜等),西亚各国钱币,印度的佛教。5、影响:加强了中国与外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活力。四、中国古代对外交往1、汉朝:经过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交流西域与外国的交流;2、唐朝:经过唐蕃和亲加强与西藏地

8、域的经济文化交流、玄奘西行印度、鉴真东渡日本;3、宋元:经过发达的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和文明交流;4、明朝:郑和下西洋交流中外;5、清乾隆今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中外交流;五、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及影响( 1)经济:一致钱币(秦半两)、度(长度)量(体积)衡(重量)(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交流与联系)( 2)政治:一致车轨,修驰道、直道和长城(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文化:一致文字、“焚书坑儒”一致思想(有利于加强思想一致和中央集权)六、京杭大运河(人类史上的一大奇景)1、开凿时间:隋朝,(元朝取直)2、连结地址:涿郡(今北京)、洛阳(中心)余杭(今杭州)3、运河河流(自南向北):江南河

9、、邗沟、通济渠、永济渠4、交流的水系(西南向北):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5、影响:交流南北经济的大动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坚固了国家一致,加快隋朝的消亡;中国近代史一、近代中国遭到的外来入侵及签署的屈辱合约1、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签署了南京合约,割让了香港岛,开放了上海等港口;2、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于1860年火烧圆明园,签署了天津合约和北京合约3、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黄海海战民族英雄邓世昌,签署了马关合约,割占了台湾岛;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署了辛丑合约二、抗日战争5、1914-1918(一战时期),日本占有中国山东,惹起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10、”6、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东北;7、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略中国;8、1937年8月13日,日本发动对上海的攻势,爆发“淞沪会战”,上海塌陷;9、1937年12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制造了惨不忍睹“南京大屠杀”;10、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获取的第一次成功;11、1938年10月,爆发的武汉会战成为了抗战以来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12、1940年4月,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主动出击日本的最大战斗;二、面对外来入侵,中国各阶层做出的反应1、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思想的

11、指导下,提出了“求强求富”的口号,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内部的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学习日本,成立君主立宪制,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3、甲午战争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主张在中国成立财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辛亥革命”;4、清末新政此后,1911年10月10日革命派发动武昌起义,史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和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成立了中华民国。5、袁世凯和张勋复辟帝制此后,中国知识分子提出引进“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来启示民智,爆发了“新文化运动”,开始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后期开始流传“

12、马克思主义”。6、1919年,5月4日,中国北京爆发了反对日本的“五四爱国运动”;7、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一大”,标志住中共出生。8、第一次国共分裂后,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中国建军的开始,今年是中共建军90周年。9、城市暴乱失败后,毛泽东走上井冈山,开始乡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盘据”方式强抢政权。10、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住长征的成功结束,2016年是长征成功80周年。11、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诚。12、国共内战三大决战(辽沈战斗、淮海战斗、平津战斗)三、新中国建国后的内政与外交1、新中国坚固国家政权的举措:土地改革(对内),(以人民志愿军的名义)抗美援朝(对外)2、建国后中国走向世界的外交:1954年日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