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自助知识—情绪调节.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004104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自助知识—情绪调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理健康自助知识—情绪调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理健康自助知识—情绪调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理健康自助知识—情绪调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理健康自助知识—情绪调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自助知识—情绪调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自助知识—情绪调节.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知识情绪调节大学生常见情绪困扰(1)焦虑焦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安情绪,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焦虑会明显地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认知、行为和身体状况。被焦虑所困扰的大学生常表现出烦躁不安、思维受阻、行为不灵活、动作不敏捷、身体不舒服、失眠、食欲不振等。严重的焦虑能使人失去一切情趣和希望。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在心理上摧垮一个人。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焦虑都是坏事。在这个紧张刺激不断增多、竞争不断加强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可能处于一定的焦虑状态中,学习紧张繁忙、前途尚不明朗的大学生就更是如此。适度的焦虑可以唤起警觉、激发

2、斗志。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比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中等焦虑最有利于考生自我能力的发挥,而无焦虑或高焦虑则不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不适当的高度焦虑对心身健康是很不利的。为此,应增强自信,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总会有办法的,这样可减轻焦虑;应磨炼意志,不怕困难,无谓地或过分地担忧正是焦虑的实质;应开阔胸襟,不计较得失,也不杞人忧天:应当机立断,积极行动,因为犹豫徘徊会增加焦虑。(2)抑郁抑郁是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困扰,是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抑郁就像其他情绪反应一样,人人都曾体验过。对大多数人来说,抑郁只是偶尔出现,为时短暂,时过境迁,很

3、快会消失。但也有少数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甚至导致抑郁症。性格内向孤僻、多疑多虑、不爱交际、生活中遭遇意外的挫折、长期努力得不到报偿的人更容易陷入抑郁状态。情绪抑郁的大学生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兴趣丧失,缺乏活力,反应迟钝,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不愿参加社交,故意回避熟人,对生活缺乏信心,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他们看上去倦怠疲乏,表情冷漠,面色灰暗,仿佛陷人了痛苦的深渊而无力自拔。长期的抑郁会使人的心身受到严重损害,使人无法有效地学习、工作和生活。要避免抑郁或从抑郁中解脱出来,就需要正确地评价自己,看清自己的长处,建立自尊,增强自信;调整认知方

4、式,不把事物看成非黑即白,多注意事物的光明面;扩大人际交往,多与人沟通,多交朋友。如果抑郁情绪较严重,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3)冷漠冷漠是一种对人对事冷淡、漠不关心的消极情绪体验。正处在青年中期的大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是其基本心理特征之一。但有的大学生却表现出对一切都不关心:对学习漠然置之,听课昏昏欲睡,对成绩好坏满不在乎,对集体漠不关心,对同学冷漠无情,对环境无动于衷。日本心理学家把具有这种冷漠状态的大学生称之为“三无”学生,即无情感、无关心、无气力。对大学生来说,为了消除冷漠,应充分意识到冷漠的危害性,分析自己冷漠的原因,从而做针对性的调整:首先,积极转变观念并采取行动是很关键的。人际

5、关系是相互的,要获得别人的友情,就不能对人冷漠,若不伸出自己的手,又怎能握住对方的手?洁身自好、顾影自怜是在为自己设置陷阱。其次,人与人之间需要感情的交流,尤其是性格内向、情感含蓄的大学生更应主动走出自己的情感世界,实现相互沟通;克服观望、等待或被动态度,意识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积极地投身于各项活动,从中去获得热情、乐趣和自身价值。再次,明白生活中虽然有假恶丑,但毕竟人间处处有真情,不应遭遇几次挫折和不幸就一叶障目、失去信心,如俄国诗人普希金说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忍耐;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4)易怒大学生正处在热情高涨、

6、激情澎湃的青年时期,有时候激情似乎难以控制。容易发怒,便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消极激情。有的大学生因一句刺耳的话,一件不顺心的事,就激动得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或拔拳相向,铸成大错。盛怒过后,却莫不后悔不迭。正如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所言“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为了有效地控制发怒,以下方法会对大学生有所帮助:明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凡事多想想别人,多想想后果。宽容。只有宽以待人才能真正帮助教育他人,才能赢得友谊。自制。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就曾经劝告那些易怒的人,在发怒之前,先将舌头在口内转10圈,用以加强自制。转移。当感到自己难以控制愤怒时,采用转移注意力或转移环境的办法是明智的

7、。 (5)嫉妒嫉妒是大学生中有一定普遍性的不良情绪。容易引起大学生嫉妒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外表、成绩、能力、物质条件、恋人、运气等等。虽说嫉妒是人类一种通性,但那些自尊心过强、虚荣心过盛、自信心不足、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有偏差、自控能力弱的大学生更易产生嫉妒,而且程度也较一般人更重。嫉妒心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造成同学间的隔阂甚至对立,同时使自己处于烦躁、痛苦的情绪中,因而需要很好调节。首先,要学会进行正确的比较,每个人都既有长处,亦有短处,关键是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其次,要化消极的嫉妒为积极的进取,“你行我也行”,奋发努力,缩小差距。再次,要充实自己的生活,培根就曾经说过

8、:“嫉妒是一个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有它的只能是闲人,每一个埋头于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6)压抑大学时期是情感最丰富强烈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压力和冲突的时期。情绪的压抑也是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问题。相当多的大学生常常感到自己的情感不能得到尽情倾诉。近年来大学中流行的“郁闷”情绪即是压抑的表现。这种感觉有些是由自己意识到的原因引起的,而有些则是自己也不知道的,只觉得自己有一种不满、烦恼、空虚、寂寞、孤独、苦闷、疑惑的感觉。大学生情绪压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在解决“自我认同”的危机中会出现精神上的迷茫、情绪上的苦闷和心理上的不安;在实际生活环境中,大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他们

9、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如人际关系的紧张、“三点一线”的枯燥、成绩下降的烦恼、失恋带来的痛苦、性冲突的苦闷、情感丰富而无所寄托造成的孤独寂寞、对社会现实难以理解产生的疑惑、才能难以施展导致的空虚、激烈竞争形成的心理压力,等等。这些都会使敏感的大学生有挫折感,从而产生情绪困扰。当这种困扰无法宣泄时,就会日积月累积淀下来形成压抑。此时的压抑往往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具体内容而主要表现为一种形式,大学生称之为“郁闷”。长期的、严重的压抑会诱发胃溃疡、高血压等疾病,还往往会导致心理异常,甚至厌弃人生而自杀。专家们认为,适当的宣泄是防治压抑的有效途径。1、当你特别想家时,怎么办? 家是感情的重要寄托,当远离亲人时

10、,每个人都会产生想家的情绪。特别是新生,往往是平生第一次离家,还不大适应,而且是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举目无亲,想家的情绪更加强烈。想家是正常的,但如果因想家的情绪太强烈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就不妥了,要自觉加以调节。办法一:时间控制法。规定好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段专门进行和想家有关的事,如独自回忆、写家信、打电话等等,其余时间则从事其他事情,一有想家的念头就强迫自己将之驱散。办法二:宣泄法。想的太苦就不要压抑。同亲人通个电话、唱唱思乡歌曲、做做运动、独自流流眼泪或者索性大哭一场等都是宣泄思念之苦的有效渠道。办法三:移情法。早日建立同新集体、新朋友的情感联系,使注意力和情感转移,是缓解想家情绪

11、的根本途径。2、当你觉得内心孤独时,怎么办?人是有社会性的动物,有爱和归属的需要。一个人既需要爱别人,也需要得到别人的情感接纳,否则就会产生孤独感。孤独感带给人的痛苦是异常巨大的。大学生内心容易产生孤独感,最主要是由于感情脆弱、自我保护意识强,从而内心闭锁,与他人在情感上产生疏离造成的。因此,摆脱孤独感的根本途径是解除闭锁,开放内心世界,和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办法一:主动解锁法。放松防范意识,放下不必要的“自尊心”和架子。真诚地对他人(特别是一起生活、学习的同学)抱有兴趣和爱意,主动关心他人,向他人袒露内心世界,交流思想和情感。你会发现,爱的确可以换来爱。办法二:避免独处法。尽量不要让自己一个人

12、呆着,一旦发觉自己成了一个人,就要马上找个人做伴。当然,能经常组织和参加一些集体(特别是小型集体,如宿舍、小组等)活动就更好。3、当你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时,怎么办?产生轻生念头的原因和心理机制很复杂。对于大学生来说,常见的原因有竞争(学习)失败、人际关系紧张、恋爱受挫折、心灵空虚、压力太大、个人生活遭遇不幸等,而不管是哪种原因,其心理机制大多是想通过结束生命来摆脱心理痛苦,反映了心理承受能力的低下。办法一:“生命至上观念”法。要认识到世界上最可宝贵的就是生命,从而增强爱惜生命的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轻言死。或者问自己“既然你连死都不怕,那么其他还有什么东西好怕呢?”办法二:死亡想象法。仔细设想一

13、下自己死后的各种情景:自己的身体被送入火葬场、亲人悲痛欲绝、而世界照样转动你或许会因恐惧而放弃自杀的念头,或许会突然感悟轻生其实毫无意义而且极端愚蠢。办法三:“生死表”法。尽量全面地列出“死的理由”和“生的理由”,逐一对比,你可能会发现,死的理由仅有几条,而不死的理由却有许多,继而你会发现自己想自杀其实是思路走进了死胡同,是“钻牛角尖”。办法四:自我放逐法。既然是想好一死,你不如先向学校请个假,征得学校和家长的同意后,暂时离开痛苦纠缠着你的环境,到一个相对陌生的地方呆几天,就当是死后重新投胎,在另一个地方开始生命。你很可能真会有一种获得新生的感觉。总之,无论如何,在你有轻生念头或将要付之于行动

14、以前,请再三想想:其实,人始终要死,但是否有必要将生命的终结提前?是否除此路以外,没有别的路可选择?既然是死,先找心理医生倾诉一下又有何妨?切记!切记!4、如果你对比自己强的人总会产生嫉妒情绪,怎么办?嫉妒心同一个人的好胜心有关。好胜心是指个体争取成功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它使人不甘落后,力争上游,应该说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素质。然而,好胜心一旦过头,把别人的优秀看成是对自己的打击和伤害,就成了嫉妒心。嫉妒心也和自卑心理有关,自己觉得自己不好,才会把别人的好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和伤害。嫉妒心对个人心理健康是不利的,也会伤害到别人,因此要尽量避免和克服。办法一:认知调节法。要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和失败观。既

15、要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也要有胜不骄败不馁、拿得起放得下、宽容豁达的胸襟涵养。办法二:关注自己法。要更多地把自己看成自己的对手,自己和自己比,从自我进步和沉迷于工作或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不要老同别人比,也不要把乐趣和成就感建立在超过别人上。办法三:欣赏对手法。要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的优点,你会发现欣赏带来的快乐比嫉妒好得多。5、如果你对其他人或事物产生厌恶的情绪时,怎么办?一个人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产生厌恶感,是一种正常心理。但厌恶感毕竟是一种消极情绪,长期保持会对人的心态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该想办法清除。办法一:回避法。“眼不见为净”,把你讨厌的对象赶走,或你自己远离他们,是最好的方法。办法二:一只眼法。如果没法使自己同厌恶的对象分开,至少可以做到尽量睁一眼闭一眼,视而不见,不去理会他们。办法三:反向思考法。厌恶心理也有可能是由于你的思维模式或偏见造成的。因此,调整你的观念,学会换个角度,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你厌恶的东西,也有助于克服你的厌恶情绪。办法四:顺势强化法。自己对自己说“你(指你讨厌的对象)越讨厌越好,我看你到底能讨厌到哪里去!”这样一来,你会发现原来认为讨厌的东西反而不觉得那么讨厌了。6、当你觉得压力很大时,怎么办? 压力是指那些不得不对付的心理事件。压力可以来自社会、人际、工作、学习、生活、内心等各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