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吨/年轻烃精分馏装置项目可行性谋划书(建设可行性谋划书).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003744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0吨/年轻烃精分馏装置项目可行性谋划书(建设可行性谋划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00吨/年轻烃精分馏装置项目可行性谋划书(建设可行性谋划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00吨/年轻烃精分馏装置项目可行性谋划书(建设可行性谋划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00吨/年轻烃精分馏装置项目可行性谋划书(建设可行性谋划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00吨/年轻烃精分馏装置项目可行性谋划书(建设可行性谋划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0吨/年轻烃精分馏装置项目可行性谋划书(建设可行性谋划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0吨/年轻烃精分馏装置项目可行性谋划书(建设可行性谋划书).doc(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行性研究报告农业、旅游、休闲、环保为一体化多功能生态园区建设项目2012-3-24目录第一章 总论- 3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6 -第三章 项目建设地址及条件- 12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14 -第五章 环境评估及安全- 27 -第六章 经济效益及风险评估- 32 -第七章结论- 41 -第一章 总论1.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多功能休闲生态园1.2项目建设单位 1.3项目建设地址1.4项目建设内容该项目是以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高科技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为主导,集高效农业、旅游、休闲、环保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园区。1.5项目实施进度1.6总投资额及资金来源1.7技术经济指

2、标一览表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工程咨询资格等级:证书编号: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建设环境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岳嵩山北麓,下辖5个街道、15个镇,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8年位居河南省首位,新郑的上市公司达到9家,成为中西部地区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县级市,是我国经济实力的百强县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新郑地理位置重要,北临旅游大市焦作,西接古都洛阳,东靠省会新郑,位于焦作、洛阳和新郑中心地带。此三地均为河南旅游、经济重地。陇海铁路、国道310、省道314和连霍高速公路横穿东西,省道237、焦(作)巩(义)黄河大桥纵贯南北,有6条铁路专线与国铁相连。新郑历史悠久,文化

3、底蕴深厚。因地扼古都洛阳,故史有“东都锁钥”之称。内有裴李岗、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70多处,拥有北魏石窟、北宋皇陵、康百万庄园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河洛汇流、浮戏山雪花洞、北宋皇陵、嵩阴风景区、青龙山慈云寺、杜甫故里、常香玉故乡、康百万庄园等六个景区已成为河南省三点(郑、汴、洛)一线(大黄河旅游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4.承办单位概况5.可行性研究依据5.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5.3国家环保产业“十一”规划5.4国家及省市其他有关政策、法规、规定等5.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397-1996)5.6污水综合排

4、放标准(GB89781996)5.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2)国环字第002号5.8新郑市总体规划及河洛镇总体规划5.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和调查资料6.可行性研究范围6.1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6.2项目建设地址及条件6.3项目建设方案6.4环境保护与节能措施6.5项目组织管理及劳动定员6.6项目实施进度6.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6.8效益分析6.9结论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提出背景自进入20世纪70年代,全球用于对付害虫的农药达12000多种。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每年生产的农药品种约200多种,加工制剂500多种,原药生产40万吨,位居世界第二,每年使

5、用农药达3亿公顷次。农药的大量使用破坏了自然界原来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尤其是那些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使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农副产品中有毒的成分增多,影响食品安全,并危害人体健康,加上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化肥,引起湖泊、水库的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摧残,伴随农业发展而出现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序,中国正在渴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

6、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尽管各国对生态农业的称谓不同,但其宗旨和目的是一致的,这就是: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约1055万公顷。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中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20世纪70年代主要措施是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机肥,

7、采用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化肥、农药、机械的投入等,80年代创造了许多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稻田养鱼、养萍、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体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工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的模式。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作、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化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

8、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生态园可规划集自种、自乐、观光、采摘、垂钓、特色餐饮、健身娱乐等活动于一体,吃、住、玩一条龙服务的度假、旅游、观光、休闲的绿色生态园区。整个园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以沙壤土为主,适合种植、养殖、加工等多种经营项目。交通便利,水、电、通讯设施配套,路、林、沟、渠布局合理,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用城郊农业、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集特色农业种植、养殖、加工为一体进行综合开发,又有机地与观光、休闲、旅游功能相结合,力求充分利用、挖掘、开发现有的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和再造资源有机结合,提高整个生态农业

9、园的品位,建成结构清晰,功能合理,环境优美,高科技、高效益的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园,充分体现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主题,以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都市农业为主体,延伸农业产业链,创造地方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生态园收入,使生态园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使游客不仅能感受回归自然的惬意,还能饱览现在科学技术,进行现代农业的教育。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当今“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一种时尚追求,并且已形成发展生态旅游的一种趋势,人们梦想回到山青水秀,花朵飘香和风景如画的伊甸园,感受大自然的清新气息,农家游、生态游成为旅游行业的一个新领域,发展非常迅速。从国内生态园市场容量来看,

10、其市场正处于发展期,市场占有率正在迅速扩大。其特点是投资小、赢利大,有良好的经济收益,获利空间非常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对食品卫生和质量的监控越来越严,标准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与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有关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卫生安全标准要求更加严格,食品生产的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生态农业正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其发展的必要性简述如下:2.2.1符合国家政策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05年本)鼓励发展类项目中明确规定:“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包括青贮饮料秸秆氨化养牛、还田、气化、培育食用菌等); 森林、野生动物、湿地、荒漠、草原等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生态示范工程”为国家鼓励

11、发展项目。本项目利用伊洛河道建设生态示范园为国家鼓励建设项目2.2.2生态农业将会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的主导模式生态农业之所以得到广大消费者、政府和经营企业的一致认可,是因为生态农产品可以解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心,这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最大市场动力。西欧是全球最大的生态农产品消费市场,2000年生态农产品消费总额达到95.5亿美元,其消费额在未来几年里会连年增长,生态食品已不再是一种时髦,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那样,生态农业有朝一日将会成为世界农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2.2.3市场农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环境、卫生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现在社会对绿色食品的青睐就

12、是最好的证明,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每一个人都有对食品的需求,市场之大可想而知,根据对国内外市场的调查和分析,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将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对优质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多且缺口较大。2.2.4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现代农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要求生产专业化,程序系列化、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大田种植,畜禽养殖商品化,管理智能化。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新郑市级龙头企业11家。项目建成后将引进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品种,优化组合生产出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是培育新世纪农业经济增长点的最佳形式之一。2.2.5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

13、的需要省“十一五”计划纲要中提出把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作为产业与结构调整的重点,要求高层次、宽领域地发展新兴服务业,包括发展旅游业,要求丰富旅游内涵、开发符合21世纪人类追求的生态旅游和文化,探险、度假、乡村、农业等特色观光旅游,发展商务、会展、购物、健身、修学等各种形式的旅游,形成观光与度假、自然与人文、陆地与海洋相结合的全省旅游网络,近年来,新郑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农、商、工业发展迅速,但生态旅游业几乎成为空白,项目建成集可持续性、观赏性、游乐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旅游基地,带动假日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带来相应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2.2.6城乡一体,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

14、进行,城市污染严重、绿化面积不足,城市人口回归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随着节假日增多,休闲旅游成为消费热点,生态园建成后将成为新郑市及周边城市节假日休闲旅游的好去处。第三章 项目建设地址及条件1、项目建设地址新郑农业生态园区项目位于距离新郑新区三公里地带,连霍高速路口与新郑237省道交汇处,紧邻伊水、洛水等黄河支流、交通便利、路网建设完备。2、项目建设条件 2.1地形、地貌 新郑市地处我省豫西,南依嵩山,北临黄河,地貌特征以浅山丘岭为主。境内起伏不平,沟壑纵横。地形为南高北低,全市国土面积1041平方公里。 2.2气象条件 新郑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

15、,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12.6。C,最低月平均气温-3.8。C,最高月平均气温31.6。C(7月份),多年平均降雨量613.7mm,年平均风速3.2m/s(地面),主导风向是西南风,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58m。2.3水文地质项目所在地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2.4公共设施条件2.4.1供水:2.4.2供电:2.4.3供热:2.4.4交通:2.4.5通讯系统: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4.1项目建设内容及方案简述4.1.1项目一期将以生态高效观光农业为主题。项目占地约800余亩(其中陆域面积600亩,水域面积约200亩)。可分为:(1)迎宾区包括大门、生态停车场游客服中心、巨幅园区游览平面示意图、绿色餐厅。(2)功能区。功能区作为生态园的主要景区,分为生态农业种植观光区、生态水产区、生态养殖区、环境净化保护区和沼气能源工程示范区。预计项目工期为两年。一、生态农业种植、观光园区(1)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区:200亩特色种植主要种植生产市民游客喜爱的绿色产品,如野菜、水果番茄、甜椒、玩具小南瓜、甜瓜等品种,这类产品成熟时可供游客参与采摘,增加游客的乐趣。并积极从其他地区引进各种特色品种蔬菜、水果等,提高经济附加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