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生理学效应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003702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俯卧位通气生理学效应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俯卧位通气生理学效应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俯卧位通气生理学效应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俯卧位通气生理学效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俯卧位通气生理学效应(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俯卧位通气生理学效应本文旨在研究俯卧位通气的生理学效应。I基础理论1. 俯卧位通气的定义俯卧位通气(Prone Ventilation )也称为非正对位通气,是指把病人放在胸面朝下位,用仰卧位心仪调整气道安置仪器,以便进行通气治疗 的行为。2.临床意义俯卧位通气一般应用于有下列症状的病人,比如:急性房性心动过缓患者;急性心源性和肺源性休克病人;哮喘持续进行者;有休克或急 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低气道阻塞患者;有慢性呼吸衰竭者等。II早期俯卧位通气的应用1. 改善气道的作用把患者置于俯卧位,可以有效改善胸部循环,减少二氧化碳积聚,从 而加快恢复通气情况。另外,俯卧位体位也能改善人体内液体分布, 加强

2、体内血液重力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缺血,增强机体吸氧能力,以 及有助于病人的减压失水等效果。2. 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早期和晚期俯卧位通气均能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存状况,能够有效降低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死亡率;对于哮喘持续者也能改善发作情况并降低它们的病死率。此外,相比于正中位,俯卧位通气也被认为是安全的,可以降低一些不良反应如出血、肠梗阻、神经损害以及感染等 发生概率。Ill改良后的俯卧位通气1. 开发多模态封闭控制(CMV)技术随着俯卧位通气技术的进步,改良后的多模态封闭控制(CMV)技 术真正被首次引入到临床实践中,而且技术程序及设备也在不断改进。 随着 CMV 的推广,可以大大改善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性,使其变得更加 便捷安全、松散度更高,且有效减轻俯卧位机械通气技术带来的侵袭 性。2. 引入实验护理改良后的俯卧位机械通气技术不仅可以改善气道结构,还能帮助护理 人员把握病人动态并采取有效干预,减少患者体力、心理以及生理上 的负担。此外,引入实验护理还能帮助护士有效地监控和识别患者呼 吸状态,持续担负起帮助病人提高气道利用效果的功能。总之,俯卧位通气同样对机械通气病人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从而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