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2lnk.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003605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2lnk.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石潭记2lnk.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石潭记2lnk.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2lnk.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2lnk.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凤台四中专业性有效教学设计方案学 科语文课 题小石潭记2时 间201247主讲教师黄冠美教学课时第2课时 课 型常态课教学目标目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文中写景文字。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意境美。重点:学习本文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特征,生动形象的写景方法,逐步培养和提高写景状物的能力。难点:体会作者,在描写中融注作者悲苦的情怀,间接接触社会,完善健全人格。有效导入 导入目标:集体背诵课文,创设情境,自然过渡对课文描写的美景赏析和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导入方式:温故知识+创设情境的导入方式。导入内容:一、导入:师:同学们背的真好!优美的描写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享受,本文是柳宗元

2、山水游记中的名篇,脍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样写景抒情的,是怎样借助被遗弃的荒原地区美景寄寓自己心情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有效精讲精讲目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指导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将孤寂忧伤之情寄寓于美好景物之中。精讲方式:并列式+递进式的精讲方式精讲内容: 品味探究,体会情感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2、小组探究、引导讨论发现小潭:(小组朗读第一自然段) A、作者写发现小潭,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请找出来。 B、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明确: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3、小组探究、引导讨论潭中景物:(小组朗读第二自然

3、段) A、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B、潭水和游鱼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和乐。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 C、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4、小组探究、引导讨论小潭源流:(小组朗读第三自然段) 问: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5、小组探究、引导讨论潭中气氛:(小组朗读第四自然段) 问:第四自

4、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透露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拓展延伸: 从众多的古代诗文中,我们知道,人因景而生趣,景因人而生情。“以自身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这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骚客竞相咏”,在浩瀚的古代诗文海洋中,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写景名篇。请说出你所知道的古代描写山水的名篇名句,并选一两句加以赏析。有效精练精练目标: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锻炼写作能力。精炼方式:指导小练笔精练内容:A和B两题任选其一

5、, C题必做。品味精彩语句: A.以“我认为-句美,写出了-”为话题发言。 (提示:从写景的角度方法方面自由发言。)B课后感悟:(指导提示:要紧扣作者与作品)余秋雨说: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余秋雨柳侯祠雨果说: 一颗心灵的叹息,能比一城的喧嚣道出更多的东西.我们说:C.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请拿起你手中的笔把我们家乡一处景致记下来吧有效小结与作业设计有效小结: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欣赏了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体会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

6、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了解封建社会进步文人的痛苦,利于我们理解接纳社会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文中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作计业设:A把我们上课赏析的古诗文写景名句写到摘抄本上,并积累下来。B.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请拿起你手中的笔把我们家乡一处景致记下来吧 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 发现小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隔、闻、伐、取、见 水(清)石(奇) 比喻 凄神寒骨 树(美)鱼(乐) (静动) 悄怆幽邃 (移步换景) (侧面描写) (幽深冷寂) (乐) - - 寓情于景 -(忧) 一切景语皆情语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