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内容通常包括学生情况的分析.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002701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内容通常包括学生情况的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学设计内容通常包括学生情况的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学设计内容通常包括学生情况的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学设计内容通常包括学生情况的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学设计内容通常包括学生情况的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内容通常包括学生情况的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内容通常包括学生情况的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设计内容通常包括学生情况的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及评价几方面。下面就以小学五年级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来进行分析说明。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实验教材,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式,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悟能力和品读能力。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写亲情的许多文章,对于本单元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同时,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坚持的课外阅读及做读书笔记,也积淀了一定的语文素养,为课文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对本文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感悟人物的品质,还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读中悟,在悟中

2、读,增强学生的体验,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与子。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一篇感人至深,颇受教育的好文章。 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很少有体验。文章值得推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较复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以“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这一问题统领全文,全息解读文本,择取文章精华,删繁

3、就简,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通过人物的外表,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坚定信念,提升人物饱满形象。在整个教学中,我以寻找最震撼你心灵的场景为主线,直奔重点,努力做到“一线串珠”,“瞻前顾后”,在学生充分解读文本后,反复回扣读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种立体多维式的建构,于大气中隐含深邃,在平和中彰显个性,体现了阅读的整体性,提升了阅读的品质。 教学目标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爱同学。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

4、刻感悟父子之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不断的读中,促进学生的“积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以及对同学的爱。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真诚的爱创造的奇迹。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圈画感动的句段。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明确目标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全班交流) 师:是的,地震是无情的,课文中的父子却用爱和真情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文中父亲的了不起,儿子的了不起

5、。(板书) 【让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细读品味,体会情感 1、速读课文,勾画批注 师: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段,品味品味,用一两个词语写下你的感受。(生自读勾画写批注) 2、互动交流,感悟内蕴 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先让学生说完感动的句子后,再按课文的顺序,课件显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体会人物的情感。) 重点句1: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大家很会读书

6、,课文中震撼我们心灵的地方确实很多,我们先来看这段话。(出示重点句一,学生读) 师:这段话有两句话,哪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你? (1)品味第一句。 生:第一句话打动了我,从这句话中我知道时间很漫长。 师:为什么说这38小时是漫长的? 生:父亲心里焦急,所以感觉时间很漫长;一分一秒都关系到儿子的性命,所以时间漫长;父亲挖得很艰难,时间过得很慢 师:大家体会得很好。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8小时,而要把这些数字一个个罗列出来呢? 生:这样写更能体现时间的漫长;体现父亲挖掘的艰难;体现父亲的焦急;体现父亲的坚定 师:细细地把时间写出来,还有这样的好处。谁来读这段话?(引导学生读出漫长的意味) (2)品

7、味第二句 生回答第二句打动了他(她)后,师请该生读这句话。 师:请你再读一遍。 生:“他满脸灰尘”师:我打断一下,他为什么会满脸灰尘? 生:父亲挖得太投入了,沾满了灰尘也顾不上清理;他挖的时间很长,才会沾满期灰尘;当时周围一片混乱,灰尘很多,环境很不好 师:同学们能透过文字表面去理解,很好。请你接着读。 生:“双眼布满血丝” 师:(打断)为什么? 生:他缺乏睡眠,疲惫不堪;他内心非常焦灼才会双眼布满血丝 师:你再读。 生:“衣服破烂不堪”师:为什么? 生:他的衣服是被废墟磨破的;他在那些石头上呆太久了,衣服被磨破了都不知道 师:再读。 生:“到处都是血迹”这又是为什么?(师用力诘问) 生:他手

8、被磨破了,流血了;他可能指甲也磨损了;他膝盖磨破了,血肉模糊;可能周围的废墟也沾满了他的鲜血 师:原来,这一字一句里面,都浸透着深深的父爱呀!我们再来一遍。谁来读?(再请一生,师生一问一答) 师:挖掘时,父亲会想些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句话。 师:父亲38小时的泣血坚持创造了奇迹,瓦砾堆底下终于传出了孩子的声音。父亲的举动堪称壮举啊! 在我们眼里,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话,而是一首饱含父爱的诗(课件显示诗句,各自读后配乐齐读。)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重点句2: 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9、“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回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师:透过外貌、衣着、神情描写,我们的心灵被父爱震撼了。而人物间的对话一样让我们感动。我们再来看这段话。(出示重点句二,指名读) (1)师:大家看这个词“大喊”,这说明什么? 生:父亲经过长时间的搏斗,终于听到儿子的声音了,父亲该是多么激动呀! 师:你来读读,读出你的感受。(学生读句子。)这一喊,还喊出了父亲什么心情? 生:惊喜!爱怜!喜出望外!悲喜交加!师:这一喊,是惊喜,是激动,是无限焦虑之后的欢呼雀跃!让我们也来喊出这位父

10、亲的心声。(生齐读) (2)师:从这段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阿曼达和爸爸一样,不但临危不惧,而且充满信心地安慰伙伴。生:阿曼达很勇敢,对生存充满希望,还不忘鼓励伙伴,爸爸一定会来救大家的。他也很了不起!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中是怎么表现的?会想些什么,会对伙伴说些什么?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边读边想象,才能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谁来读读父子的对话?(分角色读) 重点句3: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师:(指名读)课文中的插图生动地再现了这一刻,请同学们

11、认真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看图说话) 师:自由地读读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语句。) 生:一个“不”字,可以看出阿曼达的先人后己。阿曼达像爸爸一样,也是把生死置之度外。阿曼达首先想到的却是同学,真了不起! 师:父亲的声音为什么会颤抖? 生:父亲激动不已,说话的声音颤抖。 生2:废墟中的儿子还活着,父亲是高兴而颤抖。生3:父亲声音的颤抖是惊讶,是欣喜 师:同学们读读这两句话。(各自读或指名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

12、美乐趣。本环节注重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真正去“读懂”,读懂语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读懂作者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领悟父爱的伟大,父子之情的深厚,感受父子的“了不起”,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语言的表达形式。】 三、找准支点,探究根源 师:在漫长的时间里,父亲始终决不放弃,儿子始终信念坚定,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们这样做? 生:父爱的力量,儿子对父亲的信任 师:一句承诺,一份舔犊之情,是父亲是父亲坚持的力量源泉!(引读)师: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人们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回

13、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他给自己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使儿子坚信,无论是在宁静温馨的家,还是在张牙舞爪的死神面前无论发生什么,父亲总会和我在一起。 【书不厌百回读。先指导学生品味亲情的伟大,信念的力量,然后探究父子的精神支柱,学生在立体推进的朗读过程中,与主人翁共体验,同感受,齐悲喜,力图体现学生与文本和作者真诚的对话,受到强烈的震撼,达成“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的要求。】 四、联系生活,丰富积累师:地震中的父与子用爱,用信念创造了奇迹,孩子得救,同学得救。其实,平凡生活中的感动也无处不在。那么,生活中的你与父母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吗?(亲密无间、平淡从容、尴尬、仇恨)能用具体事例说一说吗? 生1:当我伤心时,父亲会陪伴着我。(学生举例。) 生2:当我获奖了,他们会和我分享快乐。(学生举例。) 生3:当我泄气时,父亲会给我勇气和力量。(学生举例。) 【学生的学习必须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说说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件或者几件事,歌颂亲情,让学生把自己对亲情的感悟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完成作业,拓展积累 、老师推荐阅读两篇文章:地震中的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