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2.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00057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2.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题名: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设计年 度:20162017学年下学期授课班级:八年级(2)班授 课 人: 韩敏工作单位:芜湖市城南实验中学授课时间:2017年5月11日 下午第一节课题名:物体的浮与沉 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一、教材分析物体的浮与沉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重力、浮力的基本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之上对影响浮沉条件的进一步学习,与前面的内容构成了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节知识将浮力、重力、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在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的过程中判断物体的浮与沉,是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物体的浮沉条件” 展开,同

2、时为学生学习“浮沉条件的应用”做好铺垫。二、学情分析初中物理学段,不少学生对物理学习具有恐惧心理,这种情况在本章学习过程中尤为凸显。学生难以理解物理情景,出现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的尴尬学习状态。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并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体验式的观察和探究,观察物体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了解漂浮、悬浮的含义;2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3能利用浮沉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亲身体

3、验来观察,在对比中让学生产生疑问,探究实验来获取浮与沉条件;2通过对浮沉条件的探究,使学生体验猜想的验证过程,培养合作意识;3通过归纳总结出物体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科学实验研究能力和思维方法,感悟从物理现象到物理本质的飞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身心发展,注重对学生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2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物理知识,物理就在身边,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体验式的探究,深入认识和理解物体的“漂浮”,“悬浮”和“沉底”三种物理状态以及“上浮”和“下沉”两种物理过程;2在学生已有的力与运动的知识。正确比较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

4、,是分析物体浮沉问题的关键。教学难点:1理解决定物体浮沉的主导因素是物体受到浮力和重力的关系。2区分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如何让学生形成初步的力与运动的关系,而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较强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五、教学方法综合应用情景激学法、目标导学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六、教具准备烧杯、水 、小空瓶 、橡皮泥、铁钉、鸡蛋、食盐等七、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的航母在海面上破浪前进的图片,思考“钢铁制造的很重的轮船能够浮在水面,小小的一颗铁钉或者石子却要沉入水中”,我们都知道泡沫或木头被压入水中

5、,放手后要上浮,铁块在水中要下沉,潜水艇或鱼儿在水中就更自由了,可以下沉,又可上浮,还可以停在水中任一深度处,那么,物体是怎样实现浮沉的?这就是本节要学的内容。进行新课旧知回顾与预备知识:1、教师引导学生对光滑水平面上的滑块进行受力分析,得到滑块的运动状态变化规律以及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F1F2(1) F1=F2=10N(2) F1=10N,F2=15N(3) F1=15 N,F2=10 N2、教师介绍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名称沉底悬浮漂浮下沉上浮一、 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活动一:猜一猜:把一些物品,如橡皮泥、硬币、泡沫塑料、小药瓶和自备的各种小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如何运动?通过动手探究得出

6、结论:上浮的物体有:泡沫塑料、密封的小药瓶、蜡块下沉的物体有:实心橡皮泥、硬币、金属块议一议: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怎样使漂浮的物体沉下去?做一做:带着问题继续进行探究。 想一想:对各组采取的措施,用交流的方法汇集起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归纳出所采用的方法的实质。得出:物体的上浮或下沉是由重力和浮力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因此,使物体液体中上浮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减小重力。如,减少玻璃瓶中的配重、或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将实心物体挖成空心;其二是增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如,增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或增大液体的密度(向水中撒盐)。使物体在液体中下沉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增大重力。如,在空瓶

7、中加水或铁钉。其二是减小物体受到的浮力。如,减小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所采用方法的实质是:改变了物体的重力或浮力。二、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首先根据活动一实验结论: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来提出问题,物体上浮和下沉时,它受到的重力与浮力各有什么关系?猜一猜: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猜想。各种猜想都可。理论分析:根据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F浮G当物体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时,合力为(G- F浮),方向向下,物体下沉;当物体所受重力小于浮力时,合力为(F浮-G),方向向上,物体上浮;当物体所受重力等于浮力时,合力为0,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漂浮或悬浮,这就是物体浮

8、沉的条件。互动一 用手将物体浸没水中,如图所示,若此时的浮力大于重力,则物体最终将怎样? 互动二用手将物体置于水面,如图所示,若此时的浮力小于重力,则物体最终将怎样? 由互动讨论对物体的浮沉进一步分析,加强对浮沉条件、物体的受力和物体最终状态的认识。活动二:浮沉条件衍生根据我们的实验和由实验得出的物体浮沉条件,大家思考我们平时说的“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的实际物理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寻找浮沉条件的衍生)理论推导:F浮=液gV假设实心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V排=V物=VG=物gV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1) 漂浮 F浮=G 液g V排=物g V物 V排物(2) 悬浮 F浮=G 液g V排=物g V物 V排=V物 液=物(3) 上浮 F浮G 液g V排物g V物 V排=V物 液物(4) 下沉 F浮G 液g V排物g V物 V排=V物 液G物 液 物下沉:F浮物悬浮: F浮=G物 液 =物漂浮: F浮=G物 液 物作业布置 学生用书第三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