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99928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谈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它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而不具有规定性和刻板性,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活动方式概括化的作用。 坦尼森提出了与认知系统、教学目标类别和教学时间分配相对应的五种教学策略(教学处方)。尽管这五种策略不可能涉及各种学习形式,但却有助于对教学策略的一般类型作出规定。它们是: 讲解策略。这种策略代表了旨在提供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环境的各种教学变量。这些基本的教学变量为将要学习的信息建立了一种上下文关系,即通过建立特定领域的抽象结构的一种心理框架,同时也建立信息的有意义上下文关系,从而扩展了“

2、先行组织者”这一概念。除了建立信息的上下文关系之外,还要使这种上下文关系适应每个学习者的背景知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将要学习的信息的意义。 练习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包括了改善程序性知识的各种教学变量和条件,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运用知识。因而,这种教学策略要求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检查督促之间建立经常联系。练习策略应努力创造环境,以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不曾遇到过的情境之中,同时还要检查督促学生的学业情况,以防止和纠正程序性知识方面可能出现的错误。 问题定向性策略。这种教学策略主要指的是问题定向性模拟技术。模拟的目的是通过向学习者提出探究式问题以改善知识库内信息的组织特征和便利性特征。它要求学生在

3、解决领域专门化的问题中,尝试运用他们已有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种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在专门领域的各种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之间建立联系。做到:分析该问题;努力将问题概念化;确定解决这一问题的专门目标;提出解决的办法或作出决定。 综合能动性策略。这种策略(complexdynamicstrategies)主要是提供领域专门化的情境,这种情境允许学习者通过运用贮存在记忆中的该领域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因而,它不仅体现了作出决策的先后序列,同时也更新了情境条件,并使得下一轮重复在高水平的层次上进行。换言之,这种策略提供的情境是纵向展开的,除了允许增删及改变变量和条件之外,还允许增加难度水平。其主要特征

4、是:提供情境的初始变量和条件;评估学习者提出的解决办法;根据学习者不断作出的努力提出下一轮重复的变量和条件。 自我指导性策略。这是一种采用允许学习者有机会在特定领域的上下文关系内创造知识的教学方法。提供一种能方便易行地处置新信息的环境,能增加学习者从事这种创造活动的学习时间。主要特征是提供学习者在特定的活动中体验创造过程的环境。如作文练习,情境教学等。 在语文教学设计过程中,制定教学策略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确定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的组织形式,就是根据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时间、空间、人员组合等方面考虑安排的教学活动的方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集体授课,它是目

5、前学校教育中最通用的一般教与学的形式,即通过教师讲授、谈话、板书、演示等向一个班级或一组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第二类是个别化教学,它通常由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观看或聆听音像教材、做笔记等获得教学信息;第三类是小组互助作用教学,它主要通过讨论、问答交流等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享教学信息。 1集体授课 适用于教室、大厅,由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讲授,也可通过无线电广播、电视广播等间接传播,还可面授与媒传结合。评分是教师对一个班级或一组学生,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单向传递教学信息。在较小的班级中师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双向交流,但通常都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 其优点是教师备课容易,能在规定时间内呈现较多信息,授课过程

6、中可以随机增删、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且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形式,师生在习惯上都易于接受。但不足是教师管理教学活动的精确度较低,难以获得反馈信息,不适宜传授动作技能,学生学习较为被动,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 2个别化学习 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大多数层次的学习目标,如学习事实信息、掌握概念和原理、应用信息、概念原理、形成动作技能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可以通过这种式来达到。这是一种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能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果。 其优点是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获得学习效益,并可减少差等生,有助于学生在其教育活动、工作职责和个人行为方面形成良好习惯。教师

7、可以花更多时间去关注个别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大,特别适应于成年的在职的学生的主客观条件。但不足是,备课复杂、费用较高,不是对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适用若长期把它作为唯一的教学形式,可能会缺少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学生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可能会拖延学业。 3小组互助作用教学 这种形式给予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密切接触和相互了解的机会,现代教学论越来越重视教学中的这种人际交互作用,它是各类教学目标,培养健全人格,促使个体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其优点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利于情感目标的实现,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成效和缺陷,从学生方面获取改进教学的意见。但不足是,教学进度不易控制,难以要求每一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