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炭黑废渣提取天然气半补强炭黑综合利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999089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4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炭黑废渣提取天然气半补强炭黑综合利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利用炭黑废渣提取天然气半补强炭黑综合利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利用炭黑废渣提取天然气半补强炭黑综合利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利用炭黑废渣提取天然气半补强炭黑综合利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利用炭黑废渣提取天然气半补强炭黑综合利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炭黑废渣提取天然气半补强炭黑综合利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炭黑废渣提取天然气半补强炭黑综合利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总 论11.1项目基本情况11.2编制原则及依据21.3主要结论和建议3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42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52.1项目背景52.2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103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133.1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133.2企业近年销售情况144项目建设方案154.1项目建设地址154.2建设条件154.3项目生产能力184.4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184.5工程方案194.6公用及配套工程214.7技术工艺路线与技术特点224.8主要设备选型274.9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284.10管理组织结构284.11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294.12项目招标方案305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325.

2、1消防措施325.2环境保护措施335.3节能节水措施375.4资源综合利用方案385.5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38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96.1投资估算396.2资金筹措方案436.3投资使用计划437项目财务评价及社会效益分析447.1财务评价依据及原则447.2基础数据测算447.3财务评价467.4不确定性分析477.5社会效益分析497.6风险分析与规避风险的措施498结论及建议528.1结论528.2建议52III 利用炭黑废渣提取天然气半补强炭黑综合利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1 总 论1.1 项目基本情况1.1.1 项目名称:利用炭黑废渣提取天然气半补强炭黑综合利用项目1.1

3、.2 承担单位:重庆市贵金象炭黑有限责任公司1.1.3 法人代表:蔡秉成1.1.4 建设性质:新建1.1.5 项目地址:重庆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1.1.6 生产能力:年产天然气半补强炭黑7500吨1.1.7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建设处理炭黑渣5万吨/年的生产装置,回收处理川维厂的碳黑废渣,年产天然气半补强炭黑产品7500吨/年。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原料池、生产厂房、成品库房、化验测试用房、产品库房、公用工程、环保工程、消防及办公生活设施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等的建设。1.1.8 项目总投资项目申报总投资为5300.00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为5216.27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83.73 万元,

4、固定资产投资中:工程费用3992.27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823.00 万元,基本预备费385.22 万元,建设期贷款及融资费用15.78 万元。1.1.9 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5300.00 万元,资金来源主要考虑业主自筹、申请商业银行贷款和申请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补助。1.1.10 建设期项目建设期为10个月1.1.11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炭黑产品有90%的产量消费在橡胶工业,其中有67% 用于轮胎; 有 23%用于摩托车胎、管带、非轮胎汽车用橡胶制品及其他橡胶制品。 轮胎对炭黑的需求趋势就是炭黑工业的主流发展方向,轮胎的增长速度也预示着炭黑产品的增长率。中国炭

5、黑工业从炭黑总产量上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从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比差距仍然是很大的。国外90年代新建装置每条生产能力都在4万5 万吨,采用耐高温炉料,800900度高温空气预热器,控制系统、滤袋和环保都很先进,橡胶用炭黑品种已发展到40多个。而国内最大的炭黑企业也只能生产18- 20 个品种。特别是跨国炭黑公司都有很强的科研开发实力,每年都有上千万甚至数千万美元的科研资金投入,我国多数企业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科技创新产品开发速度很慢,产品没有国际竞争力,出口创汇能力低。2001年进口炭黑9.5万吨, 而出口仅有1.4万吨,这与入世形势很不适应。因此, 国内炭黑产业的调整是当前行业的重

6、要任务。炭黑行业一直是高耗能行业,每吨油法炭黑消耗2.7吨原料油,每吨天然气炭黑消耗8000立方米天然气。该行业依托技术正在甩掉“两高”帽子,但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产业集中度低、厂家多、规模小、开工率低。炭黑生产成本中主要原材料为煤焦油、乙烯焦油和蒽油和天然气,占成本比重高达80%。原材料成本价格波动对炭黑行业影响很大。2009-2010年国内炭黑原料油供求紧张,价格飞涨,甚至达到了有市无货的状况。大部分炭黑企业受到不同程度波及,纷纷限产、减产。二是生产技术和装备较落后、产品质量还不能充分满足轮胎生产企业的需求。轮胎生产企业要求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优等品或一等品,然而目前还有40%的产品是干法

7、造粒的小炭黑装置生产的。这些装置不仅产品质量差、原料油消耗高,其中多数是三废排放超标企业。已经被国家经贸委列入第三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三是产品品种还不能充分满足橡胶行业需要。炭黑按其应用性能可分为硬质炭黑和软质炭黑两大类。硬质炭黑亦称胎面炭黑,常用的品种有N110、N115、N220、N234、N330、N339、N326和N375等品种,其粒子尺寸较小,约为2030nm。填充硬质炭黑的硫化胶料,硬度较高,补强和耐磨性能较好,主要用于轮胎胎面。软质炭黑亦称胎体炭黑,常用的品种为N539、N550、N630、N660和天然气半补强炭黑,其粒径较大,常用于轮胎的帘布层、胎侧和内胎。

8、国内产品缺乏的品种有:黑度高、色相好、流动性好,适用于高档涂料和油墨的高色素和中色素炭黑品种;导电性能好、纯净度高,适用于电缆屏蔽的导电炭黑品种;着色和分散性能好,适用于化纤原浆染色的炭黑品种;其他高档专用炭黑品种。1.1.12国内炭黑行业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a) 国内炭黑行业现状及“十五”期间的主要进展a 炭黑产量快速增长“十五”期间,随着我国汽车和轮胎工业的快速发展,炭黑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炭黑生产也随之快速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以前)和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炭黑分会(2004年以后)的统计,2000年到2008年炭黑产量快速增长,年平均递增17.8%,见表2-1。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9、2009年的产量预计为250万吨,仍然比上年增加。表2-12000年2009年我国炭黑产量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炭黑产量, 万吨68.676.685.8101.8138.0161.2185.2230.0242.8294比上年增长, %14.311.712.018.635.616.814.924.25.620注:数字来源,2003年以前为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不再统计,为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炭黑分会统计。b 炭黑生产能力快速增长、工厂规模扩大、生产集中度提高根据对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炭黑分会的统计,我国炭黑企业按其生产能力大

10、小的分布情况如表2-2,和2000年对比,2008年生产能力大于5万吨的企业已经由2家增加到23家,它们的生产能力已占全国总能力的69.0,2007年生产能力大于5万吨的企业已经由15家增加到23家,其中生产能力大于10万吨的企业8家,这表明炭黑企业的集中度已明显增加、规模也明显扩大。从表2-2还可看出,湿法造粒装置的能力已由2000年占总能力的50.9,到2008年的92.4。表2-2 2000年和2008年炭黑企业生产能力分布年份2000年2008年项目企业个数生产能力万吨/年其中湿法能力企业个数生产能力万吨/年其中湿法能力统计企业合计87122.362.269358.8331.6其中:1

11、08146.6146.6 5.0214.312.5151011012.0-4.91856.135.7319274.31.0-1.92533.114.01318.29.71.04118.80210c 以装置大型化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基本完成 以万吨级新工艺炭黑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即装置大型化的技术改造基本完成,炭黑工厂的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产品品种增加、质量提高,基本满足了橡胶工业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原料油和动力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也明显减少(见图2-1)。图2-1 炭黑原料油平均单位消耗,吨/吨炭黑d 产业结构变化、民营企业的生产能力已居首位表2-3为炭黑企业按经济性质分布的情况,其中民

12、营企业发展最快、其生产能力已经超过了国有企业;外资控股和台资企业发展也很快。国有企业数虽然减少,但其生产能力基本持平,而且还有一批在国内领先地位的企业,仍然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表2-32000年2005年炭黑企业经济性质分布2000年2005年2005/2000经济性质企业个数生产能力,万吨/年企业个数生产能力,万吨/年生产能力以2000年为100统计企业86122.368218.7179国有、集体4673.22172.197民营3734.042108.4319外资控股和台资315.1538.2253e 炭黑工业的地区分布变化表2-4为炭黑企业按地区分布的情况,可见炭黑工厂更加集中于靠近原料油

13、产地和橡胶厂的华北和华东地区。其中盛产煤焦油的山西发展最快。表2-42000年2008年炭黑企业地区分布年别2000年2008年地区企业个数生产能力,万吨/年所占比例,%企业个数生产能力,吨/年所占比例,%华北2227.822.832155.943.5 华东1841.934.220108.430.2 中南1219.916.3624.46.8 东北1415.712.8730.38.4 西南1411.89.6621.0 5.9 西北75.34.3518.85.2 统计企业87122.4100.073358.8100.0f 炭黑出口量增长较快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我国炭黑进出口量见表2-5。由于国产炭

14、黑品种和质量和用户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因此在国内生产能力大于需求的情况下,2000年2003年进口量不断上升。在国产炭黑质量改进的基础上,从2002年开始出口增长较快,2005年和2006年进、出口量已经接近。表2-52000年2008年炭黑进出口量年 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炭黑进口量,万吨8.39.612.213.011.412.812.110.58.2炭黑出口量,万吨1.61.42.75.78.912.111.914.818.2g 炭黑生产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十五期间,我国炭黑生产技术正在从追赶型向追赶、创新型转变,主要进展是:l 万吨级硬质和软质新工艺炭黑生产技术已经普遍推广,单炉年产能力已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