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教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996660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斑羚飞渡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斑羚飞渡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斑羚飞渡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斑羚飞渡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斑羚飞渡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斑羚飞渡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 学案 初一 年级 13 班 教师 胡红星 学生_ 斑羚飞渡教案一、教学目标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飞渡经历的四个阶段。2.感受斑羚飞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自我牺牲的精神,并通过思考与体验,培养关注自然、关注人性的人文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2.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强烈的思想感情。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预习导学1.资料链接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52年生于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1975年当兵,历任新闻干事和宣传部长。1980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和知

2、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作品多次获奖。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二级创作员、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理事、云南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斑羚,也称青羊、山羊。体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一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前纹,喉部有一块白斑。耐干渴,角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等作用,所以常被人捕杀。分布: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生活于山地森林,单独或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

3、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1仔,有时产2仔。2.词语积累A.逞能(chng ) 恍惚(hung h ) 略胜一筹( chu )磐石(pn ) 炫目(xun ) 悲怆(chung )苍穹(qing ) 参差(cn C ) 坠落(zhu )B.进退维谷: 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 中。维:是。 谷:穷尽,指困境。一尘不染:形容非常清静纯洁,有时比喻人的思想没有沾上一点坏影响。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眼花缭乱:眼睛看复杂的色彩而感到迷乱。C. 根据拼音写词语(略)课堂导学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达成“临时共识”1、类比(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发表看法

4、)故事一:一次,南美洲一片森林的边缘,发生火灾,一群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把它们团团围住时,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抱成一个大的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蚂蚁向火海外迅速滚去。伴随着一阵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一个小团儿故事二:1998年的夏天,洪水泛滥在中华大地,在洪峰中,一对夫妻抓住了一棵树,他们紧紧的抓住,后来水越来越猛,树渐渐地弯了下去,这时妻子平静地看了丈夫一眼说:“孩子们还在等着你,多保重啊!”还没等当校长的董方保明白过来,他的妻子已从

5、容地放开了紧紧抓住树干的双手,消失在湍急的洪流中。面对危险,妻子选择了牺牲自己,因为她认为她丈夫的生命是属于千百个天使般的孩子的。预设:(1)人类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动物也有,这是自然界一切生物共有的精神品质。(2)人类会为失去亲人而悲伤,动物失去亲人也是一样的。2、对比(此两例与斑羚飞渡),达成“临时共识”师引导性总结:山崩海啸,我们无力抗拒,因为那是自然的力量;生老病死,我们无法逃避,因为那是生命的规律。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面对危险,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斑羚,温顺的动物,面对冰冷的枪口,它会做出什么选择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二、解题:斑羚:“青羊”或“山羊”。“渡”:点明事件,“

6、飞渡”突出气势。三、速读文章,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预设: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2、梳理飞渡经历的四个阶段(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发言)预设:身陷绝境组织飞渡成功飞渡头羊献身3、表达阅读文章后的感受(大家畅所欲言,说说你最想说的话)预设:悲哀、同情、感动、愤怒、震惊、不可思议4、记录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课堂小结那是一幅多么壮美的图画啊!“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

7、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下坠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则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老斑羚用悲壮慷慨的死亡升华了生命,诠释了崇高。他们的壮举,是伤心崖上的彩虹,是生命之虹,是精神之虹,是灵魂之虹,美丽、绚烂、久远他们的爱是世间最伟大最纯洁的爱,那么面对着这么博大的爱课后作业1. 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每个抄5遍,写在抄写本上,力求工整、美观。2. 为保护动物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词。_3.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_,_.冬天的雪,_,_。4. 下列各组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正确的答案只有一

8、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根深蒂固;事实上,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 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D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恪尽职守:比喻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答案:C第二课时一、 品读文章,深入对话1.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从镰刀头

9、羊最后的悲壮献身中,你有何感悟? 预设: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它的叫声和行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它最后的悲壮献身,不仅展现了动物的特征,而且艺术地折射出人性的亮点,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它在呼唤已开始失落的人性亮点,意在张扬人性中自然、纯净的本色。2、质疑(1)斑羚种群应该选择“等待”还是“飞渡”?(2)斑羚是“温顺”的动物还是“坚毅”的动物?综上辩论,归结斑羚精神:乐于奉献,勇于牺牲,团结协作,有胆有识,有智慧,有尊严。二、品味语言1、 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或最让你震撼的语句,体味其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含义。预设:“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

10、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拔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甘愿牺牲)“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甘愿牺牲)“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到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面对死亡,毫不退却)“我没想到,老斑羚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我感动于老斑羚对死亡的毫不恐惧。(面对死亡,从容牺牲)2说说文中几次描绘了美丽的“彩虹”,是为真实地再现大自然的景色吗?这里的“彩虹”有怎样的意义? (本文写彩虹的地方一共有三处。作者笔下

11、的彩虹,并不仅仅是大自然真实景色的再现。作者通过对“彩虹”浓墨重彩地反复显现,是为了与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可以给人带来幻想、希望镰刀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也是向往投身于美好的理想世界吧。)三、拓展延伸,感悟升华优秀的动物,惊人的壮举,我们在惋惜与惊叹的同时,不仅要问,有没有方法可以避免此事的发生?换位思考:(1)思考保全羊群的办法 预设:猎人主动退后,为羊群让道。健全法律,加强监管力度。树立爱护动物、爱护自然的观念。(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完成,字数不限。如果你是一只头羊,为了挽救羊群,不得不和猎人谈判,你会如何去应付。请你设计一段头羊和猎人的对话。从伤心崖回来以后,猎人的心情变得

12、异常沉重,他必须把心里的内疚写出来才能释怀。你可以设计一段猎人的内心独白,也可以选择用书信的方式和他进行心理的沟通。四、课堂总结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多年以前发生在西南山区动物间的凄美故事,阅读时,我们无不被那壮烈的场景所震惊。从中我们读出了斑羚的自我牺牲和对生命的礼赞,我们懂得任何生物都有它生存的权利,我们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请记住动物世界拍摄者金沃尔哈特的话吧:所有的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五板书设计身陷绝境(极度危险) 峰回路转(一线生机)方式:踏板跳跃 斑羚飞渡(从容一跃)场面:凄美悲壮 走向彩虹(英勇献身)结果:无悔新生六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读得多,讲得多,教师只是提出问题,稍加点拨。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联系生活实际,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课应有朗朗的读书声,但在这节课中,学生朗读时间不足,自读活动不足,因而对文本的感知不深不全,这也是造成后面对文本中的问题探究和联想不顺畅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