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案例(李莉).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996202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案例(李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案例(李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案例(李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案例(李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案例(李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案例(李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案例(李莉).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身情并动 探索数学上下、前后、左右(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江汉区福建街小学 李 莉教学设计说明:实践活动就是“做数学”的具体体现。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会认、会说、会用。精心设计大量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并提供很多“摸一摸”、“拍一拍”、“摆一摆”、“照一照”、“找一找”的游戏情景。让学生确确实实地动起来了,在他们参与活动的同时,也在经历数学过程,也在体验数学思想,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数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它们运用到新的活动情境中去。数学思考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

2、对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与人合作,完成本节课的数学游戏活动,并能在活动中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情感与态度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能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页。教学资源开发及利用:(一) 实践活动材料利用学校每层楼让学生注意整洁的镜子。(二) 音像资料将校园环境用数码相机照下来,放大成教学挂图。(三) 学科资源利用语文课本中刚刚学过的“对对歌”。 (四) 其他资源教室中同位之间位置的关

3、系。教师准备电视遥控器一个。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从语文课中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对对歌”来创设情境导入数学活动。同时也体现了课程整合。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在语文课上学过了“对对歌”,下面我们一起来对对子,好吗?师说:“上”,生对:“下”。师说:“左”,生对:“右”。同学们对得可真好今天老师就要带着你们玩几个数学游戏。,应用这种方式开课,从孩子们喜欢的“对对歌”入手,引入到数学游戏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提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师拿一个电视遥控器在手上,作遥控状,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游戏一:遥控器师手拿一个遥控器,发出指令,生按照指令进行动作。1、摸摸你的左耳,

4、 摸摸你的右耳;2、拍拍你的左肩, 拍拍你的右肩;3、抬抬你的左腿, 抬抬你的右腿;4、举起你的左手, 举起你的右手。 由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进入教学活动,找自己身体的左右,使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巩固旧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是一个在数学课中常用的简单的课间操,此时在这里运用,更能体现此操的作用。游戏二:拍手操1、 师喊口令,师生同做。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2、指名学生上台,生:请你像我这样做,全班:我就像你那样做。 通过拍手做操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训练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充分利用教室里学生座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游戏三:找邻居师:在家我们都有邻

5、居,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教室里谁是你的邻居呢? 自己先找一找,然后在组内交流。生:我的前面是*, 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面是*, 我的右面是*。这个游戏的设计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说一说,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学校每层楼都有一面镜子,平时让学生整理仪表用,现在作为教具正合适。游戏四:照镜子 同学们在家都照过镜子吗?今天我们就来玩玩照镜子的游戏。1、点学生照镜子做动作,其他学生观察。2、说一说镜子里的“你”和你的方向一样吗?3、两人一组,一人做镜子,一人照镜子,体验当镜子时左右方向相反。 通过学生相对而立,互为镜子,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镜子中的“我”与自己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初步感知镜子里的

6、图像和自己的左右相反,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将小于校貌用数码相机照下来并放大成教学挂图。游戏五:摆一摆课前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物品位置。在黑板上张贴学校校园平面图,请学生上台来摆一摆。如:滑梯、双杠、单杠、两幢教学楼、学校大门、花坛、爬杆、楼顶葡萄架等等。课前让学生准备,了解校容校貌;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发展形象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后反思: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其实一年级的孩子们对于“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只是表面的认知,只知道谁在上面,谁在下面,谁

7、在前面,谁在后面。但是对于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的理解,也就是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还没有都达到。正是因为我们认为简单,觉得没什么可教的了,往往学生对此位置关系不清晰,那也就谈不上空间观念的建立了。 在设计时我也力求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如在学习“上、下”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我的脸,说说脸上都有什么?然后我问“鼻子在嘴巴的( )面。”学生回答“上面”,我引导学生用我提问的句式来回答,把话说完整。接着,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述脸上的嘴巴、鼻子、眼睛、眉毛的排列位置关系。同桌互相说,小组内互相说,然后再找学困生同学汇报说位置关系。接下来让学生自己观察书上主题图南京长江大桥上的汽车、火车、轮船

8、的位置关系,来自学并回答图下问题。通过检查,只有两名学生答错,但是口述的答案却是对的。这让我想到会说了还有会根据图和题目来回答问题。那就得多练习一些题目,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动手摆桌面上的书本文具来明确上下的位置关系,再到黑板前来回答我出的“( )在( )的( )面”这样的句式问题。“前、后”的教学也是如此,因为前后在做题时要求填写这两字,所以我先教学这两个的书写。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前面和后面都是谁。再让学生用“我在( )的( )面”来描述自己的位置,课堂气氛马上激情昂扬,都争着说。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不光是数字的计算问题,其实就是生活问题,数学就是生活,更来源于生活,对数学课充满了信心。给学

9、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真的很重要。通过“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利用教室里的场景,组织学生观察交流表述自己和他人的位置关系,再表述物品的位置关系,建立空间位置的概念。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这就是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我想今后我会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不就教材教教材,而是更多的搜寻生活涉及多的问题来进行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既学习数学知识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设计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交流与分享探索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1) 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例如,游戏三:找邻居,展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而游戏四:照镜子,就鼓励每一个学生去探索数学,并会主动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 (2)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游戏三:摆一摆,安排学生上台摆校园图,这一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探索、发现、感受所学知识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