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高二语文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二)(含解析).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992951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皋市高二语文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如皋市高二语文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如皋市高二语文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如皋市高二语文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如皋市高二语文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如皋市高二语文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二)(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如皋市高二语文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二)(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如皋市高二语文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二)(含解析)江苏省如皋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二)(含解析)语言文字运用及课文内容理解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筝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从琴瑟里 而来的。古筝以其多变的指法, 的音域,深受民众喜爱。传统的筝乐被分为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其曲目及演奏方法 。A演化 宽厚 平分秋色B演绎 宽广 平分秋色C演绎 宽厚 各有千秋D演化 宽广 各有千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演化:指生态的群落或自然群落的逐渐进化;演绎: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

2、,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根据对象选“演化”。宽厚:宽容厚道深沉浑厚宽阔厚实;宽广:面积或范围广大的。从后面的“音域”看选“宽广”。平分秋色:形容二者一样出色,分不出高下;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比喻各有优点,各有所长。从语境看选“各有千秋”.【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本题中的词语,两两相近,但词义,使用对象有区别。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

3、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A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B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C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D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A项拟人手法。“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B项

4、是比喻,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C项将梅柳人格化,想象它们由江南渡向江北,形象描绘出自南向北,花发木荣,整个江南春意盎然的情景。D句中运用了“弄字,具有拟人化特点,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雨云漂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3阅读下面的讽刺小品,选出结尾中最符合情节的一句 (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写什么呢?高局长笑咪咪地提笔,歪着头问。“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字吧。”“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秀劲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人群中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道:“好字,

5、好字!请再写几个!A高局长兴奋地抬起头来,“好吧,那就再抄录一首唐诗吧。”B高局长扬扬手,谦逊地说:“算了吧,可不能反客为主呀,还是各位大展身手吧.C高局长一扬手,“书山有路,学海无涯”几个字龙飞凤舞落在纸上,大家赞叹之余,高局长抱抱拳,“共勉共勉!D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说:“不写了吧-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小品的结尾.A项没有讽刺意味了;B项写其谦虚,无讽刺意味;C项谦虚,无讽刺意味;D项有讽刺意味,假书法家,只会看文件,批阅文件。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B兹介绍我校傅岷同学前往

6、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C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D三年同窗,朝夕相处,今毕业在即,特赠小照一张,敬请笑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先贤”是指已故的有才德的人,与语境不合,可改为“大师等;B正确,其中“荷”常用于书信、公文等中表示感谢或客气;C“迟暮之年,年华已逝,有感伤情调,不合祝寿语境;此处可改为“春秋不老,古稀重新;D“笑纳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此处可以改为“敬请惠存”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下列成语中,与漫画始料不及寓意相同的是 (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旁观者清,当局者迷C不入

7、虎穴,焉得虎子D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意思。首先,理解漫画始料不及寓意,出乎意料之外,没有预想到等,综合A项相同。B项主要讲注意吸收别人意见,C项应该是抓住关键,D项主要是经历磨练。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和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志最后一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里没有悲哀、悲伤的字眼,但悲伤眷念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无声胜有声!贤妻已逝多年,作者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枇杷树可以说是作者对妻子爱的延续.B在酒楼上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小说的主人公吕纬甫早年是一个敏捷精悍、热衷改革、觉醒了的知识分子,但是现实

8、改变了他,为了养家糊口,他变成了一个精神呆滞、恍恍惚惚、敷衍了事、随波逐流、妥协屈服、丧失自我的沉沦者。但从给小妹迁坟,给顺姑送剪绒花的情节又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具有善良之心、且为人诚恳实在的人。C陈情表全文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这个中心,从不同方面反复陈说,行文流畅直接,叙事具体生动,抒情扣人心弦.D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中,“我没法告诉你我叫什么名字。敬爱的神明,我痛恨我自己的名字,因为它是你的仇敌;要是把它写在纸上,我一定把这几个字撕成粉碎。”这句话写出了罗密欧对封建世俗的仇恨,“撕成粉碎”是表现他向封建伦理发起的强有力的挑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课文内容的表

9、述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节选自彷徨,给小弟迁坟。文言基础知识及文言文阅读(24分)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思念) 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吾妻来归(女子出嫁) 当侍东宫(应当)B知与之为取(给予) 茕茕独立(孤单的样子)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观察)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C管仲因而信之(使守信用) 平伐其功(讨伐) 吾家读书久不效(获取功名) 寻蒙国恩(不久)D故其称曰(称言,主张) 比去,以手阖门(等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A项“当侍东宫”,当:担当,侍东宫:即侍奉太子的职务。B项“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察:推举.

10、C项“平伐其功,伐:炫耀。 臣具以表闻(使知道) 上服度则六亲固(遵循)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与凤翔邢尚书书韩愈愈再拜:布衣之士,身居穷约,不借势于王公大人,则无以成其志;王公大人功业显著,不借誉于布衣之士,则无以广其名。是故布衣之士,虽甚贱而不谄;王公大人,虽甚贵而不骄。其事势相须,其先后相资也。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威行如秋,仁行如春,戎狄弃甲而远遁,朝廷高枕而不虞,是岂负大丈夫平生之志愿哉?岂负明天子非常之顾遇哉?赫赫乎,洸洸乎,功业逐日以新,名声随风而流,宜乎欢呼海隅高谈之士,奔走天下慕义之人.使或愿驰一传,或愿操一戈,纳君于唐虞,收地于河湟。然而未至乎是者,盖亦有说云:岂待士

11、之道未甚厚,遇士之礼未甚优?请粗言其事,阁下试详而听之:夫士之来也,必有求于阁下。夫以贫贱而求于富贵,正其宜也。阁下之财,不可以遍施于天下,宜择其人之贤愚,而厚薄等级之,可也。假如贤者至,阁下乃一见之;愚者至,不得见焉。则贤者莫不至,而愚者日远矣。假如愚者至,阁下以千金与之;贤者至,亦以千金与之;则愚者莫不至,而贤者日远矣。欲求得士之道,尽于此而已;欲求士之贤愚,在于精鉴博采之而已。精鉴于己,固已得其十七八矣;又博采于人,百无一二遗者焉.若果能是道,愈见天下之竹帛,不足书阁下之功德,天下之金石,不足颂阁下之形容矣!愈也,布衣之士也。生七岁而读书,十三而能文,二十五而擢第于春官,以文名于四方。古

12、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常以天下之安危在边,故六月往焉,来观其师,及至此都,徘徊而不能去者,诚悦阁下之义,愿少立于阶墀之际,望见君子之威仪也。居十日而不敢进者,诚以无以为荐,惧阁下以众人视之,则杀身不足以灭耻,徒悔恨于无穷。故先此书,序其所以来,阁下其无以为狂,而以礼进退之,幸甚,幸甚!愈再拜.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布衣之士,身居穷约约:朝廷高枕而不虞 虞:惧阁下以众人视之众人:不足颂阁下之形容矣 形容: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戎狄弃甲而远遁 举类迩而见义远B赫赫乎,洸洸乎 儿寒乎?C夫士之来也 屈平嫉王听之不聪也D功业逐日以新 怀王以不知

13、忠臣之分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先此书,序其所以来,阁下其无以为狂,而以礼进退之。(2)其存君兴国,一篇之中,三致志焉。(3)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11韩愈认为邢尚书怎样做才能“得士”?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8约:卑微 虞:忧虑 众人:一般人 形容:盛德9C 10略11士之贤愚不同,接待与帮助的程度也应不同.明于鉴别。广泛地调查了解。【解析】点睛: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

14、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1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韩愈认为邢尚书怎样做才能“得士,主要是人物的行为、举动等.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明于鉴别,广泛地调查,接待与帮助的程度应不同。古诗词鉴赏(10分)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解析】诗歌鉴赏:这是一首山水诗,作者为唐代诗人储光羲。他以写田园山水诗著称,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田园风光,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