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加点字.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991101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板》加点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活板》加点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活板》加点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活板》加点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活板》加点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活板》加点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板》加点字.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板教学目的1.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程序说明顺序,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2.掌握“为”、“就”、“火”、“印”、“之”、“以”、“则”等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初步认识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了解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爱国主义精神。4.学习按工作程序说明的顺序(重点)教学过程一、解题。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辞海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

2、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活板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作者沈括,是北宋杰出的科学家,他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著述。二、范读全文,要求同学参照注释,注意字音。昇 薄 唇 和 炀 砥 更 瞬 帖 韵 贮 粘

3、燔 沾 予 旋 从三、第1段。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板:刻板、雕板。这里是指“用刻板、用雕板”。印:(动词)印刷。唐:唐代,公元618907年。尚:还。盛:广泛的,大规模的。为:(动词)使用。之:(代词)指代“板印书籍”,即用“板印”的方法印书籍。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公元907979年。始:开始。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已后:以后,“已”通“以”。典籍:这里泛指各种重要书籍。为:(判断词)是。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译文:用雕版印书,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

4、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翻译注意:(一)专用名词:朝代、书名、人名、地名、官职等不译。(二)文言文省略较多,译为现代汉语时,要疏通上下文意,补上。(三)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译时有很多单音节词要补上一字变成双音节词。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1)照顾上下文,准确搭配,(2)不可只拘泥于这一种方法。分析:介绍活板,先说雕板,既说明了活板渊源又提出了比较对象。“尚未盛为”,并非绝无,用词考究。“尚未始印皆为”,干净利落的交代了雕板印刷的发展过程,自然的引向说明中心活板。提问:课文这一段介绍了什么?(简述我国雕板印刷发展状况。)四、第2段这一段是全文主体,具体说明了活板的

5、发明、制作、印刷及有关事项。1、第一层: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布衣:平民。昇:同“升”。为:(动词)发明。译文: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字板(印刷)。提问:“唐人尚未盛为之”的“为”译为“使用”,这里的“为”译为“发明”,根据什么?(根据上下文意。前一处宾语“之”指“板印书籍”的方法,“为”译为“使用”;这一处宾语是“活板”,所以“为”译为“发明、创造”。)提问:这一句介绍了什么?(活板发明时间、发明人身份及姓名。 “布衣”二字,表现了人民的创造力,也表明作者不以地位取人的进步态度。“又”字呼应第一段,说明活板是在雕板印刷基础上的新创造。)2、第二层: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

6、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其:它的,指活字版印刷的。钱唇:铜钱的边缘。为:刻。一印:一(个)字模。火:(名词作状语)用火。令坚:即“令之坚”,使(字模)坚硬。译文:它的方法是:使用胶质泥土雕刻文字,(字模)薄厚好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作一个字模,用火烧烤使(它)坚硬。这句介绍制作活字的工序。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设:设置。其:铁板的。以:(介词)用。和(hu):混合。之类冒之:“之”均为代词,前代“这”,后代“铁板”。 冒:蒙、盖。译文:预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蒙盖它。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

7、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则:(副词)就。以:把。置:放置。“置”后省略介词“于”(在)”;乃:于是,就。满:(动词)排满。为:成为。一板:一(块)印版。持就:即“持之就”,持:拿。之:代铁板。就:靠近。炀:烤。之:铁板。药:指“冒”在铁板上的松脂、蜡等物。稍:稍微。以:用。其:它的,指排好的字模的。砥:磨刀石。“则”都是顺承连词,译作“就”。译文:想要印刷时,就拿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密密排布字模,排满铁框子就算作一块活字印板,拿着(它)靠近火边烧烤它;等药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张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好的)字模就平整得像磨刀石一样了。以上介绍制作活板的工序。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8、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若:如果。止:通“只”。未为:不能算是,不能算做。若则:如果那么。极为:很是。神速:极快、快得惊人。译文:如果只印刷两三本,不能算作简单方便;如果印刷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么就快得惊人了。这句介绍印刷工序中的一板单印。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作:准备。已:已经。自:别自,另外。者:的。毕:完成。具:准备好。更互:交替,轮流。瞬息:一眨眼一呼吸,形容时间很短。就:完成。译文: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排字了,这块印刷的刚刚完,那第二块板已经备好,交替轮流使用它们,很短时间就能完成。这句介绍两板交

9、替。以上是第二段第二层,介绍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是文章的说明重点。3、第三层:这一层介绍活字印刷的有关工艺事项。(“每一字皆有数印殊不沾污”)共四句话。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印:字印。以:用来。备:准备。者:的字。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则:就。以:用。帖(ti):贴,用标签标出。之:指不用的字模。韵:古书印韵分部。为:做。帖(ti):标签。木格:用木格。贮(zh):贮存。之:它们。奇:生僻的,不常用的。素:平时,一向。者:的字。旋:随即,立刻。之:它,即字。以:用。不以木为之者

10、,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为之:制作字模。者:的原因。文理:纹理质地。兼:同时,又。取:拿下来。讫:终了,完毕。火: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火烤。拂:掸去。之:字模。其:那些。殊:极,绝。沾污:弄脏。译文: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印模,例如“之”、“也”等文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一块板面内有重复出现的字。(活字)不使用时,就用纸条标记它们,每个韵部标上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藏它们。有生僻文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随即雕刻它,用草火烧烤,转眼间就能够制成。不用木头雕刻活字的原因,因为(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匀,沾水浸湿后就会

11、高低不平,并且(字模)和药物粘结在一起,(拆板)时不能够取下;不如烧烤的泥模,用完后再用火烧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摸擦它们,那些印模就自动脱落,一点也不会沾药弄脏。五、学习第3段。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其:他的,(或“那些”)“为所”被动句式。为:(介词)被。予:我的。群:众,诸。从:堂亲。译文:毕昇死后,他的印模被我的兄弟及侄子们得到,到现在还(妥善的)保存收藏着。这段介绍了毕昇活字模的下落,证明自己所介绍的活字印刷术是确切无疑的。六、课文分析(一)分析第2段第二层。1、介绍第一道工序中制活字的有关内容。分析:“其法”既总括这一句,又总领这一层。因为“活字”是“活板”的关键环

12、节。选“胶泥”为原料,因为它有粘性,可塑,易雕,可烧坚;“薄如钱唇”,用比喻写刻字深度的精巧。“每字为一印”点出与雕板不同的特点。从选材到雕刻、烧制、毕昇一定经过多次实验,小小印模闪射着智慧、毅力和科学精神的光辉。现代铅合金印模、铅字就是在它的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这一句介绍了制活字的原料、刻法、特点、成型四方面内容,真是言简意赅。2、介绍第一道工序中制活板的有关内容。分析:“冒”、“就”、“炀”、“烧”,用词准确。两句写了制板工序,工具、原料、成法都写得具体详尽,层次清楚,文字简洁。提问:这道制活板工序都包括哪些步骤?(包括:设铁板、冒药物、置铁范、排字模、就火炀、平模面六个步骤。其中,“密布

13、”、“稍熔”、“字平如砥”写出了具体技术要求。)3、介绍第二道工序:印刷的有关内容。分析:用“神速”形容,前加一“板”字,表明活板印刷术的先进;形容适度,未超出说明文语言平实的总体要求。两板交替,更灵活快速。试想雕板印刷就无法“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瞬息”呼应“神速”,体现了活板印刷的先进。其特点一言以蔽之:“活”。(二)分析第2段第三层。要求具体分析各项工艺要求怎么体现“活”的特点的,并用短语归纳各句大意。1、多备常用字字模,以备重复使用,体现了“活”的特点。这一句讲的是:一字多印。2、雕板印后,大量堆积,除非再印,毫无用处。活字拆板后,可以再制新板,非常方便灵活,为避免因“活”而乱,

14、分类贮藏,考虑周到,办法实用。这一句讲的是:按韵贮印。3、制板时,难免遇上生僻字,对此,毕昇也想出了办法。又一个“瞬息”,说明有“奇”字也不会误工,的确十分灵活。这一句讲的是:奇字旋刻。4、补充说明不以木头制字模的原因,解释了胶泥字模的优越性,比较说明,扣住一个“活”字,并与本段开头相呼应。这一句讲的是;舍木取泥。七、总结。1、提问:本文写了什么?反映出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本文介绍了宋代发明家毕昇创造的活板印刷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精神。启发我们:中华民族有光辉的历史,也必将有更灿烂的未来。)2、提问: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1)抓住事物

15、特点加以说明。活板先进在“活”上。文章以雕板为比照,突出一个“活”字,既介绍了怎样“活”,又说明了为什么这样“活”。(2)按工作程序的顺序说明。活板印刷是一种新工艺,按程序说明是合理的顺序。(3)说明的语言简洁、平实、准确,形容适度。为了说明清楚,用了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八、检查、解答疑问(1)印。“五代时始印五经”,孤立看这一句,解为“印刷”也可以了,但结合上下文,就觉得欠精确。上文“板印书籍”,可推知这个“印”应是“板印”的略写,译为“用雕板印刷”。它在句中是谓语,动词。“其印自落”,印模。在句中是主语,名词。“密布字印”,印模。在句中是宾语,名词。(2)火。“火烧令坚”,“火”本来是名词,在这里表明烧的方法,解为“用火”。“再火令药熔”,使药熔化的方法是“用火烧”,“火”,动词。(3)以。“不以木为之者”,“以”和后面的“木”,构成介词短语,用来修饰动词“为”,“以”,介词,用。“以备一板内重复者”,上文是“每字有二十余印”,两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