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2.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990692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之地形专题复习教学设计福建省莆田中山中学 林小红【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掌握描述某大洲(地区、国家)的地形的方法。2、能简要分析地形与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力目标:1、以亚洲为例,通过运用地形和相关资料,归纳并掌握地形特征的描述方法。2、以案例与真题为载体,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归纳和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合作学习精神;培养学生建立地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地理思维。【学情分析】本课时是复习课,学

2、生已对世界地理中的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已学习过,学生对一些大洲、地区、国家的地形特征等知识较为熟悉,但对某区域的地形特征的描述以及地形与气候、河流的相互关系认识不足,也缺乏系统的分析方法和整体性地理思维。【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的特点2、简要分析地形与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的特点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展示“课标要求”诠释“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学习目标”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的。环节一:回顾旧知识1、回顾等高线地形图的读图

3、方法2、分析亚洲地形图,归纳地形分析地形特点的方法1、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回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2、与学生交流,引导归纳分析地形特点的方法1、回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2、读亚洲地形图,分析判断小强关于亚洲地形的表述正误,并分析其原因。1、以亚洲地形的分析为例,引导学生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归纳地形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方法。2、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效交流与补充,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合作探究的意识。环节二:知识的应用应用地形特点的分析方法,分析归纳欧洲、印度半岛的地形特点1、展示欧洲地形图,引导学生尝试分析归纳欧洲的地形特点;2、展示印度半岛地形示意图,引导学生描述印度

4、半岛的地形特点。3、展示学生作品,与学生交流,共同评价1、应用地形特点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地形特点。2、尝试描述印度半岛的地形特点。1、利用欧洲地形图,引导学生巩固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地形特点分析方法。2、利用印度半岛地形示意图(黑白图)引导学生利用图例来分析描述某区域地形特点。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环节三:知识联系简要分析归纳地形与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1、引导学生回忆地形对河流(流向、流速、河道剖面等)的影响。2、引导学生回忆地形对气候(气温、降水)的影响。学生回忆地形对河流、气候的影响,生生交流,理解尝其相互关系。1、引导学生回忆地形与河流、气候的影响,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体系。2、引导

5、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系统的地理思维。环节四:真题演练1、以法国地形为载体的习题,练习应用地形的相关知识与方法2、以台湾岛与海南岛的相关材料为载体的习题,练习应用地形的相关知识与方法1、要求学生动手完成习题2、与学生共同交流分析习题。1、动手练习完成地形专题习题。2、与老师、同学共同交流分析习题,巩固地形的相关知识与分析方法。1、利用真题为载体,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区域地理中地形特点的分析方法及与其他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小结回顾与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关于区域地理中地形的相关知识与分析方法。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内容。回顾和强调区域地理中地形专题的知识与方法。【教学过程】气温降水影响流向流速河道剖面影响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地势特点地形特点【教学反思】本节课作为一节复习课,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读地形特点的方法入手,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某区域地形特点的分析方法,再引导学生从分层设色地形到利用黑白示意图上的图例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地形特点的分析,层层递进,从易到难,让学生真正掌握方法,培养学生地理分析思维,最后以真题演练,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整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师生互动交流的和谐氛围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师生间、生生间得到充分的交流,也培养了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共同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