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育种整理材料1.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990579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木育种整理材料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林木育种整理材料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林木育种整理材料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林木育种整理材料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林木育种整理材料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木育种整理材料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木育种整理材料1.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林木育种学:研究树木群体的遗传结构与改良方法,研究林木优良品种(类型)选育与繁殖的理论。(或: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的原理与技术的学科)2.林木育种学的容:选-引-育-测-繁-保(1)引种: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本地没有的树种,即外来树种。 (2)选种:利用种内存在的丰富变异,在种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3)育 杂交、新技术与分子育种(4)测遗传交配设计与田间试验测定(5)繁育途径良种繁殖利用(6)保基因资源的收集与保存3.林木育种的实质:发现变异,利用变异,选择变异,创造变异。变异是林木育种的源泉林木育种的任务:是选育和大量繁殖遗传品质得到不同改良程度的林木繁殖材料,其最高目标是选育林木优良品种

2、。4.林木育种工作的特点1、育种资源丰富 2、育种周期长 3、树木可供研究利用的时间长,可以在遗传测定后进行再选择。 4、优良性状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方法得到保存和利用 5、多数为异花授粉树种,遗传基础广泛和稳定,近交衰退 6、在多数情况下,选育和繁殖遗传基础广泛的林木品种或使用混合品种是适宜的。品种:在原种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建立起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群体,即为品种。5.品种(或优良品种=良种):是经人工选择培育,经济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生产,生活要求;且性状遗传稳定一致,能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的植物群体。品种的属性:人工选育;经济性状优良;主要性状整齐一致;性状遗传稳定;较好的适应性。6.林

3、木良种化过程:表型选择 遗传测定 良种繁育 区域化测定(1)基本群体 优良类型原种品种良种 (多年多点栽培试验,中试)第一章基因资源1.遗传资源:称为基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总和。 2.基因资源的类别与特点:(1)本地基因资源 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经长期培育和选择得到的优良树种、品种或类型。特点:对当地生态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经济性状基本符合要求,可直接应用于生产;群体结构较复杂,经简单选择就能迅速有效的选出优良类型。 本地资源很可贵,可直接利用也可改良加以利用。(2)外地基因资源 指从国外或外地引入的树种、品种或类型。特点: 由于来自不同生态条

4、件,具有广泛的多样性,是创造新品种的丰富源泉;如从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引入的资源,有时只稍加选育,就能立刻在生产上应用。可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3)野生基因资源 自然界野生的,未经人们栽培的树种。野生资源很多,蕴藏着大量对人们有利的性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是非常宝贵的基因资源。(4)人工创造的基因资源 通过杂交、诱变等方法获得的基因资源。人工创造的资源,需要通过培育、选择、鉴定,才能在生产上应用。3.遗传资源的重要性: 1.现有的品种都起源于野生植物。 2.集约经营和育种过程使遗传基础变窄, 必须补充新资源 3.对林木新品种的需求会不断发生变化。 4.现有的遗传资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来之

5、不易5.抢救濒临毁灭的树种,已迫在眉睫。4.资源收集和保存的意义:?5.基因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利用的侧重点收集形式:1、收集乡土、珍贵、稀有树种和濒危树种;2、收集同树种的栽培种和野生种。3、收集和探索一些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的特殊类型。4、收集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基因资源。5、收集古寺庙、公园、古典园林和房前屋后有价值的古树。资源保存的形式:(一)原境保存(二)异境保存1、保持原始群体基因型频率的静态保存(简称基因型静态保存)2、保持原始群体基因频率的静态保存(简称基因库静态保存)3、进化保存4、选择保存(三)离体保存1、种子贮藏2、花粉贮藏3、营养体贮藏 4、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资源研究内容

6、:基础研究:生物学特性、分类学、生理生化、遗传学、生态学等;经济性状:高产、稳产性、早实性、品质、生育期等。6.种内多层次的遗传变异:地理种源变异;同一种源内不同林分变异;同一林分内不同个体变异;个体内变异。变异的特点:变异具有不定向性、普遍性和随机性。 变异的利用:利用地理种源变异,进行种源选择;利用同一种源内不同林分变异,进行林分选择,改造成母树林,提供优良种子;利用同一林分内不同个体变异,进行优树选择,建立种子园或采穗圃,为生产提供良种或穗条;利用个体内变异,进行突变体筛选,如在苹果、柑桔中通过芽变培育新品种。 变异的大小:据研究,在树木群的总变异中,种源和个体变异所占的分量最大,约占9

7、0,通过种源选择和优树选择,可能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7.地理变异的一般模式:(1) 连续变异(2) 生态型变异(3) 随机变异地理变异的一般趋势:(1)北南或冷暖变异趋势(2)西东或旱地到湿地的变化(3)高低变异趋势(4)随机地理变异影响林木地理变异的因子:(1)树种分布范围的大小(2) 种自然分布区内环境因素多样性(3) 分布区的不连续性(4) 某些未知的因素第二章 无性系育种1.无性系:指某一原始母株通过无性繁殖所产生的一群个体(无数分株)的总称2.无性繁殖:指没有精子或卵子直接参与的繁殖过程。由树木母体的一群细胞、一部分组织或器官,通过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而分化发育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直到长

8、成完整的植株。3.家系:两个遗传型间交配产生的一批后代称为家系,双亲相同的后代群体叫全同胞家系,双亲中只有一方相同的后代群体叫半同胞家系。4.无性系测定:比较无性系间遗传差异的实验研究工作。5.子代测定:通过各种交配设计获得的子代,所进行的田间对比试验的工作。6.无性繁殖的应用:1、在森林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1)用于搜集保存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的保存和转移,将分散在各地的各种基因型搜集起来,保存在搜集圃或基因库中。(2)试验材料的遗传评价,通过无性系测定,评价基因型X环境互作,估算环境和遗传相关,及幼年和成年相关。(3)加快繁殖周期以促进育种和遗传测定。2、在林木改良中的应用(1)无性系选育是

9、树木育种的一种手段,能使杂合体的基因型材料,通过无性繁殖和无性系测定,形成遗传型和表现型一致的群体,它们不仅继承了母株的加性效应,还继承了母树的显性和上位作用效应,可能获得最大的遗传增益,性状稳定,不产生性状分离。对于用材树种,人们习惯于称为无性系,对于人工栽培的园艺植物或特用经济树种,则习惯称为品种。(2)通过嫁接扦插等方法营建无性系种子园,用于生产遗传品质经过改良的种子。目前各地建立的针叶用材树种子园,多数是采用这种形式。通过无性繁殖可以缩短树木的童期,提早开花结实,使树形矮化,结实层低,便于管理和采收种子。(3)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如微体繁殖、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等遗传操作手段,在林木

10、改良中的应用已日益广泛。3、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1)通过无性系改良而实现无性系造林,生产无性繁殖苗木直接用于造林。在集约栽培的人工林中无性系造林所占的比例正在扩大,一些速生用材造林树种,如杨树、柳树、桉树、杉木、日本柳杉、辐射松、云杉等,无性系育林已成为更新造林的重要方式。这种林分林相整齐,产量高,产品品质一致,便于集约经营和加工利用。(2)营造生产性林木种子园,促进早结实,多结实,增加种子产量和提高品质。(3)对于多年生果树、观赏树木和特用经济树种,无性繁殖一直是一种主要的生产繁殖方式。除上述原因外,还可用于繁殖保存一些花器退化,不能产生种子或种子不具生活力的品种、杂种;用于生产脱毒苗,消除

11、病害;嫁接繁殖还可以利用砧木的特性来弥补接穗品种的某些缺陷,或更好地发挥接穗品种的特性。7.无性繁殖的特点(优越性):(1)具有获取最大遗传增益的潜力。(2)避免因实生繁殖产生的分化。(3)缩短改良周期,在某些情况下有机会从林木改良中快速取得成果。8. 无性繁殖的成熟效应和位置效应成熟效应:指繁殖材料的生理老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树年龄,母树年龄增加,衰老加深,无性繁殖能力逐步下降,生长也随之受到抑制。穗条从母株分离后,经过无性繁殖,各分株的生长发育表现,因原株的成熟度不同而异。位置效应:是指来自母树不同部位的枝条,在形态和生理发育上存在潜在差异,这些差异是受位置的影响产生的。当被扦插和嫁接后

12、,在相当的时间内保持母树分支的原有习性。如采自下部侧生枝条,常有倾斜生长的趋势。杉木用不带顶芽的第二、第三段接穗嫁接,嫁接苗的偏冠率要比带顶芽的高。用二级侧枝比一级的高。9.无性繁殖方法1、扦插繁殖:利用植物营养器官具有再生能力、能发生不定芽或不定根的习性,切取茎、叶、根的一部分,插入基质中,使其生根或发芽成为新植株的繁殖方法。种类:嫩枝扦插、硬枝扦插、根插、芽叶插等。2、嫁接(grafting):人们有目的地将一种树木的枝或芽等组织,接到另一株植物的枝、干或根的适当部位上,使两者形成层结合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植株,称为嫁接。这个枝或芽称为接穗,承受接穗的植株称为砧木决定嫁接成败的因素主要

13、有:砧木的选择,接穗的选择与贮藏,最适季节的选择,嫁接者的技能,嫁接方法的选用及嫁接后的管理等。从树木本身来看,影响嫁接成活的因子主要是嫁接亲和力。 嫁接的方法(类型):按接穗材料的不同可分为芽接、枝接、根接三大类。3、组织培养10.有性繁殖 :植物繁殖的基本方式,由雌配子(卵细胞)和雄配子(精细胞)相互结合(即受精)产生后代。 11.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特点 : 1.异质性:个体基因型杂合,个体间基因型不同,故表现型也不同。 2.分离不定:后代分离,遗传上不稳定。 3.自交显著退化:由于长期异交,自交纯合后,隐性的劣性性状显现,表现为退化。12.异交植物育成品种的类型:?1.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

14、授粉品种:品种内植株间、及与相邻的异品种间随机授粉产生的后代。故其个体的基因型是杂合的,群体是异质的,保持一些本品种的主要特征区别于其他品种。 2.异花授粉作物的综合品种:是由一组选择的自交系采用人工控制授粉和在隔离区多代随机授粉组成的遗传平衡的群体。个体内杂合、个体间异质,但具一个或多个代表本品种的性状。第三章 引种1.引种: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一个本地或本国所没有的新树种,经驯化培育成引进地域栽培种的过程称为引种。2.引种的基本理论:1、驯化理论2、气候相似论3、起源中心学说3.引种的基本步骤:1、引种计划的制定2、材料收集 3、种苗检疫4、苗期性状观察5、引种栽培试验6、档案资料的建立第四

15、章 选择1.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1.选择的环境条件与选择效果2.性状标准差与选择效果3.选择强度与选择效果4.选择性状的多少与选择效果5.选择方法与选择效果2.选择类型:对群体进行选择(自然和人工选择)一般可分三种类型1稳定性选择2定向性选择3多向性选择3.选择的意义:1、选择的进化意义1)自然选择(遗传、变异和选择)2)人工选择(定向选择与定向变异)2、选择在育种工作中的作用1)独立的育种手段2)育种工作的中心环节3)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从育种效果上看:增大变异;筛选形状组合;影响进一步的育种成果。从遗传机制上看:改变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是基因型的分离和重组发生改变;淘汰群体中存在的不利基因;使生物体产生新的基因平衡。4.主要选择方法:1、 表型选择与遗传型选择2、 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及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