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让学生学得更精彩.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990462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课堂让学生学得更精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优化课堂让学生学得更精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优化课堂让学生学得更精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优化课堂让学生学得更精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化课堂让学生学得更精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课堂让学生学得更精彩.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课堂,让学生学得更精彩随着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此变得更加的重要。那如何让学生学得更精彩呢?我觉得应该做好三方面:一、注重趣味性。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 (一)力求以情感人,唤起兴趣。1、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当中,普遍都认为数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当中若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

2、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学生发言的评价,也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口发展到想动手,而动手和动口都是促使学生动脑的最好途径。2、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子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我在教学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

3、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二)挖掘数学的趣味因素,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有些知识比较枯燥,教学要着眼于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着力于新鲜有趣,容易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挖掘趣味因素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如:教学写数时,问“2”像什么?“2像小鸭嘎嘎嘎”。写“3”时又比作“3像耳朵多个弯”。这些本来干巴、死板的数字,只要你肯花点心思,顿时就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从而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使他们终生不忘。适当增加情趣,使教学内容含有情感因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一年级应用题的一节课中,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先出示图片:桃子

4、、自行车、橡皮、小羊、小朋友,在黑板上出示计量单位:辆、个、只、块、条,逐个地用儿歌对找:他们的朋友你帮找,朋友找得好不好?好、好、好,我请大家来做好。当图片只剩下“小朋友”一个时,计量单位只剩下“条”,最后请一位小朋友来找。这位小朋友不假思索地让小朋友和条对上了。声音刚落,全班就爆发出笑声,齐说:“小朋友不能说条的。”笑声,使课堂增添了欢乐的气氛;笑声,使学生掌握了选用计量单位的技能,培养了学生慎重思考问题的品质;笑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而激发。二、突出实践性。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诺曼说

5、过:“我们期望学生学习,然而却很少教他们如何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解决问题,却很少教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就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更要教给他们掌握知识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会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实践性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只有学生参与了教学过程,才有可能对教材作出有意义的发现,才会产生学习兴趣。实践性学习使智障学生在对知识认知的过程中,在概念的揭示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想动手会操作能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6、、运用知识,把实践性学习寓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从而激励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如:在教学“大小”的概念时,我就用有着明显大小区别的篮球和乒乓球作为教具,把它们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他们闭上眼摸一摸,同桌互相讨论,说一说,从而在感觉上体会到“大小”的概念,这样使“大小”的概念的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过程,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学会了知识。(二)实践性学习能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实践性学习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师在实践性学习中能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经过亲身实践,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掌握真正的知识技能。如:在教学“一个口诀计算两道题”

7、时,我让学生运用学具,每排摆5根小棍,摆3排,怎样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棍?我先引导学生横向观察,得出有3个5的结论,从而列出算式53,运用三五十五这句乘法口诀,求出小棍的总数。在此基础上,我再鼓励学生自己换个方向去观察(即纵向观察),去发现另一种计算小棍总数的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另一道乘法算式35,同样用三五十五这句乘法口诀求出结果。最后,我归纳总结:“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的规律。通过学习,经过观察、分析而使学生获得知识。教学过程,贯穿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条主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机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三、培养自主性。我们的课堂

8、只有给学生一片自主的天空,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而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本的一个基本条件,学生有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可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提供宽阔的思维空间和实践机会,创造宽松寓乐的学习氛围。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致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倾向于发散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动脑分析,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不让学生思考,既然让学生思考就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尽量地减少干扰。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让学生们去比一比、摸一摸、数一数,再讨论一下,然后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9、这时候,我再把他们的结果适当“穿引”,引导他们得出长方形的基本特点。这样,通过他们直观上的感知和感官上的理解,弄清了不同大小,不同摆放方式都不会影响图形本身的形状。一堂课下来,我没费什么口舌,学生们就很轻松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精心组织互动式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核心成分,其关键因素又是“学生动”,教师配合着“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被动接受和重复前人结论的活动,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久而久之,使他们养成了一种惰性思维习惯。在自学过程中,我们把老师“教”的过程放手送给学生们,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的“标新立异”

10、,甚至对于一些偏激或错误的创新,也不要忘加否认,让他们有说话的安全感,最起码要对他们的大胆发言给予肯定。例如在学习正方形边长的特征一课时,我向学生们介绍了什么是“边长”后,对他们说:“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之间藏着一个很有趣的秘密,你们能把这个秘密找出来吗?”一句话,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于是他们观察、看书、小组讨论、用各种学具进行测量对比,最后大家一起归纳出表示正方形边长特征的最好办法就是“折纸”,于是他们用折一折、比一比,很快就把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完成了。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三)强调课堂教学的整合度,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小结”中去 。一堂课,有了趣味的开始,寓乐的教学过程,还要有一个完整的结局。学生们注意力的集中和持久是有一定限度的,学生往往在一堂课的后期出现疲劳状态,这就需要我们把组织教学工作完完全全贯穿到一节课的全过程中去,使整节课都进行得轻松、活跃。如:在学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进行了这样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课上自己表现如何?哪位同学表现好?好在哪儿?”我刚说完,学生都纷纷举手发言。你一句我一言,课堂气氛得到升华。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能够肯定自己,学习他人,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