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990460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66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doc(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1:重庆市(南川)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机构编制单位: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编委会顾问:谭大辉 南川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游正焜 南川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陈 航 南川区委副书记 蒋宜茂 南川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郑泽辉 南川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余洪力 南川区政协副主席编委会主 任:钱建超 南川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编委会副主任:杨兴明 南川区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编委会成 员:唐亚鸿 南川区农业局局长 王中伦 南川区林业局局长 郑远学 南川区水务局局长 周正华 南川区规划局局长 王 勇 南川区国土房管局局长 广巨雄 南川区劳动保障局局长 霍剑瑜 南川区交

2、通局局长 钱齐妮 南川区卫生局局长 邓立洪 南川区广播电视台台长 张训芳 南川区组织部副部长王启华 南川区农办副主任廖泽淑 南川区大观镇党委书记王先平 南川区兴隆镇党委书记周英强 南川区土溪乡党委书记周英胜 南川区河图乡党委书记安 宇 南川区木凉乡党委书记编写小组: 周建国 郝 风 向 钟 周锡族 杨裕灿 陈虹佑 宋 敏 王 峰 江 蓬 肖 宇 张仁固 赵 耀 陈 梅 蒋 宏 王江海 李学武 周其明 苟小勇 薛君忠 刘 勇 唐廷全 目 录前 言5第一章 总则8一、基本概况8(一)规划范围8(二)人口及劳动力情况8(三)地貌8(四)气候9(五)土地利用9(六)农业生产概况9(七)农业生产条件10

3、二、示范区建设的意义11(一)提高粮油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供给的需要11(二)强化林业建设,改善山地丘陵生态环境的需要11(三)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12(四)创新体制机制,探索重庆统筹城乡发展路径的需要12三、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12(一)有利条件12(二)不利因素14四、规划的编制依据15(一)理论依据15(二)政策依据15(三)现实依据16五、示范区的建设定位16六、示范区建设的基本理念16七、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18八、示范区的建设目标18(一)总体目标18(二)具体目标18九、示范区的主要建设内容19十、示范区建设年限19第二章 优质绿色粮油产业发展规划21

4、一、示范区粮油生产现状及优势分析21二、发展思路22三、发展目标23四、规划布局23五、建设内容23(一)农田整治23(二)龙川江河道整治27(三)水利设施建设27(四)农业机械化建设28(五)科技支撑及示范建设29六、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32七、效益分析32(一)经济效益32(二)社会效益34(三)生态效益34第三章 健康生态畜禽养殖产业发展规划35一、示范区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发展优势分析35(一)发展现状35(二)存在的问题36(三)发展优势分析37二、发展思路38三、发展目标38四、规划布局38五、建设内容38(一)良种场建设38(二)规模化养殖场建设39(三)畜禽产品加工41(四)循环

5、利用工程41六、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41七、效益分析42(一)经济效益42(二)社会效益42(三)生态效益42第四章 生态林业发展规划43一、示范区林业产业及生态现状43(一)森林资源状况43(二)绿化状况43(三)林产品生产、加工现状43二、发展思路44三、建设目标44四、规划布局45五、建设内容45(一)速丰林工程45(二)低产林改造工程45(三)绿化工程45(四)苗木基地建设47(五)林产品加工47五、年度计划安排48六、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48七、效益分析49(一)经济效益49(二)社会效益50(三)生态效益50第五章 新农村集镇村庄建设规划52一、集镇建设52二、村庄建设52三、下涧口、

6、黎香湖统筹城乡示范片建设54第六章 统筹城乡体制机制创新55一、土地、林地流转机制55二、宅基地置换机制55三、耕地保护与土地开发利用机制56四、劳动力转移及充分就业机制57五、农民收入增长机制59六、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机制59第七章 保障措施61一、健全组织管理体系61二、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61三、建立科技支撑体系62四、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63五、建立市场与信息服务体系64前 言生态农业是遵循生态与经济规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建立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业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强调副产物的良性循环利用,注重农、林、牧、副、

7、渔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产出,有较强的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19世纪4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进入以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为标准的石油农业阶段。然而,高投入、高索取、高排泄的石油农业严重地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导致能源过量消耗、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食物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压力加大。为克服石油农业带来的系列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开始发展生态农业,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实现农业经济系统、农村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步优化,促进生态系统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世界各国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

8、等一系列主要文件,一致承诺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未来全球经济和社会长期共同发展道路,进一步确立了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的重要地位,生态农业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的生态农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一些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倡导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大体经历了村镇试点、试点县建设和大力发展三个阶段,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农业建设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97年8月,国务院在陕北召开全国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现场经验交流会,会上明确提出我国农业要走培育资源、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的路子。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

9、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发展有机农业”。通过探索和实践,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理论和经验,建立了不同的生态农业体系和模式。实践证明,生态农业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重庆是一个有着特殊市情的直辖市,是一个特大城市加一个中等农业省的构架;两千余万农村人口、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任务十分艰巨。重庆山地面积占重庆市国土总面积的75.8%,丘陵占18.2%,重庆农业属典型的山地丘陵农业。山地丘陵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自然条件差,耕地资源少、质量较差,普遍水源缺乏,水土流

10、失严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难以推广,农业生产效率长期处于低位;农业经营风险大,高温干旱、低温寡照、暴雨洪涝、地质滑坡、生物病虫等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这种山地农业的先天性缺陷,制约了重庆现代农业的发展。在重庆选择一个条件适宜的区域,开展山地生态农业发展的试验示范,探索符合重庆实际的山地生态农业发展路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探索及实践意义。南川区位于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内,处于重庆南部,是重庆市正在打造的渝南黔北地区经济高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承北启南,左右传递”的区位优势。拟规划建设的重庆(南川)生态

11、农业示范区,位于南川区北部,包括大观、兴隆、河图、木凉、土溪等5个乡镇,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区,且该区域经过多年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覆盖率已达45.2%,生态保护好,较好地协调了粮、林争地的矛盾,基本做到了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初步形成了其它地区要花10至20年的时间才可能建成的生态环境。可以说,与重庆市的其它区域相比,在大观等5个乡镇规划建设重庆(南川)生态农业示范区,具有起步条件好,投资及示范效应快捷的比较优势。通过重庆(南川)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借鉴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和示范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重庆市市情的山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探索及实践意义

12、。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南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编制完成了重庆(南川)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该规划重点提出了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等,是指导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文件,是地区、行业和部门编制示范区农业专项规划和实施意见的主要依据。第一章 总则一、基本概况(一)规划范围示范区地处南川区西北部,包括南川区大观镇、兴隆镇、土溪乡、河图乡和木凉乡,幅员面积246 km2。共涉及35个村(居委),343个村(居)民小组。有耕地139719亩,其中田97949亩、土41770亩。(二)人口及劳动力情况示范区总户数23531户,总人口7

13、9376人,有劳动力47387人(男25541人,女21846人;初中以下29919人,高中以上17468人)。截止2007年底,已转移就业21838人(男11866人,女9972人)。生态农业示范区劳动力就业现状见表11。表11 生态农业示范区劳动力就业分布现状人员分类小 计性别结构文化程度就业去向男女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农业20587115419046150065581就地转移第二产业209611269707071389第三产业28661008185810121854劳务输出21838118669972131948644合 计4738725541218462991917468(三)地貌示范区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区,岩层平缓,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5.2%。以单斜低山和坪状低山谷坝地貌为主,中部宽谷连片,一湾一坝,顺斜坡地势。海拔高度47900米,平均海拔740米。(四)气候示范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湿适度,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3.815.6,大于10的有效积温45105140,无霜期279297天,日照时数12101253小时,年降水量在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