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修类稿-明-郎锳-卷28.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990359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修类稿-明-郎锳-卷2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修类稿-明-郎锳-卷2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修类稿-明-郎锳-卷2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修类稿-明-郎锳-卷2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修类稿-明-郎锳-卷2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修类稿-明-郎锳-卷2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修类稿-明-郎锳-卷28.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卷二十八辯證類曲語有本捫蝨新話。王元澤詞曰。露晞向曉。簾幙風輕。小院閒晝。翠逕鶯來。驚下亂紅鋪繡。倚危牆。望高榭。海棠帶雨臙脂透。又因循過了清明時候。倦遊宴。風光滿目。好景良辰。誰共攜手。恨被榆錢買斷。兩眉長皺。憶高陽人散後。落花流水人依舊。這情懷對東風盡成消瘦。調寄倦尋芳慢。今曲中簾幙風柔。庭幃晝永。海棠帶雨臙脂瘦。因循過了清明也等句。本諸此。二花蕊夫人前蜀王建晚年。納徐耕二女。長為翊聖賢妃。次為順聖淑妃。後賢妃生王衍。淑妃號花蕊夫人。二妃遊燕污亂。亡國後乃隨衍入唐。半途遇害。後蜀孟昶亦有花蕊夫人。乃作宮詞者。國亡乃隨昶入宋。後為太宗射死。亦姓徐。 【 或曰費。】 菽園雜記又云。墓在閩之崇安

2、者。乃南唐宮人。選入宋宮。太祖號為小花蕊。予考二人最明。若是則有三矣。但就便入宋。死亦未必發葬閩地。恐崇安之墓為訛。不知陸公何據也。閩地彼時雖屬南唐。亦遙受降。唐自多事。閩復奪於吳越。獻表世宗。未必王氏宮人。民間女子。曾為李煜選也。梅雨碎金集云。芒種後逢壬入梅。夏至後逢庚出梅。神樞經又云。芒種後逢丙入梅。小暑後逢未出梅。人莫適從。予意作書者各自以地方配時候而云然耳。觀杜少陵詩曰。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黃梅。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蓋唐人以成都為南京。則蜀中梅在四月矣。柳子厚詩曰。梅實迎時雨。蒼茫覺晚春。此子厚嶺外之作。則又知南粵之梅雨三月矣。東坡吳中詩曰。三旬過久黃梅雨。萬里初來舶趠風。又埤雅云。

3、江湘二浙。四五月間有梅雨。(黑)敗人衣服。予嘗亦戲為詩曰。千里殊風百里俗。也知天地不相同。江南五月黃梅(黑)。人在魚鹽水滷中。是知天地時候。自有不同如此。黃鶴樓嘗言李白因崔灝題黃鶴樓詩既工。遂有恨不搥碎之說。故不再題而去。遂題鳳凰臺以擬之。今集中又有望黃鶴樓古詩一首。意前聞訛矣。然細讀之。乃是題黃鶴山者。樓固因山而得名。不應無一句到樓字上。此必刊題之訛。不然。何有崔灝題詩在上頭之句耶。又楊齊賢之註。但遇黃鶴樓處。或註鄂州、岳州。又曰在邠州。不知何也。下文復云因山得名。又似一矣。奪胎換骨冷齋夜話載。山谷曰。不易其意而造其說。謂之換骨。規摹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覺範復引樂天醉貌如霜葉。雖紅不是春

4、。至東坡則曰。兒童誤喜朱顏在。一笑那知是酒紅。此謂奪胎。予以山谷之言自是。而覺範引證則非矣。蓋東坡變樂天之辭。正是換骨。如陳無己挽南豐云。邱原無起日。江漢有東流。乃變老杜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皆此類也。若安石即事云。靜憩鳩鳴午。乃取唐詩一鳩鳴午寂。紅梅云。北人初未識。渾作杏花春。即晏元獻若更遲開三二月。北人應作杏花看。此乃奪胎也。山谷之言。但加數字。尤見明白。則覺範亦不錯認。如造字上加別字。形字上加復字可矣。永樂正德紀年之號。必擇正大光明之字。少有疑似。即不用也。如淳熙之淳。先用此純字。人有言純字有屯字在傍。遂不用也。有因時事而用好字眼者。如國朝天順之類是也。必不可重用。古今不易之道

5、。若用先朝字眼。有故而然。如唐德宗以建中、興元之亂。因思太宗貞觀、明皇開元為不可及也。故改元為貞元。各取一字。以法象之。至宋孝宗即用以為故事。如隆興則取建隆、紹興。乾道則取乾德、至道。若永樂乃宋時方臘 【 出宣和遺事】 并南唐賊張遇賢年號。 【 出五代史。】 而正德亦宋時西夏賊之年號。 【 出宋史。】 不知當時廷臣。更無一人記憶及此。即劉豫之母諡慈憲。宋理宗生母亦諡慈憲之事歟。張司封錢唐江干張司封廟。宋太宗朝進士。仁宗景祐中。出為兩浙運司。名夏字伯起。雍邱人也。正史作兵部郎。由前為兵部郎也。舊碑作張太常。由後嘉祐又有功而贈為太常少卿也。宋祠典作工部夏員外。訛也。俗呼司封。以其有功。授司封郎中也

6、。其稱謂不同如此。按四朝聞見錄云。杭州江岸。率多薪土。潮水衝激。不過三歲輒壞。夏令作石堤一十二里。以防江潮。既成。杭人德之。慶曆中。立廟於堤上。嘉祐十年。又因功贈太常少卿。政和二年八月。封寧江侯。改封安濟公。併賜其額曰昭貺。今廟中之碑作真宗時出為運使治塘。天聖間石塘又壞。運使田公、知府楊公。率僚屬祠公堤上。功成。贈太常官。封寧江侯。則慶曆年也。至大觀改元。封安濟。不知何據。予意葉紹翁之作四朝錄。尚近當時。所考必精。今廟之文。恐亦傳訛。且真宗時司封既築。何數年之後。田公、楊公又為築之。既曰石塘復壞於天聖。何至慶曆之時。方稱有功。朝命贈官封爵時之相去又遠矣。若夫四朝錄以為作堤十二里。碑文曰四千六百

7、四十丈。此則量約之數同也。但江塘有三十里之遠。而二文皆不言所修之處。予意必自司封廟地下至慶春門。蓋今自候潮門內以北一帶街坊土地。皆安濟之廟。必當時沿江小民。亦各立祠以祀。 【 蓋此街原係城外沿江之地。】 且慶春以北。又為新塘。乃國朝之築。而錢氏之築。想皆通塘之地矣。或歲久而中之一已壞。乃改為昭貺之再築。餘者或修或增。不至大壞。而為功之易耳。予嘗見杭志祀典。於昭貺之下。欠載碑文。因留心以考之。故略言於右。青衣泉考杭吳山重陽菴有泉曰青衣洞泉。臨安志、杭州府志皆以為唐開成間道士韓道古遇青衣童子入洞。故名。按洞宋為寧壽觀之地。韓侂冑鑿山為園。作為流觴曲水。自青衣下注於壑。十有二折。瀦於閱古堂前。即名泉

8、為閱古。 【 見說郛。】 故當時言官論侂冑有剏造亭館。震驚太廟之山。蓋宋太廟正當泉下之山也。又考陸放翁閱古泉記。則記中但言泉之甘寒、清冽。鋪敘地景。無青衣之事也。又曰泉壁有開成五年道士諸葛鑑元八分書。而癸辛雜志載為元年六月南嶽道士邢令開、錢塘令錢華題名。道士諸葛鑑元書。俱不言道士韓道古事也。作記時寧宗嘉泰三年。予意青衣之事。必見於嘉泰之後。咸淳之前。故陸記無而臨安志有也。今二志以為開成。非矣。而洞記以為見於大德丁酉。尤非也。予又恐韓閱古訛而為韓道古未可知。若夫建菴之日。必開成年間。鑿石之字可證矣。但恐名非重陽。至大德間。始有重陽之名。故石壁又有廣微子書大重陽菴字。 【 廣微。元時天師也。】 今

9、菴記曰韓之建菴無歲月。是考之不精。未知有八分題名之石刻。故泛云耳。惜八分之刻。歲久石泐。 【 明本下有長字】 今不明白。如末後諸葛鑑元書。止有元書二字。可嘆。集古錄碑字歐陽公集古錄中載後漢孔君碑及孔德讓碑。前碑考云。孔子十九代孫。官至河東太守。惜其正當名字處而磨滅。不可知也。後碑考云。宣尼公二十世孫。都尉君之子。字德讓。歷郡諸曹吏。惜名磨滅不知也。碑在孔林中。予以先聖宗譜考之。十九代孫河東太守名震。字元上。二十代孫郡曹吏字德讓。名謙也。都尉君名宙。正孔震之弟。不知歐公當時每碑或考或論。皆有下落。此何不借孔譜以考之耶。今為補之。不知二碑今尚在孔林否。共工考嘗讀董子禱雨文中。其神共工。意共工惡臣。

10、舜所流也。何以主水。後見淮南子原道篇曰。共工與高辛爭帝。不勝。遂潛於淵。註謂。共工以霸力行水於羲、農之間者也。杜預曰。共工氏以諸侯霸有九州。在神農之前。太昊之後。亦受水瑞。而律書顓頊有共工之陳。以平水害。兵家有共工水害。顓頊擒之之說。又史曰。共工作亂。振滔洪水。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女媧氏戮之。據此。則因其受水之瑞。能振滔之。死即以之為水神也。故後世言之者。以為名在羲、農之間是矣。非堯典方鳩僝功者。乃舜所流耳。其戮之者曰女媧、曰高辛、曰顓頊不同。世遠事微。紀之錯也。其曰為神者。豈有天人弗祐。以害天下者。可祀之耶。此董子所以不純也。偽墨艾納烏賊魚暴乾。俗呼螟脯。其魚腹中之墨。可以書紙。經

11、年而自脫跡。奸詐之徒。或以書券也。又龜尿磨墨。寫字於木板。可進寸許。雖水洗斧削。亦不磨滅。艾納出西域。似細艾。又松樹皮上綠衣亦名艾納。以之和合諸香焚之。能聚其烟。青白不散。亦奸人假以為仙者。皆以二物紿人。張顏書張旭雖以草書名世。予嘗見有郎官石之楷也。楷字無出顏、柳。柳雖有骨。似疏脫少勁拔。且書體一例。魯公之書。予所見者。東方朔像贊與金天王廟題名。皆大字也。一則莊偉。一則俊拔。小字如干祿帖與麻姑壇記。干祿則持重舒和。壇記則遒峻緊潔。似非一手所出。意者傳模鐫刻之有工拙耳。及觀多寶、座位等碑。則筆意又迥不同。把翫久之。筆畫形體。雖有粗細大小。而帖帖有法。愈看愈佳。此公之書百世不可及也。殆如公之為人。

12、雖所遇不同。無一毫之邪媚。正歐公云。杜濟之碑。雖不書名。殆非魯公不能也。正謂是耳。易文別見易曰。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李蕭遠運命論曰。何以正人曰義。易曰。履虎尾愬愬終吉。呂氏慎大篇曰。愬愬履虎尾終吉。欸乃欸。嘆聲也。亦作欵。本哀音。收灰、隊二韻。亦讀作上聲。欸。按說文無襖音也。乃。即俗之迺字。春秋傳以為難辭。王安石謂繼事之辭也。而說文亦無靄音。今二字連綿讀之。是棹船相應之聲。柳子厚詩云。欸乃一聲山水綠是也。後人因柳集中有註字云。一本作襖靄。遂即音欸為襖。音乃為靄。不知彼註自謂別本作襖靄。非謂欸乃當音襖靄也。黃山谷不加深考。從而實之。欸乃是湖中節歌之聲。元結有欸乃曲。已一錯也。其甥洪駒父又辯曰

13、。柳子欸乃靄一聲山水綠。而世俗乃分欸乃為二字。誤矣。 【 見冷齋夜話。】 尤為可笑。不知此欸乃字為何字也。雖海篇雜字中亦無也。又按劉蛻文集有湖中靄迺歌。劉言史瀟湘詩有閑歌曖迺深峽裏。元次山有湖南欵乃歌。則知二字有音無文者。特柳子用此二字。後人註之。毛晃增入韻中。故數子之意皆同。而用字自異。是數字不妨並行。特用其音意耳。韻會已少辯之矣。桂花四出諸花皆五出。蓋土之生物。五為成數也。巖桂止四出者。秋已屬金。西方金之成數又四也。故桂金色而四出。開於秋也。曹操不復姓曹操本姓夏侯。父嵩。為中常侍曹騰養子。嘗意其富貴之極。何不復姓。後見一書云。當時有以讖緯進者云。古者名官職不言曹。自漢以來。始名官盡言曹也。

14、至吏亦言屬曹。卒言侍曹。此非天意乎。操遂不復姓。此或實事。綠頭巾吳人稱人妻有淫者為綠頭巾。今樂人朝制以碧綠之巾裹頭。意人言擬之此也。原唐史李封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罰。但令裹碧綠巾以辱之。隨所犯之重輕以定日數。吳人遂以著此服為恥意。今吳人罵人妻有淫行者曰綠頭巾。及樂人朝制以碧綠之巾裹頭。皆此意從來。但又思當時李封何必欲用綠巾。及見春秋時有貨妻女求食者。謂之娼夫。以綠巾裹頭。以別貴賤。然後知從來已遠。李封亦因是以辱之。今則深於樂人耳。杭石經并考宋紹興二年。高宗宣示御書孝經、易、詩、書、春秋左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學記、儒行經解五篇。刻石太學。淳熙中。孝宗建閣藏之。親書扁曰光堯石經之閣。

15、朱子修白鹿洞書院。奏請石經本。即此是也。元初。西禿楊璉真伽造塔於行宮故址。欲取碑石疊塔。時杭州路官申屠致遠力爭止之。幸而獲免。後學為西湖書院。碑閣俱廢。國朝改為仁和學。後洪武末徙仁和學於城隅之貢院。而石經亦舁致焉。歲深零落。踣臥草莽間。而龜趺螭首。十缺其半。宣德元年。侍御吳訥屬郡收緝。凡得百片。置之大成殿後兩廡。已為不全之器矣。然向微申屠公之力。此物安知其所耶。蓋亦輟耕錄中唐義士之流也。惜無所考。不能備述其人耳。又有高宗自製伏羲、堯、舜、湯、武、孔、顏、曾、孟贊并書。仍小書七十二賢贊。李龍眠圖像。今與石經並存。唯秦檜之文。侍御磨去之矣。近於正德十三年。宋侍御復移至杭州府學之廡。至於歷代石經。漢有蔡邕隸書。傳稱六經。止是易、書、公羊、禮記、論語。 【 見洛陽記。】 此石在洛陽太學門外。魏有邯鄲淳所書三體石經。予意此亦恐訛。蓋淳乃漢順帝時人。作曹娥碑時。年必二三十矣。至魏文帝已百數十年。魏略載淳為博士。恐又一人。否則或梁鵠、鍾繇等書。晉惠帝時。侍中裴頠修學。書經刻石皆在洛陽。唐貞觀時。太宗命唐元度書九經訓釋。是名九經字樣。文宗時。高重為祭酒。與鄭覃復刻九經。皆在長安國學也。後蜀孟昶時。孫逢吉等五人書刻七經周易、爾雅、毛詩、尚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