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十一种群和群落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98628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专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十一种群和群落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西专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十一种群和群落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西专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十一种群和群落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西专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十一种群和群落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西专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十一种群和群落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专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十一种群和群落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专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十一种群和群落含解析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质检卷十一种群和群落(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6分)1.(2019四川宜宾诊断)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应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C.相对湿度、年降水量等气候因素可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答案:A解析:跳蝻活动能力弱,适宜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使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导致种群的出生率下降,进而导致种群密度降低,B项正确;相对湿度、年降水量等气候因素的变化

2、会影响种群的数量,进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C项正确;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D项正确。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2月份成熟个体的数量大于8月份B.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C.在2月份捕捉成熟个体,对该种群数量影响最大D.8月份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答案:A解析:2月份成熟个体的比例大于8月份,但2月份和8月份个体的数量未知,所以2月份成

3、熟个体的数量不一定大于8月份,A项错误;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表明在10月份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项正确;2月份成熟个体比例最高,在2月份捕捉成熟个体,对该种群数量影响最大,C项正确;8月份该种群的未成熟个体较多,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项正确。3.下表为三个相邻群落的植被丰富度的调查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群落植被丰富度/种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甲群落21.535.519.5乙群落17.523.816.25丙群落2231.813.5A.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对三个层次植被丰富度调查时样方大小要一致B.甲群落植被丰富度最高,一般情况下甲群落整体的丰富度也最高C.乙群落植被丰富度最低,该群落的演替

4、可能还没达到相对稳定阶段D.丙群落的草本层丰富度最低,可能因为该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植被比较茂密答案:A解析:用样方法对植被丰富度进行调查时,不同种类植物应采用不同大小的样方,如乔木的样方一般为100m2,而草本的样方一般为1m2。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环境和食物条件,所以一般而言,群落的植被丰富度高,群落的整体丰富度也高。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演替到稳定阶段时,群落的丰富度一般较高,乙种群的丰富度低,可能是群落演替还没有达到稳定阶段。丙群落的草本层丰富度最低,但总的植被丰富度并不低,可能因为该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植被比较茂密,光照强度不足,影响了草本层植物的生长

5、。4.在某人工饲养的线虫种群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不能产生成熟精子的突变型雄虫。有学者分别观察了一定数量的野生型雄虫与突变型雄虫的存活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断最合理的是()A.能否产生成熟精子对雄性线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B.该线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在第1520天时,线虫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野生型雄虫比突变型雄虫的平均寿命长答案:A解析:分析曲线图可知,两类雄虫存活率变化曲线不同,说明能否产生成熟精子对雄性线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不能产生成熟精子导致突变型雄虫存活时间较长,A项正确;两曲线均显示幼龄个体存活率为100%,老龄个体存活率下降,说明该线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项错误;

6、在第1520天时线虫存活率下降,但不能说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大小关系,C项错误;野生型雄虫存活率提前下降,说明野生型雄虫比突变型雄虫的平均寿命短,D项错误。5.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保持不变B.种群数量大于K/2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减小C.培养瓶中的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密度就对其增长有了制约作用D.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在种群数量接近K/2时进行捕捞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答案:C解析: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在K值处上下波动,A项错误;种群数量大于K/2,小于K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项错误;若要使鱼类资源可持续增产,应在

7、种群数量大于K/2时捕捞,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此时增长速率最大,D项错误。6.Nt表示该种群第t代的种群密度,Nt+1表示该种群第t+1代的种群密度,右图表示某经济动物种群密度Nt与Nt+1/Nt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为a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c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种群密度为b和e时,该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D.种群密度为d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纵坐标表示Nt+1/Nt,若纵坐标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下降;若纵坐标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增加。当种群密度为a时,纵坐标小于1,则此时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A项正确;种群密度为c

8、时Nt+1/Nt最大,说明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并非c为该种群环境容纳量,B项错误;种群密度为b和种群密度为e时,Nt+1/Nt等于1,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项正确;种群密度为d时,Nt+1/Nt1,说明种群数量在增加,推测该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项正确。7.下面是某地沙丘上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最可能是该地区雨水增多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中所有种群的数量都呈“S”型增长D.不同时期群落中优势种群不同与植物对光、肥、水等的生长需求不同有关答案:C解析:在沙丘、裸岩等上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项正确

9、;植物类群的增加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如土壤含水量、温度、光照、矿质元素等,不同地区、不同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影响因素不同,干旱地区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水,B、D两项正确;演替中优势种的数量会增加,而劣势种数量一般会减少,甚至消失,C项错误。8.下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C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D.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知,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数量减少,然后在一定水平稳定,故桑毛虫环境容纳量变小,A项正确;B点时,暴

10、猎蝽种群数量增长得最快,故增长速率最大,B项正确;C点时,暴猎蝽数量达到最多,而桑毛虫数量减少到较小值,故限制暴猎蝽数量增长的因素是食物,C项正确;由图中桑毛虫和暴猎蝽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知,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捕食关系,D项错误。9.(2019北京西城期末)对不同经营强度下毛竹林土壤动物类群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经营强度土壤动物类群/(种m-2)杂食腐食植食捕食总计粗放经营林(低强度)245314笋竹两用林(中强度)333312笋用林(高强度)13318A.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类群的丰富度B.土壤中的腐食动物作为分解者有利于物质循环C.结果表明过度经营会降低土

11、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D.不同的经营强度会改变自然群落的演替方向答案:A解析: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差,因此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类群的丰富度,A项错误;土壤中的腐食动物为分解者,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项正确;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笋用林(高强度经营)的物种丰富度最低,粗放经营林(低强度经营)的物种丰富度最高,说明过度经营会降低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C项正确;不同经营强度下物种丰富度不同,说明不同的经营强度会改变自然群落的演替方向,D项正确。10.下图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曲线代表群落的次生演替,b曲线代表群落的初

12、生演替B.图中C点到D点表示生态系统可能遭到破坏C.E点处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且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D.E点可代表群落达到平衡状态,其类型由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答案:C解析:a曲线的起点处生物多样性不为0,说明其代表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而b曲线的起点处生物多样性为0,说明其代表的群落演替是在原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方,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所发生的初生演替,A项正确;图中C点到D点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可能的原因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B项正确;E点处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但各种群密度不一定都能达到最大,C项错误;E点后生物多样性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群落达到平衡状态,群落的类型由气候和土壤条件

13、决定,D项正确。11.头细蛾帮助小叶黑面神传粉,并将卵产于雌花中。每颗小叶黑面神果实中有6粒种子,而每条头细蛾幼虫发育需消耗24粒种子。含头细蛾幼虫的果实中大多数只有1条幼虫。调查小叶黑面神的2种果实中头细蛾幼虫的存活情况,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果实类型果实总数颗卵数枚成活幼虫数条幼虫成活率%无梗果实22826716963.3有梗果实49552014227.3A.种子适度保留利于小叶黑面神与头细蛾互利关系的维持B.有梗果实比例上升会造成第二年头细蛾的种群密度降低C.头细蛾幼虫成活率越低,小叶黑面神种群数量将会越多D.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由题意

14、可知,头细蛾帮助小叶黑面神传粉,并将卵产于雌花中。每颗小叶黑面神果实中有6粒种子,而每条头细蛾幼虫发育需消耗24粒种子,说明它们之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所以种子适度保留利于小叶黑面神与头细蛾互利关系的维持,A项正确。由数据分析可知,有梗果实比例上升时,虽然卵数较多,但成活的幼虫数少,所以会造成第二年头细蛾的种群密度降低,B项正确。由它们的互利共生的关系分析可知,应是幼虫成活率越高,小叶黑面神种群数量将会越多,C项错误。两种生物彼此有利又互相制约,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34分)12.(16分)人类的活动导致某滩涂湿地水分减少、不断退化,其植被变化顺序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5、。海三棱藤草群落芦苇群落芦苇柽柳群落旱柳群落(1)海三棱藤草群落被芦苇群落替代的现象称为(填“初生”或“次生”)演替。该地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为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法进行采集、调查。(2)由芦苇柽柳群落演变为旱柳群落的过程中,柽柳与旱柳的种间关系为,旱柳的数量变化呈现“”型增长,一定时间后,旱柳的种群数量趋于稳定,该种群的数量最大值称为。(3)图中四种群落是根据群落中的命名的。土地较干旱的地方分布着大量旱柳,在土壤湿度较大的地方分布着大量芦苇,芦苇低处分布着海三棱藤草,上述描述体现了群落的结构。(4)图示群落的变化说明了人类的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答案:(1)次生取样器取样(2)竞争S环境容纳量(K值)(3)优势种垂直结构和水平(4)速度和方向解析:(1)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2)柽柳与旱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