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鹤庆县第一中学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984822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9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鹤庆县第一中学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云南省鹤庆县第一中学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云南省鹤庆县第一中学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云南省鹤庆县第一中学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云南省鹤庆县第一中学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鹤庆县第一中学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鹤庆县第一中学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鹤庆县第一中学初中部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亲爱的同学们: 快乐化学 放松心情 相信自己 我会成功!说明:1、本卷包括四大题,共33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K-39 Fe-56 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42分)1、下列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食物腐烂 C、金桂飘香 D、尘土飞扬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

2、性气味的气体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4、某1 L纯牛奶的包装盒上面有如下一些数据(每100 g内):脂肪3.3 g、蛋白质2.9 g、非脂乳固体8.1 g、钾145 mg、钙115 mg。这里的钾、钙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5、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它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下列过程中,你认为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的是( )A、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B、蔗糖和水混合后得到糖水C、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D、蒸馏法淡化海水6、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

3、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 m3的钢瓶中,这说明( ) A、分子是运动的 B、分子的大小可改变C、分子本身可改变 D、分子之间有间隔7、下列各项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 )A.吸附 B.沉降 C.电解 D.消毒8、下列现象或操作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选项生活现象分子的特性A篮球充气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B在花园里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时,分子可分D湿衣服晾干分子的质量很小9、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C.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10、

4、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 )A中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C质子和中子数都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11、今年甘肃南部舟曲县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 加热煮沸 消毒杀菌(用漂白粉) 过滤 自然沉降. 较合理的顺序是( )A. B. C. D.39 Y钇88.9112、中围科学院院士徐光宪研究稀士理论,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下图是稀土元素钇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钇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9 B钇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钇元素的元素符号为Y D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13、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原因之一是

5、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B其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D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414、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50 B.86 C.136 D.22215、化学实验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A.燃烧匙 B.蒸发皿 C.量筒 D.试管16、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代表一种物质的是( )A. N2 B. O C. H D. Fe17、下列化学

6、用语和名称相符的一组是( )A、 MgO2 氧化镁 B、2H 2个氢元素C、 2H2 2个氢分子 D、CA 钙18、中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中学生不能吸烟。其原因之一是香烟燃烧时会放出多种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其中元素间的质量比为3:4的有毒物质是( )A.NO B.NO2 C.SO2 D.CO19、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如下,正确顺序是( )给试管加热;熄灭酒精灯;检查气密性;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堵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从水中取出导管。 A、 B、 C、 D、20、第29届奥运会于2020年8月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奥运会倡导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

7、,人文奥运”的理念。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是( )A垃圾采用露天焚烧处理 B禁止使用合成材料C日常用品使用绿颜色的 D采用太阳能路灯照明21下列有关概念的辨析中正确的是 ( )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中子数决定;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22、(5分)用恰当的化学符号表示:2个二氧化碳分子_ 2个氢原子_ 2个硫酸根离子_氦气_ 五氧化二磷_ 23、(4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根据氦气氢气氮气氧气等物质的性

8、质或用途,填写下列空格(填序号):(1)可以燃烧的气体是 ;(2)人类生命活动离不开的气体是 ;(3)新鲜的“蛋黄派”袋内被空气含量(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充得鼓鼓的,这种气体是 ;(4)可填充霓虹灯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气体是 。24、(5分)指出下列物质的分类,将序号填在横线上。红磷 五氧化二磷 海水 液氧 高锰酸钾 清新洁净的空气 水 过氧化氢其中,(1)属于混合物的是_, (2)属于纯净物的是_,(3)属于单质的是_,(4)属于化合物的是_,(5)属于氧化物的是_。25、(3分)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他要在棉花上滴加浓氨水,所需用的仪器名称是 。他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9、该实验证明了 。26、(6分)“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发展水利,改善民生”。(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右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3)硬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填一试剂)来区分硬水和 软水,可通过 的方法使硬水软化。(4)右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产生的气体是 。(5)地球表面约有7l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1。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填序号)A洗澡擦香皂时不关上喷头 B不间断放水刷牙C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D用洗衣水冲厕所27、(7分)(1)右图是某

10、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据此在下表中填写有关该元素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种类(填“金属、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电子的变化情况(填“得、失”)形成离子的离子符号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该元素与钠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当x y = 10时,该粒子是_类别(填:“原子、分子、离子” )28、(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0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化学式C3N6H6C3N3(NH2)3,无味,密度1573 gcm3 (16 )。常压熔

11、点354 (分解);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 。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氰化物通常具有毒性。材料二:我国四川5.12地震灾区灾后急需大量消毒剂对灾区饮用水、环境进行消毒,防止灾后疫情发生。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消毒泡腾片,其中二氧化氯是最新一代高效、广谱、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保鲜剂,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二氧化氯列为第四代A1级安全高效消毒剂。 (1)总结材料一中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写一点): ;(2)三聚氰胺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3)为安全起见,一般采用三聚氰胺制造的食品都会标明 “不可放进微波炉使用”。试解释相关原因: 。(4)写出材料二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三、分析与综合(每空1分,共18分)29、(9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1) 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3)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为 ; (4)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ab(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