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中外首饰.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98399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代中外首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历代中外首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历代中外首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历代中外首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历代中外首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代中外首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代中外首饰.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中国古代首饰发展史1.1.1原始社会1、社会发展背景 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8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人,50万年前的周口店北京人,以及一万七千多年前生活在周口店的“山顶洞人”都是我国最古老的先民。他们已经跨出了与其他动物形成本质差别的第一步,学会了生产和使用劳动工具,其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是石器制造。人们开始对石头进行加工,用尖状石头来做砍砸器,而片状石头用来做削割器。如果从审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对以用为本的形的概念的形成已经具备了最原始的审美因素。随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又学会了磨制技术,对石器进行了更精细的加工,并经过磨光,钻孔并穿绳 ,大大增加了使用的功能。在制造过程中,

2、人们已形成了直线与曲线,对称与均衡,方与圆等一些基本的形式法则,人们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意识已大为增强和完善,并逐步发展成不仅对石材的形状进行加工,还有意识的选择一些纹理细腻,色泽晶莹的石头进行精密加工,挂在身上作为一种没有什么使用价值的装饰。至此,真正意义上的首饰开始形成。2、原始社会首饰形式特点 从图1-1中可见,山顶洞人已经开始用钻孔,磨光和刻纹等技术,把石块,海贝,兽骨等制成装饰品,甚至还染成红色加以美化。由于原始社会人们从生产中首先接触的材质为石头,随着人们对石器材质的进一步认识和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丰富,最早的首饰材质种类也是与石器生产紧密关联的玉石工艺也就发展起

3、来,形成独立的玉石首饰文化。1.1.2夏商周时期1、社会背景分析 原始社会晚期,社会结构逐步发生变化,男性在社会中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并以父系血缘关系建立起了众多的氏族公社,完成了由母系向父系社会的结构性转变,并出现了管理和协调所需要的不同社会层次。一系列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较之原始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个时期最典型的工艺是青铜工艺,无论是造型,纹样还是铸造工艺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而且充满神秘之感,充分显示出奴隶主统治阶级希望用神灵的观念来威慑奴隶阶层的本意。除此以外,陶瓷工艺也有了新的发展,并在原有基础上创烧了白陶和釉陶,进一步创烧出原始青瓷。2、首饰形式特点 该时期首饰佩饰除富于宗教

4、性的内涵之外,更赋予了阶级内涵。当时的首饰佩饰,有骨、角、玉、蚌、金、铜等各种制品,玉制品最为突出。首饰的发展仍以玉石雕刻为主。商周时期的玉器,从材质来看有青玉,白玉,墨玉,黄玉以及绿松石,孔雀石和玛瑙等,从品种上看主要有礼器,日用品,配饰品,兵器和工具等。礼器是玉器工艺中最为精美的一类。他主要包括壁,宗,圭,抉,璜,角(图1-2左)等。除了礼玉工艺外,配饰玉器也非常丰富。造型多为动物形象,如玉龙,玉人,玉鸟,玉兔,玉象,玉羊等(图1-2右)。日常生活用品:玉梳,玉簪,玉带钩等也比较多见。 由于青铜工艺的发展以及黄金被人们的认识,黄金也被用来制作首饰。此时的金属成型,金属雕刻等工艺都已经比较成

5、熟。图1-3中的金臂钗截面直径0.3厘米,钏直径12.5厘米,其中一只重93.7克,另一只重79.8克,两件含金量为85,余为少量的银及微量的铜。各用一条将两端捶扁呈扇状,变成环形。 1.1.3秦汉时期1、社会背景分析 到两汉时期,由于社会稳定,国力强盛,玉文化也蒸蒸日上。汉代玉器继承了战国时代玉器的传统,并有所变化和发展。玉礼器(所谓瑞玉)较前减少,已不再是玉器品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各种作为装饰用的玉佩饰大大增加,用于丧葬的玉冥器亦显著增加,玉用具也有较大的发展。在雕琢工艺方面,圆雕、高浮雕、透雕的玉器和镶玉器物较前增多。纹饰的风格由以抽象为主转向以写实为主,一些像生类玉器也有了现实感和生命

6、力,形神能巧妙地结合于一体,这些都为先秦玉器所不及。2、首饰形式的特点这个时期首饰的材料也相对丰富了许多。除了玉和黄金材质外(图1-5和图1-6),木制饰品也大量出现,伴随木制饰品的出现,轻巧华丽的漆器工艺也 得到发展(图1-7和图1-8),漆艺的装饰彩绘以红 黑两色为主,间以黄,绿,蓝等色,色彩分明,典雅华贵。1.1.4魏晋南北朝1、社会背景分析 魏晋南北朝在历史上是处在分分合合,既有冲突又有融合的时期。在继承秦汉的传统工艺文化的同时,由于少数民族以武力征服了中国北方,反之他们又被先进的中原本土文化征服。因此这种相互征服中的相互影响同样表现在艺术的交融中。这是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色之一。其时代

7、特色之二,是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最广泛的传播,宗教性质的工艺美术在这个时期得到发展,反过来也带动整个社会的工艺水平的提高。其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全面自觉的时期。在此前,工艺美术大多反映神秘不可知的神鬼世界,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在首饰作品中也出现了许多清新之处。2、首饰形式的特点 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这个时期的金银器数量较多。金银器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扩大,制作技术更加娴熟,器形,图案也不断创新,较为常见的金银器仍为饰品,即镯,钗,簪,环,珠和各种雕镂锤铸的饰件,饰片等。这个时期的戒指,錾刻花纹增多,戒面扩大,有的还雕镂纹样,或镶嵌宝石。这个时期,掐丝镶

8、嵌、焊缀金珠等手法仍盛行不衰。这个时期的金银器皿仍不多见,且所见大都带有外来色彩。从形制、纹饰看,均具有明显的西方风格,反映了当时与西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同时,随着佛教及其艺术的传播,这个时期金银器的制作和功能亦颇受影响。花纹用金丝掐制,并焊饰小金珠,镶嵌珍珠、琥珀、宝石等。图1-9中是黄金制作的金步摇。他是为展现妇女步行时婀娜多姿的身态而设计制作的,反映那个时期的妇女开始追求柔弱妩媚之美。图1-10是北魏时期的黄金制作的马链饰品。马是当时人们的亲密伙伴,因此对其装饰间接的显示了主人的审美情趣和身份地位。图1-11中的鹰鸟造型的金冠代表了少数民族的强悍奔放的性格。他与图十中的金步摇的审美取向

9、恰恰反映了艺术交融时期的多风格化的特点。1.1.5唐代时期1、社会背景分析 唐代国力强盛,政局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相当发达,又吸取了东西方的外来文明,衣冠服饰承上敢下,丰富多彩,是我国古代服饰发展的重要时期唐代,也是首饰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一方面是金银器制作有了重大发展。从文献史籍记载来看,皇室贵族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金银器皿,皇室赏赐大臣百官,中央和地方官史向皇帝贡奉,金银器是重要物品之一,例子之多,不胜枚举。2、首饰形式特点(1)纹样特点:唐代金银器纹样丰富多彩。包括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植物纹饰是唐代金银器中表现得最多的题材,有写实性的,有图案化的,品种繁多。其中花结是唐代审美观念的升华,

10、顾名思义,花结当是花叶枝蔓编结成的图形。这亦是一个概括性的称呼,过去称为团花的不少就属于花结纹。 从唐代金银器看,主要以忍冬、莲花、石榴、蔓枝结成的花朵。编结方式是枝条向内或向外对卷,形成一个石榴形、桃形。图形内外繁简适度地点缀一些花枝、花叶纹。显得清丽素雅,结曲轻巧,疏密相间,主次分明。 与大量出现的禽鸟、瑞兽、花卉纹相比,唐代金银器中有关人物故事、社会生活的图纹就少得多了。正因为如此,这些图纹有时就因物以稀为贵,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反映历史人物的,有描写周文王渭水访姜太公即太公钓鱼的故事。反映现实社会生活题材的,包括了方方面面。狩猎纹是较为多见的题材。仕女生活题材尤为多姿多彩,有乐伎、梳妆

11、、游乐等。乐舞人物也多有表现,穿戴不同,手持各种乐器。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器物上有的人物图,从人物形态与衣饰看显然是唐代现实生活中来来往往的域内外人物的写照。 (2)工艺特点: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技术也极其复杂、精细。当时已广泛使用了捶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器物的成型,最主要的制法是捶击成型,还有浇铸成型、浇铸及捶击成型、捶击焊接成型、焊接成型等。1.1.6宋辽金元1、社会背景分析 和唐代相比,宋代似乎不那么辉煌。其实虽然宋代由于南北方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割裂使中原政权在国势上远不及唐朝强盛,但在中国文化史上仍是一个异常繁荣的时代。和前代的艺术相比,宋代艺术整体上说没有秦汉

12、的磅礴大气,没有隋唐的雍容华贵,但更富于理性的精神和生活的情趣,于不经意中透者雅致和清新,与平淡中见俊秀,他是文人士大夫的审美理想与市民文化的完美结合。市民作为一个新的生产、消费阶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以至于普遍产生了对工艺品的需求,创制出许多合乎市民心理和口味的作品。当时的玉器主题形式有世俗化、装饰化倾向,而且,宋代玉器在继承唐代重体量、重神似的玉雕艺术基础上又有了前进。在宋代画院影响下的宫廷玉器多重画理,比例适当,出现了形神兼备的玉雕艺术。如果说唐代玉雕是雕塑性的,那么宋代玉雕则是绘画性。各种深浅浮雕、圆雕和镂雕部很有特色。宋代由于民族矛盾的激化,辽、金、女真等族的压境,财政困拙,政府屡次

13、下令提倡节俭,首饰品为数不多。2、首饰形式特点 宋代首饰主要有头饰、耳饰、颈饰、腕饰、腰饰、带饰等。可见,宋人有佩戴坠饰的风气,且作品多以玉为之。 辽、金、元时期,存在着相当成熟的制玉业,存在着崇拜及使用玉器的时俗,制玉工艺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金人与元人皆有于帽顶加饰件的习俗。辽、金、西夏、元时期多有鎏金银冠和金步摇钗头饰、耳饰、银项圈、项饰、臂饰、革带、佩饰等。 1.1.7 明代1、社会背景分析 明代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时代。其艺术风格既不同于宋代的纤巧工细,也不同于元朝的粗犷豪放,而别具质朴敦厚的特色。2、首饰形式特点 在首饰上不仅继承和发展宫廷首饰的种类和造型特点(如图18的皇冠和图2

14、0的金钗和金簪等),与世俗民众生活紧密相连的民间首饰也大大发展(图22和23)。区别于宫廷工艺的细巧严谨,民间首饰表现出自由健康的精神面貌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追求求善,求真,求美和迎祥祈福的心理。 1.1.8 清代1、社会发展背景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文化发展趋于保守。其金银首饰一改唐宋以来或丰满富丽、生机勃勃,或清秀典雅、一曲恬淡的风格,而越来越多地趋于华丽、浓艳,宫廷气息也越来越浓厚。那造型的雍容华贵,宝石镶嵌的色彩斑斓,特别是那满眼皆是的龙凤图案,象征着不可企及的皇权。这一切都和明清两代整个宫廷装饰艺术的总体风格和谐一致,但却和贴近世俗生活的宋元金银器制品迥然不同。然而,明清两代金银制

15、品的发展轨迹明晰可见,其分野之界限也十分鲜明。大体上说,明代金银器上委托锦生动古朴的风格,而清代则极为工整华丽。在工艺技巧上,清代金银制品的那种细腻精工,也是明代所不可及的。2、首饰形式特点清代金银制品的加工特点可以用“精”“细”二字概括。在制品的造型、纹饰、色彩调配上,均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从清代金银首饰制品的器形和纹饰来看,已全无古朴之意,一味追求富丽华贵。其造型随制品的功能的多样化而更加绚丽多彩,纹饰则以繁密瑰丽为特征,或格调高雅,或富丽堂皇,再加上加工精致的各色宝石的点缀搭配,整个制品更是色彩缤纷、金碧辉煌。在工艺上清代还出现了在金银制品上点烧透明珐琅、掐丝填烧珐琅以及金胎画珐琅等新工艺,这类作品在清宫非常流行,造型别致,色条浓郁或有雅丽,更增添了宫廷物品的富贵气息。1.2 西方首饰设计发展史简介 1.2.1 史前首饰主题形式的起源西方首饰从开始诞生到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蕴涵着浓厚的西方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这些首饰的不同类型、材料及加工工艺特点都包含着社会和时代背景的信息。1、社会发展背景追踪首饰主题出现在人类艺术史中的准确日期是困难的,但考古学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推断的证据:当语言使史前人可以与他的同辈交流,当直立使他们可以用手工作以及制作自己的工具,他因而可以提供自己的需要,以及使用物体作中介物,直接与现实联系,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