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981521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docx(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 提要 本文回顾和梳理了20世纪中日学者有关唐宋变革观依据的分期理论和主要观点以及对唐宋社会历史研究的影响,并对其不同特点作了比较和简要的评议。关键词 中日 分期 唐宋 变革近年来,唐、宋史学界不约而同地认识到,打通唐宋断代界限,是提高唐、宋史研究的重要途径。而要打通唐宋研究,在20世纪颇有影响的唐宋变革论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故重新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于是有关这个话题的讨论会和相关文章也日渐多起来,这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情。笔者在这里仅对过去的讨论作一些梳理。一、中日学者唐宋变革观的分期异同依据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划分历史阶段是历史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台湾中国通史论文

2、选的编辑者说地好历史的最大特性就是变,研究历史就是要明了它的变化情形,若不分期,就不易说明其变化真相。历史分期的目的即在于帮助我们找出历史的变点,进一步观察它的质变和量变,从而了解各时代的特性。从这个角度而言,唐宋变革说实质上就是对中国历史的一种分期。 唐宋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动时期,虽然从宋以降至近代已多有学者认识到这种变化,但是从分期的角度提出唐宋变革当首推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号湖南,1866-1934),1910年,内藤湖南在日本历史与地理第9卷第5号上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着差异。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他的这种新观点是建立在新的历史分

3、期方法基础之上的。他说由于过去的历史家大多以朝代区划时代,所以唐宋和元明清等都成为通用语,但从学术上来说这样的区划法有更改的必要。不过,为了便于讨论,在这里暂且按照普通的历史区划法,使用唐宋时代一词,尝试综合说明从中世转移到近世的变化情形。 - 中国通史教学研讨会编:中国通史论文选,台北华世出版社1979年版,第62页。 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着选译,中华书局1992年出版,第10页。 内藤湖南先生所说的从学术上重新划分中国从中世转移到近世的变化,大致是受了欧洲人的传统分期法的影响,即所谓西洋史上古,中古,近代的正统分期法,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而日本史学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中国历

4、史的分期问题一直墨守着三分法,即分为古代、中世及近世(或称为上古、中古及近代)三段。内藤湖南对中国历史的时代划分是上古(至后汉中叶);中世(中古,从五胡十六国至唐中叶);近世(前期:宋元;后期:明清厂。其后,宫崎市定在继承内藤湖南观点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指出古代、中世、近世的三分法亦适用于东洋史,即从世界史的角度重新解释近世概念,认为宋以后是中国的近世文艺复兴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史学界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有了新的变化和反思,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被日本史学界运用到中国史的研究中,由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兴起把中国史纳人世界史普遍发展这一所谓世界史的基本法则适用于中国史,宋史研究这一领域也不例外。

5、具体到唐宋变革论则表现在提升了社会经济史在论证唐宋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地位,也就是说为了论证中国史也和西方世界一样发展,检验封建制被视力占有关键位置的论证。中国学者对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时代划分与日本学者有很大不同,中国学者对中国历史的分期虽然多种多样,但较有影响的大致有两种。一是雷海宗先生把中国历史分作两大周:第一周,由最初至西元三八三年的淝水之战,大致是纯粹的华夏民族创造文化的时期,外来的血统与文化没有重要的地位。第一周的中国可称为古典的中国。第二周,由西元三八三年至今,是北方各种胡族屡次入侵,印度的佛教深刻的影响中国文化的时期。无论在血统上或文化上,都起了大的变化。第二周的中国已不是当初华夏族

6、的古典中国,而是胡汉混合梵华同化的新中国,一个综合的中国。虽然无论在民族血统上或文化意识上,都可说中国的个性并没有丧失,外来的成分却占很重要的地位。显然。雷海宗先生是以文化史观划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力图打破欧洲人的传统分期法。在雷先生看来,唐宋处在第二周,南北朝隋唐五代(西元383-959)是一个大的过渡,是一个综合与创造的时代,宋代的300年则是一个整理与清算的时代。二是以斯大林五个社会形态理论划分中国历史。20世纪50至80年代初,历史分期曾是中国史学界一个热门话题,但多集中在讨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起始,形成十数种说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西周封建说、战国封建说和魏晋封建说。而对中国封

7、建社会内部的分期虽然也有多种标准和划分方法,但唐宋时期处在封建社会由前期向后期转变的时代,为大多数学者及教科书所认同:唐朝和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两个重要朝代,在社会性质上没有发生什么根本变化,但放眼中国封建社会史的全过程,就会发现,从唐中叶到宋代确实发生了一些重要而显着的变化。除此外在封建社会的后期起始上有不同的看法,即有以隋朝建立、安史之乱、两税法颁行、唐末农民战争、北宋建立等断限。- 宫泽知之:唐宋社会变革论。译文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6期,第22页。 雷海宗:断代问题与中国历史的分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第烟卷第1期(1936年)。 胡如雷:唐宋之际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史学月刊1960年

8、第7期:收入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所以在认识唐宋之际发生巨大变革上,中国学者与日本学者有相同之处,但在变革的社会性质上又有很大的不同。二、日中学者唐宋变革观的主要内容1日本学者的宋代近世说与宋代中世说内藤湖南认为唐宋变革或者说是从中世向近世的转移,应根据贵族政治的衰颓和独裁的兴起这一点,而从贵族政治进入君主独裁政治则是任何国家都能看到的自然顺序,是世界史的普遍现象。在中国唐宋时期贵族的失势的结果,使君主的地位和人民较为接近,任何人要担任高职,亦不能靠世袭的特权,而是由天子的权力来决定和任命,君主在中世虽然居于代表贵族的位置,但到了近世贵族没落,君主再不是贵族团

9、体的私有物,他直接面对臣民,是他们的公有物,与此同时,人民的地位亦有显着变化。中国本来不是以法治国,不承认人民的权力,但近世人民的地位和财产私有权,与贵族政治时代大异其趣。贵族时代,人民在整体贵族眼中视若奴隶,隋唐时代开始,人民从贵族手中得到解放;中国虽然完全不承认人民的参政权,但贵族阶级消灭后,君主和人民直接相对,亦是进入近世政治以后的事情,具体说唐代租庸调制,意味着人民向政府纳地租,服力役和提供生产成果。唐代中叶开始,这个制度自然崩坏,改为两税制,人民从束缚在土地上的制度中得到自由解放,到了宋代经王安石的新法,人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意义更加确实;另一方面,君主和人民中间等级的官吏亦改为选举,

10、官吏从君主独裁时代的配合庶民方式变为容许机会均等。朋党的性质亦有所改变,唐代朋党以贵族为主,专事权力斗争,宋代朋党则明显地反映了当时政治上的不同主义;经济亦有显着变化,唐宋之交为实物经济之终结,货币经济之开始。学术文艺的性质亦有明显变化,经学由重师法、疏不破注变为疑古,以己意解经;文学由注重形式的四六体演变为自由表现的散文体,诗、词、曲等亦都由注重形式转为自己发挥。总而言之,贵族式的文学一变而为庶民式的文学,音乐、艺术等亦莫不如此。-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译文载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着选译,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ll-18页。 、 宫崎市定发展内藤湖南的学说,添加了社会经济

11、史方面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宋代近世说,他的新贡献主要表现在四点。(1)贵族所有庄园的农奴部分被解放,以自由平等为原则的新社会出现。(2)过去门阀贵族独占的政治特权不被承认,官吏地位的取得以科举制向万民开放。(3)由于贵族制被打倒而发生了新的资本主义潮流,财阀、地主阶级取代旧贵族,因而产生了教育权、参政权被他们独占的倾向。(4)既然佃户变成了独立的自由民,佃户在完成地租契约义务后有转移的自由,就不受地主的人格束缚。地主利用佃户的弱点进行残酷压榨,这并非法制上的权利,而是资本主义的淫威。所以他否定了土地束缚、地主的恣意压榨和佃户身份的隶属性等事实。同时他认为,宋代以后确定了个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土地

12、买卖即是出让所有权,这是尊重契约的表现。以上这些便是近世社会发展的特征。根据宫崎市定的考察,在把中国宋元时代认作近世社会的场合,中国近世社会被认为与西亚、南亚或者欧洲近世社会共同的时代特征;简而言之,即可以说是由农村时代向城市时代推进的社会构造的变化和由宗教时代向学问时代演变的文化形态的变化。如果从中国史的立场来定位宋元时代史的话,首先即可定义,这是从五代分裂时代经过宋朝的中国本土农耕地带的统一,以达到包括游牧狩猎地带在内的,由元朝完成的大统一的时期。如果重述一遍,这一时期是宫崎市定主张的,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伊斯兰教期的西亚平行的中国的近世社会形成期与宋代近世说相对立的是宋代中世说。这一说以

13、仁井田陞、石母田正、池田诚、堀敏一、柳田节子、渡边信一郎等为代表。前田直典根据加藤繁的大土地所有论,即唐代中期前的大土地要由奴仆耕种,均田制破坏以后,土地由佃农使用的甚力流行的学说,在二战后首先举起批判内藤史学的旗帜,提出唐末是以奴隶制为特征的古代社会终结说。此说并不倡导宋代中世说,但开了宋代中世说的先河。其后,宋代中世说的核心观点是:(1)中唐以前的大土地所有为古罗马的奴隶制大土地所有制,中唐以后形成的庄园制是隶属性的佃户制,亦即中国的地主由于生产手段的贷给是通过债务关系,佃户置于家长制的严格统治之下,因此随着地主寄生性的加强,佃户的奴隶性质也很顽强,即是所谓古罗马的无迁居自由的耕佃制关系。

14、(2)中国中世纪封建制为农奴制,把农奴制作为地主佃户关系,确定唐宋变革为从唐代奴隶社会(奴婢作为直接生产者的豪门大族的大土地所有)转变为宋代农奴制社会(佃户作为直接生产者的新官僚阶层的大土地所有)。(3)宋代地主制是封建制,即自给自足经济、拥有土地以外的生产工具而独立经营以及经济外强制的存在,因此,宋代仍为封建社会,唐宋变革是封建制的再组成。(4)唐中叶以后,两税法是把实现了事实上的私人土地所有通过把主客户、五等户放在政治性的臣属关系之中征收地租的体制。宋代负担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核心地位的农民是中户中产阶层。他们作为典型。编成的主产阶层被理解为典型的国家农奴,故唐宋变革是从国家奴隶制向国家农奴制

15、的转变。宋代中世说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加藤繁和周藤吉之的学说,虽然论证互有差异,但在两点上是相通的:(1)唐末是古代(奴隶社会)的终结;(2)从宋代开始进入封建制(农奴制)。- 鹤见尚私;日本史学界的中国封建论,中国史研究动态1986年第7期;详见宫崎市定:东洋的近世,译文载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论着选译,中华书局1992年版;从部曲到佃户上、下东洋史研究1971年第3、6集。 佐竹靖彦:宋代时代史基本问题总论,译文载宋史研究通讯1997年第2期。 宫泽知之:唐宋社会变革论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6期;鹤见尚弘:日本史学界的中国封建沦,中国史研究动态1986年第7期。 2中国学者对唐宋变革的基本看法陈寅恪先生在论韩愈一文中指出:唐代之史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退之者,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也。钱穆先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