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痛惜的数学家-陆家曦.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97927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痛惜的数学家-陆家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痛惜的数学家-陆家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痛惜的数学家-陆家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痛惜的数学家-陆家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痛惜的数学家-陆家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痛惜的数学家-陆家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痛惜的数学家-陆家曦.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才是这样毁灭的兼答“钱学森之问”【转载】民间数学家陆家羲的惨淡一生 1935年6月10日出生。内蒙古包头九中物理教师,祖籍上海。1961年毕业于东北师大物理系,在组合数学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自建国至今,1949-2010,所有学科总共只颁奖22项,有好多年都是空白,那些获奖者的大名,例如钱学森、李世光、华罗庚等都如雷贯耳,陆家羲就是可以与他们比肩的一位)。因长期遭受社会打击,论文无处发表,积劳成疾,心脏病突发,不幸于1983年10月31日凌晨1时逝世,年仅48岁。 陆家羲在大学期间即对组合论感兴趣,业余潜心钻研“寇克曼系列问题”和“斯坦纳系列问题”,这是100多年来

2、世界上无人能解的难题。他先后写出十多篇原创性论文,投诸中科院数学所及中国权威杂志数学学报和数学通报,一篇也没能发表。1971年国外解决了前一个问题,而他在1961年就已解出此题。他的“斯坦纳系列”成果也在国内拖了三年得不到发表,投到美国于1983年3月和1984年9月由权威刊物美国组合论杂志(1966年创立),分两次发表,共六篇系列论文关于不相交STEINER三元系大集(16)。1984年,数学学报发表其遗作可分解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的存在性理论,也是国际领先。遗憾的是,他只看到了前三篇论文发表。 组合论是一门新兴的数学分支,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试验设计、管理科学、国防工业等20多个领域内都

3、有重要应用。“斯坦纳系列问题”的整体解决,外国权威认为是“世界20年来组合论方面最重大的成果之一”。一夜之间,这位被祖国藐视的普通中学教师,成了闻名西方数学界的英雄。1984年9月在呼和浩特召开陆家羲学术工作评审会议,肯定了其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11月1日,内蒙古政府在包头召开表彰大会,追认他为“特级教师”,授予特别奖5000元给其家属。1987年他独自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6年华罗庚、吴文俊曾获首届一等奖,苏步青获二等奖;1982年陈景润和王元、潘承洞共同荣获此一等奖,冯康等人的有限元研究获二等奖)。一位普通中学教师,死后才被评为特级教师,屡遭社会打击,成果无处发表,只能靠洋伯

4、乐去发现,独获上世纪国家最高科学奖,并且是在去世四年之后才获奖,去世时欠债400元。此事开古今中外科学界、教育界未有之先例,真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怆然而涕下!”也许是因为中国的土壤缺乏科学家成长元素,中国人亏欠科学家的东西真是太多了(陈景润要不是惊动中共高层甚至毛泽东主席,他也许比陆家曦好不了多少,从他惊动高层之前的待遇、状况你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见数学家陈景润的获救(内幕)与陆家曦的陨落之对比 。博主补注)! 陆家羲出身贫苦,初中刚毕业,父亲就过世了。解放后他去东北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每天下班还去很远的市区上夜校,1957年考上东北师大物理系。除了物理,他更喜欢数学,图书

5、馆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孙泽瀛先生写的中学生读物数学方法趣引(华罗庚审阅,现已出新世纪版),其中的“寇克曼女生问题”(1850)引起了他的兴趣。这是世界难题,陆家羲决心攻克它。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内蒙古包头钢铁学院,这时母亲也去世了。他潜心钻研,只有上课或吃饭时才离开房间,年仅26岁,就攻克了这一难题,但是屡遭退稿。为了数学,他36岁才结婚。他知道自己的成果一旦发表,其影响就是世界性的,但是为什么总是发表不了呢?对此他无言以对,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他。直到1979年4月,他托人从北京借来1974年的组合论杂志,才知“寇克曼系列问题”1971年在国外已经解决了,冠军本应属于中国,却落在意大利人手中,半生

6、心血付之东流。擦干眼泪,他又向“斯坦纳系列”进军了。1979年他被调到包头九中。他患牙周病,一累就痛,一痛就是几天,一痛就去拔牙,没多久一口牙齿就拔光了。1980年他终于完成了“斯坦纳系列”的6篇论文,几经周转,最后由苏州大学朱烈教授推荐给美国组合论杂志,仅过了一个月就决定发表。不久,中国邀请审查陆家羲论文的加拿大组合数学专家门德尔松和郝迪教授来中国讲学,“请我去讲组合数学,你们中国不是有个陆家羲博士吗?”仅一句话,终于使陆家羲浮出水面。各地来信,雪片似飞来。1983年7月30日被邀参加大连全国首届组合数学会议;10月参加合肥会议和武汉中国数学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30日返回,全家人十分高

7、兴,他却十分疲倦,晚上和孩子们玩了一会就睡下了,多年来他头一次睡得这么早。仅仅只有两个小时,就在一片凄苦和无人喝彩的孤寂中,悄然睡到了另一个世界上。 陆家羲的成就不在陈景润之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陈景润曾得益于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关照、华罗庚提携、毛泽东注意、徐迟宣传、邓小平多次关心,他在科学院能进图书馆看到最新学术刊物,有懂数论的同事,有王元、闵嗣鹤可以讨论交流和审阅论文,潘承洞等人也能看懂他的论文,生前身后,名声显赫,家喻户晓。陆家羲远离科学中心,不具备任何科研条件,地位卑微,对于这一切,他什么都没有。他的荣誉在天国。我至今不知道,在中国究竟有几个人能够看懂他的论文?! 陆家羲生前担任

8、高三物理,讲课一丝不苟,除上课外,一天到晚难得开口,好像总觉得理亏。他代的课最多,却从未评上过先进,校领导总是拿他找差距。学生们说,“陆老师的课,我们学得扎实。”晚上学生找他补课他从不拒绝,“我只有晚上这一点时间了。可是我无法拒绝孩子们的愿望。看着他们的眼睛,铁石心肠也会熔化。我总想起自己这么大的时候,我常去夜校或到老师们的家里去”。参加大连会议,学校不支持,校长甚至在大会上说,“我们是中学,有人想当科学家,不如调到科学院去”。包头科协和内蒙古数学分会支持他,为他出一半差旅费,另一半只能举债。他生病不敢向领导请假,有一次腰痛,领导接过病假条说:“老婆当医生,开个病假还不容易?”一次老师们在学校

9、刨土豆,夜里把陆家羲留下看守,分土豆时却没有他的。去世前半年,1983-4-26九中开运动会,并不是每个老师都有事情,有事情的做完后也就可以回家;校长怕他呆在家里不务正业,就分给他一个一刻也离不开的差事在终点作记录,这一天北风呼啸,他冻得浑身打战这就是一位杰出数学家的世俗人生。转引自http:/ 1935年6月10日诞生于上海市1961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物理系。历任内蒙古包头市第二十四中学、第九中学物理教师。包头市组合数学专家。长期从事组合数学研究。1961年完成柯克曼四元组系列论文,后专攻“斯坦纳系列”,创造出独特的引入素数因子的递推构造方法,完成总题目为不相交的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等七篇论文

10、,解决了国际上组合设计理论研究中多年未解决的难题。 1983年10月31日在包头病故1984年被追认为特级教师。证明了“斯坦纳系列”和“寇克满系列”(今译作“柯克曼系列”,是“斯坦纳系列”中的一种)中长期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 像陆家羲一样,早在1994年我就基于严谨的数学推理“经典电磁场按光子对应分解”而揭示了“第三种波粒二象性”,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的相变假说”,并把“第三种波粒二象性”与爱因斯坦1905年揭示的“第一种波粒二象性”(1921年获诺贝尔奖)、德布罗意1923年揭示的“第二种波粒二象性”(1929年获诺贝尔奖)完美而又和谐地统一了起来,破解了“波粒二象性”之谜。 由于我的理论与传统

11、理论(光的量子理论能够包含光的经典电磁理论)直接冲突,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压制。但是,压制我的传统理论又很不争气,八十年来却居然找不到一个像样(或者过硬)的实验证据。这就从反面说明了我的理论的正确性。另外,我早就设计了一个判决性实验,而该实验的条件也并不苛刻,只要判决结果一出来,马上就可以判明我的理论与传统理论究竟哪一个更为正确! 近几年来,我那些挑战传统、离经叛道的论文相继在美国发表,只要得到判决实验的检验,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今年刚好48岁,希望不要上演陆家羲的悲剧 与陆家羲相比,我要幸运得多!想当年,我与陆家羲一样,也是一个游离于我国科技队伍之外的散兵游勇(所以我能真切地理解陆家羲的大多数

12、行为和感受),但我很早就遇上了伯乐王淦昌院士,是王老以他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的锐利眼光相中了我,推荐我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上我又受到了一位学者的赏识,让我去读他的研究生。后来,经过王老亲自推荐、单独考试,我如愿以偿,从一个科技界的散兵游勇一变而成为我国科技界的一名正规战士! 读到陆家羲的遭遇,由于同病相怜,我不禁潸然泪下,要是当年没有王淦昌和沈文达两位恩人的搭救,也许我就活不到今天(我太理解陆家羲的遭遇了) 令人十分感概的是,一个身处基层满负荷工作的中学物理教师,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利用满负荷工作的间隙却居然解决了两个世界性的数学难题(逝世几年之后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要知道:这种国家最高

13、科学奖曾经有过连续十年只颁出三奖却留下七奖空缺的高空缺记录啊,当今中国的数学家又有几个能够叫板陆家羲的)!如果陆家羲不是英年早逝,如果他的成果能够得到及时的认可和支持,也许他还能解决更多的世界性数学难题!试问:近代中国大陆的数学家总共又解决了几个世界性数学难题?悲剧呀,何等惨烈的悲剧!颤栗呀,令人撕心裂肺的颤栗!我们活着的人应该采取什么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制止这种人才悲剧一次又一次地上演呢? 请您行行好,千万不要说我们中国没有千里马!千万不要说我们中国人没有能力摘取诺贝尔奖!其实,我们的人才多的是 忆当年,德高望重的王淦昌院士把我从一个乡村教师顶成了一名大学教授;今天,我已打下扎实的基础,破解了“

14、波粒二象性”之谜,并向找不到任何实验证据的传统理论发起了猛烈进攻,如果上帝不作弄我,也许还能逐鹿诺贝尔物理学奖,谁又能继王淦昌之后再推我一把用实验判决我的理论的正确性呢?当然,这是需要眼光、心胸、胆识和能力的伯乐不好当啊,中国的伯乐更是少之又少,很少看到“驰骋疆场、仰天长啸的千里马”,却能看到“推磨拉车、低声哀鸣的千里马”就是证据,一个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泱泱大国却在一百多年里没有一个诺贝尔科学奖就是证据! 我的伯乐今何在?这是一匹壮怀激烈的千里马在仰天长啸陆家曦,祝贺与痛惜已有 2291 次阅读 2008-6-10 15:17 |个人分类:诗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的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校友包头第九中学教师陆家曦解决了数学中的两大难题,柯克曼问题,斯坦纳问题,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成为中国数学仅有的三项一等奖中的一员。作为业余研究的数学爱好者,长期遭受学术压制、打击,贫困交加和积劳成疾,去世时年仅48 岁,实在令人痛惜不已。 虽然你备受打击,但你仍奋斗不息。业余时间无业余,攻克数学大难题。感谢校友之情意,关切我研究物理。如今喜已有成绩,让我如何告诉你?优秀知识分子陆家羲发表评论人:游客民科代表 200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