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声现象复习.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979005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声现象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声现象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声现象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声现象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声现象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声现象复习.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现象复习学案知识提纲: 产生:_;事例 人说话时声音是由_ _ 振动产生的。声音 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_ 振动产生的。 小提琴等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_ _振动产生的。 蟋蟀的叫声是由_ 振动产生的。 泉水叮咚声是由_ 振动产生的。 真空中_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_,它可以在_ 体中传播,还可以在_ 和_ 中传播。 传播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 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_ 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_ 的现象。利用回声可以_、_。 响度:指声音的_,与物体振动的_ 和距发声体的_ 有关。乐音的三

2、要素 音调:指声音的_,与物体振动的_有关。物体在1s内振动 的次数叫_,单位叫_,字母表示为_。大连交通台的频率是103.3MHz的物理意义是:_。 _: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本身(材料和结构)有关。 衡量噪声的标准用_。噪声对人体的危害:_。噪声的危害和减小途径 在_ 处减弱 减小途径 在_ 处减弱 在_ 处减弱 正常人耳的听力频率范围_ 。超声和次声 次声:频率范围_ ,危害:_ 。 超声:频率范围_ _,特点及应用:_ 1(2010江苏泰州)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m(海水

3、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请说出一种你知道或者你设想的太空测距仪器或方法:_2 (2010广东肇庆)减少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生活中常见:在录音室的墙面上贴泡沫材料;给汽车的排气管加装消音管;在道路两旁加装玻璃墙上述例子对应减少噪声的措施分别是: ; ; 3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 。4 (2010年广州)在中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1) 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

4、是通过 传播传入考生耳中的,考生能分辨出两位老师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各自的 不同。(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5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6 (2010年吉林省)许多电视台经常播出模仿秀节目,其中声音模仿秀模仿的是声音的 ,他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7 (2010河南省)如图2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

5、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8 (2010年湖南湘潭)如图,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 ;其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9 (2010年安徽,)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 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的振动而产生的。10 (2010年广东梅州)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

6、正确的是A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11 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更加宏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频率 D响度12(2010湖北荆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D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13 (2010黑龙江鸡西

7、,1题)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C回声定位D超声波探查B敲瓶底火焰摇动橡皮膜A探测海深14 (2010年湖南长沙)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子,下列说法下正确的是( )A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B在月球上也能听到该哨声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响度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音调会更高15(2010湖北孝感)右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实验现象中不正确的是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敲音叉的力越大

8、,听到的音调就越高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16(2010湖北荆门)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17(2010四川省成都市,1题)关于图l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B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D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18(2010

9、 年山东菏泽,10题)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19 (08山东烟台)图1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20.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7.南亚、东南亚海域2004年12月26日,发生强烈地震,引发了罕见的大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后来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

10、产生的声波,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21 .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马蹄声.其原因是_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22.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

11、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_.23(2010年浙江湖州,31题)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

12、,蜜蜂仍然发声。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和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24如图测4-5是几个声音的波形,图a和图b所示为两个不同音叉的波形,图c、图d和图e分别为小提琴、长笛和法国号的波形.(1) 图a和图b哪个音叉的音调较高?哪个音叉叉股较短?(2)比较图c、图d、图e三图,小提琴、长笛、法国号它们是否正在演奏同样音调和频率的音符? 26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测4-8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1)探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