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五十载波澜壮阔创业史展望新征途众志成城续华章.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97767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眸五十载波澜壮阔创业史展望新征途众志成城续华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回眸五十载波澜壮阔创业史展望新征途众志成城续华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回眸五十载波澜壮阔创业史展望新征途众志成城续华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回眸五十载波澜壮阔创业史展望新征途众志成城续华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回眸五十载波澜壮阔创业史展望新征途众志成城续华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眸五十载波澜壮阔创业史展望新征途众志成城续华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眸五十载波澜壮阔创业史展望新征途众志成城续华章.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眸五十载波澜壮阔创业史展望新征途众志成城续华章陈进主任在建园五十周年庆典上的讲话(2009年1月1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同事、同学:上午好!物换星移辞旧去,风和日丽送春来。今天,植物园嘉宾毕至,少长咸集。我们在这里共同庆祝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建园五十周年。我代表全园职工、员工和学生,向关心和支持我园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衷心的感谢!向莅临庆典的各位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欢聚葫芦岛的西园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祝福!五十年前,十多位热血青年在蔡希陶先生的带领下,搭乘独木舟,横渡罗梭江,进入林海蟒原的葫芦岛,揭开了波澜壮阔的创业序幕。五十年后,昔日的蛮荒之岛,成为物种丰富、景观

2、优美,科研物种保存科普教育并驾齐驱、享誉国内外的国立热带植物园。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庆典,是对植物园的拓荒者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追忆,是对植物园未来美好前景的憧憬,更是对吾辈继往开来奋发进取的鞭策。一、充满艰辛与神奇的创业史“双手劈开葫芦岛,罗梭如带绕;撒下奇花异果千种,边疆桃源好!”这是诗人袁水拍1962年10月考察版纳植物园所赋的诗句,也是版纳植物园自1959年在葫芦岛创业以来,短短几年取得巨大成就的真实写照。1958年5月,蔡希陶教授率领8名科技工作者乘一辆解放牌卡车,从昆明历时多天来到距州府景洪46公里的大勐龙小街,揭开了热带植物园建园序幕。由于小街靠近边境,经常遭

3、到境外国民党残余的干扰和破坏。当年8月,蔡老向上级写报告建议重选园址。经过反复比较选择,于1958年12月最终确定新园址选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的葫芦岛上。葫芦岛被澜沧江支流罗梭江三面环抱,勾出一个葫芦型半岛,故称葫芦岛。50年前,当蔡老率领首批创业者在岛上开始创建植物园的时候,这里还是面目荒夷的一个半岛,只在江边有一6户人家名为“曼摆乃”的傣族村寨;还因为收留了一个被称为“琵琶鬼”的患病妇女,成为当地人闻风躲避的“琵琶鬼村”。那时,葫芦岛的大部分地区被毒虫、猛兽占据着,加上令人防不胜防的蚂蟥、蚂蚁和马鹿虱子“三蚂”的肆虐,使得这里更像是一片流放地。十多位远征者,加上当地招募来

4、的二三十位员工,组建成了最早的拓荒队伍,开始了“综合研究经济植物、植物群落生态学和植物栽培学,探索发掘热带植物资源的生长规律,发展我国热带植物科学,以服务于我国热带开发事业”的艰苦创业。就是在睡竹床、住草屋,靠捕鱼、狩猎艰难生存的状况下,葫芦岛人开始了野外考察,并用大刀、斧头等原始工具,开辟出植物园最早的苗圃和试验田。一周六个半工作日,六天忙建设,半天忙生产解决吃饭的问题,这些早期的拓荒者们戏称自己是“集体鲁滨逊”。西双版纳的雨季闷热异常,到了旱季又骄阳似火,热带的暴风雨,猛涨的罗梭江水,有时甚至将岛上的茅屋吹破,将江边的住房冲走。第一代先辈们付出的不仅仅是青春和汗水,还有最宝贵的生命,邓剑、

5、包继龙、李文新和周三等一个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永远消失在了波涛汹涌的罗梭江里,葫芦岛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谁说中华无热带,好个植物大本营”。1963年,版纳植物园建设获得“小成”,实现了蔡老在建园之始提出的“三年小成,十年大成”的阶段性目标。自力更生建成了实验室、办公室和住房等砖木结构的建筑6000多平方米,开拓了近千亩苗圃、标本园和实验地,从国内外引种、栽培植物1000多种,并在野生油料植物油瓜的引种驯化栽培,治疗高血压的特效药用植物萝芙木的繁殖栽培,淀粉植物芭蕉、木薯的丰产栽培等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在全国十几家植物园中声名鹊起。1963年,首次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工作会议在葫芦岛召开,版纳植物园仅

6、几年就在热带丛林中脱颖而出取得的成就,受到了植物园界泰斗俞德浚、陈封怀和盛诚桂等人的由衷赞誉。到了1965年,雄心勃勃的蔡老开始酝酿着更大的发展。在这一年,他首次提出了“学茂物,赶皇家”,在葫芦岛上“创建世界一流植物园”的远大抱负。二、逆境中几度沉浮,困境中雄风重振 就在蔡老率领大家踌躇满志地建设“边陲桃园”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967年,蔡老等30多人先后被关进牛棚。就连岛上的植物也成了“封、资、修”饱受摧残。千辛万苦引种来的珍贵植物资源,任人践踏砍伐。“文革”前,植物园已经收集保存了1500种植物,从1966年底开始,就无人管护。到1972年,清理家底时,人为破坏加自生自灭,所剩下的

7、只有不足1000种植物了。从1966年到1970年4年间,西园各项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1970年9月,经上级批准,中国科学院把热带植物园下放,改名为云南省热带植物研究所,由云南省科委领导。就在这种身心的双重困境中,蔡老依然显示出了一个坚忍不拔的先驱者所拥有的顽强信念。1969年,他在一阙浪淘沙中这样写道:“热带六月竟飞雪,怎说不奇”,“假雪真雪终化泥,谁污谁洁?”1971年,蔡老复出。他立即带人清理了被荒草湮没的植物,使残存的1000种植物得到挽救。葫芦岛逐渐开始恢复生机,引种植物的数量迅速增加到2000种。从1972年到1978年,在蔡希陶为恢复植物园建设、恢复科研所作的努力中,处处体现一

8、种发人之先的勇气与智慧。1978年,葫芦岛和全国科学界一起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版纳植物园重新回归中国科学院的领导,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所。在蔡老复出的10年间,他带病工作。使植物园的科研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办公、科研与住房建设初步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在药用、油料、水果、香料和速生树等植物资源开发和人工植物群落等研究领域,都更上了一层楼,产生了一批为国家和地方经济服务有重要贡献的成果,其中,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2项,其他院、省、部级的奖项27项。同时,一批科研人员也迅速成长起来。1981年,从逆境中奋起的葫芦岛,擎天柱轰然倒塌。3月19日18时,旧病复发的蔡希陶,撒手人寰。失去了精神支柱的热植

9、所,一时间再次陷入艰难处境中。1984年,罗梭江水暴涨,冲毁了数百亩试验田和农副业生产地,损失惨重。1985年飓风暴雨又损毁了多幢房屋,并使连接勐仑的铁索吊桥倒塌。1988年,一场7级以上的强地震,使热植所大部分房屋成了危房。“科学的春天”对于葫芦岛人来说,乍暖还寒。在国家百废待兴的局面下,科学院的经费十分有限,这些有限的经费大多用于重点支持内地的科研机构,对远在边陲的热植所来说是鞭长莫及。再加上1987年,热植所再次更名为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时进行的体制调整,使植物园“一分为二、二分为四”,陷入了“文革”后的又一困难时期。在这种局面下,守业者只能苦苦支撑,版纳植物园的状况有如逆水行舟。面对困境

10、,园领导下决心自力更生,“下海”经营。先后成立了旅游、制药和科技开发等四家公司,前后共贷款1000万元对园林景观进行改造,这种大胆举措在全国的科研机构内都属罕见。到了1997年,开发加上旅游门票,每年创收收入达到1000万元。收入的增加,进一步支撑了版纳植物园的建设,稳定了人员队伍,科研工作上也摆脱了僵局,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引种栽培的植物数量原本长期停滞在2000种,此后逐步增加至4000多种。利用西双版纳地域的优势,版纳植物园在全国较早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八五”以来,版纳植物园除了争取到国家基金、云南省基金和“星火计划”,以及其他部门的科研课题外,还主持了“国家攀登项目计划”中的“热

11、带雨林关键类群榕树的研究”,以及中科院“重大基础项目”中的“片断热带雨林绿岛效应与物种变化规律”和“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生物学基础”两个子课题,在上述领域中,紧跟国际前沿,开展相关研究。同时,通过在老挝实施麦克阿瑟基金会项目等一批国际合作项目,版纳植物园开始在邻近国家产生影响。这期间,还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热带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科研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和加强。版纳植物园从几度沉浮中重振雄风。1997年2月,中国科学院决定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从昆明植物所分出,和昆明生态所合并,新组建所级建制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三、乘知识创新工程东风,实现全面快速发展1998年底,版纳植物园成为首批进

12、入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十年的知识创新工程使版纳植物园在科学研究、物种保存、专类园建设、科普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方面,版纳植物园集中在保护生物学、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学和资源植物学三个领域开展研究。并根据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进一步凝练科学目标,部署新的学科组,现今版纳植物园研究小组已经增加至20个。创新工程实施以来,版纳植物园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发表科学论文1000余篇,包括发表在自然在内的国际学术刊物248篇。近几年,版纳植物园每年仅发表在SCI刊物1、2区间的论文都在10篇以上。出版学

13、术专著及科普书籍近30部。“山姜属植物花柱卷曲性异交机制的发现与命名”、“万种植物园”、“山地常绿阔叶林附生植物生态学效应机制”、 “我国西南热带森林动态研究” 、“国产姜科植物观赏性状评价及优良种类筛选”等一批研究成果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科研基础条件和设施得到改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站、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站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野外台站。热带植物标本馆馆藏已超过10万份,所有标本实现数字化和网上查询,集中收集保存区域性热带、亚热带植物标本。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于2004年通过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认证,获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和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建设

14、的20公顷热带雨林永久样地已经建成。热带森林生态学开放实验室也于2008年底通过评审,成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结束了版纳植物园无重点实验室的历史。通过实施“万种植物园”项目,版纳植物园收集保存的植物物种数量由4600种增加到11700种,成为世界上露地保存植物数量最多的植物园之一。“万种植物园”项目的成功实施,在中国植物园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在国家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上具有战略意义。建成了专类园区35个,成为世界上收集保存棕榈植物、姜科植物、天南星植物和榕属植物数量最多的植物园之一,并逐步成为世界上这些类群的研究和保藏中心。应用3S等技术,开展了“数字化植物园”的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

15、数字植物园系统,为“中国植物园植物迁地保育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大力提高物种保存水平的同时,还注重改善园区的景观品质。为此,聘请了北京林业大学孙筱祥教授进行植物园新的总体规划和两个新建园区的规划设计。总体规划将植物园划分为两个功能区,即东园区以科学观测、实验研究和物种保存为主,强调建园的整体性、科学性和持续性;西园区则以科普教育、专类景区展示为主,强调园林艺术的创造性、独特性和科学游览及文化内涵。通过新的总体规划的实施和植物园二期、三期的建设,对公众开放的园区面积大幅度增加;同时根据需要,建设了新大桥、园外园景区,引入新的游览系统,植物园对公众的吸引力

16、不断增强,在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也为云南省“旅游二次创业”发挥积极作用。植物园也通过发展旅游业,每年为边疆多民族青年创造近500个就业机会。重视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完成了新经济植物遴选34种,14种新经济植物的中试已全面铺开,其中12种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灯台树、龙血树、毛脉树胡椒和黑金丝柚木等新品种实现了产业化,累计推广种植面积6万多亩。能源植物小桐子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通过建立联合扶贫基金,选派科技副职,积极参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受到当地政府的好评。植物园关注本地区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和地方政府、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双版纳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密切合作,促进本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由版纳植物园科学家提出的新建“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已经获得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的批准。与此同时,还和思茅师范专科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