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全套 跟踪训练习题2-2-2.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975887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全套 跟踪训练习题2-2-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全套 跟踪训练习题2-2-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全套 跟踪训练习题2-2-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全套 跟踪训练习题2-2-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全套 跟踪训练习题2-2-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全套 跟踪训练习题2-2-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全套 跟踪训练习题2-2-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读图1和图2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12题。1图1所示地貌名称为()A三角洲B沙丘C冲积扇 D沙垄答案:C2图2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风力侵蚀 B搬运沉积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答案:B3形成下图所示地貌的直接原因是()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解析:海岸地貌(海蚀柱、海蚀崖等)是由海浪侵蚀作用导致的。答案:B4长城西段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原因是()A流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 D水的溶蚀解析:长城西段破坏严重是风力风化和侵蚀作用导致的。答案:B5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A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B夏威夷群岛

2、的形成C广西桂林石灰岩溶洞的形成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解析:从题目的选项来看,“大西洋逐渐加宽”反映的是地壳运动中的水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 由于夏威夷群岛主要属于火山岛,它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石灰岩溶洞的形成主要是流水对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因而属于外力作用。东非裂谷带是板块张裂形成的著名大地堑,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属于内力作用。答案:C读图,完成68题。6M处地貌是由下列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解析:M处地貌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答案:B7三岩层按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应是()A BC D解析: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岩层是

3、岩浆岩,是在、岩层形成之后侵入形成的。答案:C8如果在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珊瑚化石,则岩层可能是()A玄武岩 B大理岩C石灰岩 D石英岩解析:在各类岩石中含有化石的是沉积岩,而在所给的选项中玄武岩是岩浆岩,大理岩与石英岩是变质岩,只有石灰岩是沉积岩。答案:C读“五种外力作用方式关系图”,判断910题。9图中数码代表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列组合按上述顺序排列的是()A BC D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抓住风化作用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侵蚀作用为继续风化提供可能,风化侵蚀的产物被搬运这个突破口,明确各自代表的外力作用形式。答案:B10形成太湖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B C D

4、解析:在正确判断数码代表的外力作用后,根据太湖平原是由于流水搬运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的,即可得出答案。答案:D11某地理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如下几幅地貌景观图片,并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帮他们完成相关问题。(1)写出形成这些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A_;B_;C_;D_;E_;F_。(2)从能量来源看,可知上述作用都属于_,它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总趋势是_。(3)A、E图是_地貌,E图景观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_高原,成因主要是_;B图是典型的_地貌,如我国的_;C、F图是_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地区;D图为_地貌。答案:(1)流水侵蚀流水沉积风力堆积冰川侵蚀流水侵蚀风化和风蚀(2)外力作用使地表起

5、伏状况趋于平缓(3)流水侵蚀黄土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表缺乏植被保护,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黄土极易受侵蚀流水堆积崇明岛(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风力堆积和风力侵蚀西北内陆冰川侵蚀冲积扇与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表形态,据此回答12题。1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冲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A BC D答案:C2与冲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汊流较少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波浪作用明显多沙洲、沙岛发育A BC D答案:D3黄河、海河、辽河每年有大量泥沙流入渤海,为什么至今渤海海

6、域无大的变化()A外力作用微弱B内力作用微弱C泥沙被洋流带走D内力、外力作用互补解析:河流携带的泥沙产生的地壳的沉积幅度和渤海地壳下沉的幅度大致相等。答案:D4决定华北平原土层深厚的主要原因是()地壳下沉的幅度大 河流携带的泥沙多 成土过程的时间长 风力搬运、沉积的作用强A BC D解析:华北平原是由于地壳下沉,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所携带泥沙冲积而成的,也就是说华北平原的形成是内力、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主要是河流冲积物在凹陷陆地上填充而成,其中又以黄河冲积物为主。黄河、淮河、海河的含沙量巨大,再加上这里的地壳下沉幅度大,造成了华北平原土层特别深厚。答案:A5下列四幅地形示意图分别是由风力

7、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溶蚀作用,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下列四组数码排序与示意图a、b、c、d相符的是()A BC D解析:流水侵蚀河谷呈“V”形;冰川侵蚀呈“U”形移动;c为风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d为流水侵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答案:C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67题。6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判断正确的是()Aa,b,c Bb,a,cCc,b,a Dc,a,b7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侵蚀、搬运、沉积 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搬运、侵蚀 D搬运、沉积、侵蚀解析:从河流断面特点:比较宽浅,呈“V”字形,介于两者之间,分析可知,的形状表示侵蚀

8、作用强烈,应位于河流上游;的形状表示沉积作用强烈,应位于河流下游;的形状说明搬运作用强烈。答案:6.D7.A根据所学知识,回答810题。8下列四幅图中,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解析:A表示岩石的风化,它是因气温变化、日晒雨淋、生物作用等形成的,风化作用不等于风力侵蚀作用;C是流水沉积作用;B、D均为风力作用,但D为风力沉积作用。答案:B9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A是流水机械作用的结果B是化学作用的结果C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地区D形成于各地带的石灰岩地区解析:峰林、孤峰平原都属于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是含有CO2的水与可溶性岩石之间经过一系列物理作用和化学反应过程而形成的,A、

9、B两项的叙述只说明了一个方面,均不全面。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高温多雨,微生物作用强烈,植物茂盛,在这种气候、生物条件下的石灰岩地区,岩石溶蚀得最为明显。在喀斯特山地的中心部分,多溶蚀洼地、石芽、峰丛等,在溶蚀平原上,多峰林、孤峰。溶蚀平原是一种溶蚀时间长、作用强,已处于溶蚀后期的喀斯特地貌。答案:C10充满神奇色彩的狮身人面像与宏伟的金字塔、神秘的木乃伊构成了古埃及文明的一部分。目前狮身人面像已经损毁严重,需要进行修缮。造成“狮身人面像”损毁严重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侵蚀作用 B风化、风蚀作用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解析:埃及金字塔位于埃及东北部的热带沙漠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是终年炎

10、热干燥,多风沙,气温的年、日较差大,风化、风蚀作用强烈。因此,狮身人面像主要是风化、风蚀作用的结果。答案:B11地壳运动按方向分为()断层和褶皱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弯曲变形的运动和使岩层隆起、凹陷的运动地垒和地堑地震和火山A BC D解析:地壳运动中的水平运动是指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垂直运动是指沿地球半径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也称升降运动。地壳的水平运动会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弯曲变形,垂直运动会使岩层隆起、凹陷。断层、地垒、地堑、褶皱、褶曲等是地壳运动遗留下的痕迹,火山和地震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故本题的是正确的。答案:B12下图为一条河流沿箭头方向流

11、动,将会形成下列哪种地理景观()A峡谷 B“U”形谷C湖泊 D瀑布解析:从图中看出,只有A为硬岩层,B、C相对易被流水侵蚀掉,后期将形成上为A层、下为空的现象,落差增大,形成瀑布。答案:D13下图中河流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A、B、C分别为不同河段上的三个点,该点处横截面的剖面状况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河流位于_半球,判断理由是_。(2)在A处河谷的成因是_,在B处河谷的成因是_,在C处沉积物较厚的原因是_。(3)A处森林的重要环境功能是_,该处森林遭到不合理采伐后,河流的水文特征有什么变化?_。B处森林在开发利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4)C处发展了基塘农业,采用这种生产方式主要利用了当地的_和_条件。解析:根据河谷的剖面形状判断出河流的流向,从而确定左岸和右岸。河谷的成因,一是依据河床下的地质构造判断,二是依据河岸的植被判断河流流经的地形,由地质和地形综合回答。答案:(1)北河流右岸侵蚀明显(2)A处沿断层线岩石破碎,易受侵蚀B处地壳上升,河流下蚀C处流速变缓,以堆积作用为主(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含沙量增大,水位季节变化增大采育结合(4)水源地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