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本土化探索.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974758 上传时间:2024-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本土化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本土化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本土化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本土化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本土化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本土化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本土化探索.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本土化探索以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例 史铁尔 王松摘要:汶川大地震后,大批社工机构、社会工作者进入灾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促进了当地恢复重建及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也积累了丰富的灾后社会工作实务经验。这一过程,包含了灾后社会工作运作机制、服务内容、服务技巧及组织发展的本土化探索。关键词:灾害社会工作 运作机制 服务内容 服务技巧 本土化 在国外,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助人的职业有长期且丰富应对自然灾害的经验,Zakours在1996年即指出社会工作者在灾难管理的各个阶段(备灾、减灾、恢复重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亚洲印尼海啸后,许多社会工作者都参与了灾后心理支持和恢复重建工作

2、。在我国,汶川特大地震成为国内灾害社会工作发展的元年,大批社工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者纷纷涌入四川灾区,从事的社工服务集中在个体心理辅导、青少年团体服务、社区活动、老年人服务、弱势人群的救济等方面。虽然他们背景各异且服务领域差异较大,但都在调适灾后适应性、重建社会关系并重塑社会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从介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类型及服务方式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灾害社会工作模式,积累了有效的灾害社会工作实务经验。虽然社会工作力量在介入灾害救援与恢复重建过程中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社会工作服务系统性、完整性不够,服务时间短,服务频

3、率越来越低,在国家两年重建计划完成后仍驻守的服务数量大为减少,这主要是由于本土社工组织培育不足与长效机制建立不全而导致的;另一方面,尽管参与灾后恢复重建的许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都派驻了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但在项目设计、服务实施、效果评估等与当地的适切性并不高,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程度不高,没有考虑我国国情及灾区的实际情况所造成的。从这两方面的问题及原因来分析,我国灾变社会工作有一个急迫解决的任务,即探求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本土化。从起源与发展来看,社会工作属于粕来品,其伦理根源、价值观念、服务技巧等都是来自于西方国家。由此,本土化一直都是社会工作领域的永恒议题。灾变社会工作本土化

4、是对社会工作面对灾民问题及需求时如何适应当地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过程,具体表现在运作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技巧及可持续发展的构建。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随地震灾害而产生、借灾后重建而发展、应理县需求而扎根本土,可谓是在四川从事灾变社会工作组织的典型代表。服务中心从前期筹备到扎根理县发展,已经历了近三个年头。回顾三年来服务中心各种变迁与发展,其中饱含了服务中心社工人的辛酸与喜悦,凝聚了对灾变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探索。一、运作机制本土化:纳入援建规划由政府主导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前身及主体是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而服务队是一个完全由政府主导、高校支持、社会参与的专业社工组织。汶川特

5、大地震给理县带来的损失和冲击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等有形损失,还包括灾区群众的心理创伤和社会关系的断裂等无形损失。面对如此大规模、多方面的灾害冲击,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可想而知。不仅需要物质经济上的支持,还需要精神的抚慰和社会关系的修复与重建,而后者将是一项更长期、更艰巨的重建任务。湖南援建工作队于2008年8月底进驻理县后,在调查实践中最后达成共识:经济系统与生活设施的重建属于灾后物质建设的范畴,而社会支持、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体系的重建则属于灾后非物质重建的范畴,在灾后重建中,物质重建与非物质重建都不可或缺,两者应协调发展,不可偏废。为此,湖南援建队整合了活跃在地

6、震灾区开展社会工作与心理援助的两支湖南队伍,一支是被四川省评为“抗震救灾先进模范”的长沙民政学院社工服务队,社工服务队由长沙民政学院社工系师生组成,从08年7月5日进驻理县甘堡乡、杂谷脑镇开展青少年服务与社区服务;另一支是被“5.12震后心理援助首届国际论坛”授予“国际莫尼卡人道主义奖”的湖南娄底残疾人爱心互助会心理援助大队。同时将湖南芙蓉心理咨询中心、湘理相亲社会公益组织加入进来,于2009年3月组建成立了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针对灾区敏感社会现象和问题,确定了以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体中的几类特殊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深入全面的开展民族社会工作和灾害心理援助服务。服务中心的这种运作机制,是对传

7、统灾后重建模式的突破,也是借鉴与扬弃国外灾变社会工作经验的产物。国外的政治体制实行职责导构,在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协调能力差,这为原本发展强大的非政府组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灾后重建空间;而我国的政治体制实行职责同构,具有较强的群众动员能力,这就说明原本在筹资能力较弱的非政府组织需要与政府保持紧密的关系。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正是为适应我国政治体制而做出本土化的尝试。借助政府的政治影响力,服务中心很快融入进灾区理县;借助政府的经济资源,服务中心在理县持续了两年多并将持续坚守下去;借助政府的强大凝聚力,服务中心获得了大量专业力量的支持;借助政府的媒体资源,服务中心在成立不久便成为颇具影响力的社会组

8、织。二、服务内容本土化:兼顾政府与服务对象双需求服务中心承接了湖南援建的精神家园重建项目,是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与心理援助。因而,服务中心作为社工机构,其回应群体不单纯针对服务对象(灾民),还需要回应政府的需求服务于他的任务目标。一方面,服务于民族工作与援建工作同时,解决灾民困难问题并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中心把社会工作运用到民族工作中去,以社会工作理论、价值为指导,以少数民族及其周边环境为服务对象,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巧,发掘少数民族的潜能,助其自助,帮助其实现自我发展,解决民族社会问题,促进民族融合、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平等及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一是宣传援建政策,消除误解,化

9、解纠纷。在灾后房屋重建过程中,社工针对理县一些民众进行房屋拆迁、土地征用、风貌改造、房屋维修和重建等政策宣传和深入解释,特别是对余震造成房屋新的毁坏是按维修还是重建拨付救助资金,村民意见比较大,他们诉求当地政府,个别利益被忽视,社工就介入其中,帮助他们与理县政府与湖南援建队进行协调,解决个别困难,有效地消除了不良情绪,预防了问题的发生。二是反映社情民情,协助解决困难问题。在驻点社区设立了信息窗与居民信箱,让居民及时掌握社会重建的动态信息,反映社区问题,构建了一个立体、便民的信息网络平台,适时地解决了一些问题,化解了矛盾纠纷,维护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如在援建队宣布理县饮水工程全部完工、实现了家家

10、可以喝上甘甜的水时,处在高半山的甲米村藏寨日落寨却向我们反映他们还是靠走到五六里路远的地方挑水喝,我们将这一情况马上向湖南援建队汇报,队领导高度重视,迅速派人查明原因并解决了他们的饮水问题。另一方面,服务中心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服务时,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任务目标融入其中。服务中心开展的每一项服务、每一个辅导、每一次培训、每一次主题活动都坚持调研评估为先、跟进服务在后的原则,以确保服务质量,最后确定以地震伤亡家庭、党政干部、残疾人和青少年儿童等四类群体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突出运用民族社工专业方法,为他们提供复合型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也扮演着多元角色,使受灾社区、受灾居民及民间社会更积极地参

11、与到灾后重建工作中来,齐心协力应对灾后重建所带来的各种挑战,降低灾民所面对问题的严重性程度。同时,服务中心极力配合这些服务群体的相关政府部门在开展服务。如,针对理县青少年群体开展灾后适应性恢复、成长小组、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等服务时,我们还极力配合教育部门做好“五好少年”建设;针对甲米村、沙金村、克增村三个农村社区开展社区文化、社区组织及社区发展服务时,极力配合村支两委做好新农村建设;针对残疾人开展自信、自强、自立等服务时,极力配合理县残联开展地震致残的康复工作与社会功能恢复工作。三、服务技巧本土化:手段多元化运用在接受社会工作系统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接触与了解到基础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与过程,也会

12、涉及到相关的服务技巧。但是基础性的知识并不代表普适性,而需要“在场景”,也应该领悟社会工作“当时当地”的内涵。这就说明,服务的技巧应符合本土场景。服务中心在开展灾后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并没有刻意要求一成不变的程式,也没有硬性的服务技巧要遵守,主张运用多元化的手段推动服务进程与服务效果的凸显。服务中心与灾区本土风俗习惯紧密相联。在灾区理县,服务技巧更多的融入进这些技巧。理县是处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缘,是一个藏羌汉等多民族聚居地区,其中藏族与羌族占到80%以上。服务中心在开展各项服务时,都极力的了解这些风俗习惯。如在关系建立阶段,当地村民与群众都习惯将社工引入家中,并用酒来接待,我们也会尽量适

13、应这样的习俗;在开展服务后,当地老百姓也会用他们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将他们自产的一些小特产送给社工,服务中心社工也不会因社工价值要求而拒绝接收,因为按当地的习俗不接受会让他们感觉到社工的高傲与陌生; 当地藏族羌族都有跳锅庄的习惯,服务中心也会尽力为他们创造这样的条件。服务中心与灾民问题的复杂性紧密相联。在开展服务过程中,采用多元手法的整合运用。随着个人及社会问题的综合性与复杂性,整合社会工作成为社会工作领域新生议题。服务中心在理县开展服务的过程中,也更多的采用适合本土的整合方法。如面对青少年厌学问题,社工们往往会通过个案方法、小组方法及社区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其问题体现“人在环境的”价值与观点。

14、服务中心与灾害的特殊性紧密相联。灾害的发生,无形中给灾区理县人们心理留下了无情的伤害,在服务过程中,服务中心社工会尽量回避灾难,会很少涉及灾害发生的场景。尤其是,面对伤亡家庭,社工不能无情的揭开他们的伤疤。通常,社工都会从侧面如邻居、社区等了解一定的情况,在直接接触过程中也会根据了解的事实尽量回避他们所忌讳的内容,除个人情绪特别严重的案主进行情绪辅导外,一般都会通过侧面给予帮扶。四、组织发展本土化:可持续机制的构建服务中心从申请本土组织、培育本土力量及长期规划三个方面来推动组织发展的本土化。服务中心是理县第一家民办非企业组织。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是完全由湖南高校及非政府组织构成,进入理县开展社

15、会工作服务具有植入性特征。如何将植入性社会工作发展为本土性社会工作一直都是服务队所思考的内容之一。为此,服务队在原班人马的基础上,经过多方努力,申请为挂靠在民政局下的理县第一家民办社工组织(“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和站务会,形成了完善的专业组织架构,为该项目介入民族地区、服务少数民族群众,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服务中心还成立了党支部,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工作水平进行创新,为了保持高昂斗志和工作热情,还通过召开学习会、民主生活会、主题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发起向抗震救灾的模范理县羌族党员李贵全同志学习

16、活动,特别要求党员牢记党的宗旨、模范践行党的先进性。服务中心致力于本土力量的打造。服务中心不但帮助理县人民有效解决了面对的急难问题,而且还成功输入了社会工作理念,推动理县社会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服务中心坚持把培养社会工作本土人才作为长远、根本和基础之举,目前已开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4期、基层干部社会工作培训班2期、经络催眠等其它培训班若干期,为理县培养了各类本土人才160名,其中有12名学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并在理县成立了心理咨询师协会,42名学员已取得经络催眠师资格,还有62名学员正在接受社会工作者职业培训。他们将是今后理县开展社会工作的本土中坚力量。服务中心以远期发展为根本目标。在灾后重建期间,服务中心凭借专业优势与政府推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曾获得了中国社工协会“民族社会工作集体奖”与“民族社会工作组织奖”,也作为典型在各种国际性、国家级等研讨会上推广。但是,作为一个组织发展的远期规划,应将服务中心培育成立足本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